都說,隨著中國SUV市場黃金十年的逝去,能支撐廣汽集團繼續維穩的核心要素,就在于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發展的優與劣。而今,當廣汽傳祺逐漸在MPV建立起優勢,廣汽埃安亦在新能源業務上取得階段性勝利,這樣的固有判定,顯然失去了些許說服力。
據廣汽集團近日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整個11月份的產銷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其環比數據則分別增長了16.2%和21.4%。一方面,得益于一大批新產品的入局,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市場表現,一直在整個市場中位處高位。另一邊,恰恰是廣汽自主業務的快速提升,填補上了廣汽三菱和廣汽菲克在銷量上露出的空白。
若細化到每一家子公司,雖然實現產銷87,632輛的77,709輛的廣汽本田和前11個月累計銷量已達29.2萬輛的傳祺,在大環境下都著可圈可點的表現,但很明顯,旗下的廣汽豐田和廣汽埃安,才是整個集團在上個月中最具看頭的地方。
論廣汽豐田的持久性
在過去的幾個月,主流合資車企中,要論誰具有話題度。首當其沖的就是廣汽豐田。這不僅是因為漢蘭達和賽那在終端上引起的熱烈討論所致,更出于,整個廣汽豐田自產品全面更新至TNGA架構和細分市場一再補強后,展露出的猛烈勢頭。
11月,廣汽豐田11月銷量達8.5萬輛,同比增長9.8%。如此成績之下,能得到一個很清晰的信號就是,廣汽豐田在“缺芯”這個問題上,已經憑借自己供應體系的完備性,逐漸淡化了芯片缺口所能給廣汽豐田帶去的產銷威脅。
車型方面,豐田凱美瑞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過2.5萬輛,11月銷量則為25,341輛,同比增長33.4%。而SUV方面,威蘭達家族的單月銷量也達18,043輛,同比大漲62.8%,刷新單月銷量紀錄;漢蘭達自從換新上市后,累計訂單更是超過了5.2萬輛,其11月銷量也達10,385輛,同比增長11.5%。
雖說,對于重磅車型賽那的銷量數據,廣汽豐田并未向外透露過多,可從其連月在終端市場上始終處于一車難求的狀態來看,這款新車注定會成為廣汽豐田下一階段的爆款之作。
至此,廣汽豐田的全年銷量已經來到了729,477輛。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全年,廣汽豐田將輕松突破80萬輛大關,并無限向身處頭部陣營的大眾系逼近。
縱觀2021年,無論外部環境有多險惡,從第四代漢蘭達,到全新車型凌尚和賽那,再到威蘭達PHEV和中期改款的C-HR,豐田全球TNGA架構下的產品矩陣,確實為之帶來了極強的生命力,也在為其產品陣營的完善上做出了最徹底的補強。
可身處于品牌紅利期,對于廣汽豐田來說,過去一年來所落下的種種規劃,顯然是不夠的。隨著中國SUV市場在經歷猛烈洗牌,固有格局的崩塌催生了新的消費風氣。各大品牌在尋求新細分市場的征途上,仍需要一個更具前瞻眼光的領導者。
所以,在下一階段,廣汽豐田宣稱為了順應“雙循環”和“雙碳”新發展格局,將實施“產品高端化”、“全方位電動化、“服務管理科技化”三大戰略行動,實際上,當鋒蘭達和威颯同時出現時,我們能察覺到的卻是,從品牌進化到品牌升維固然重要,實現沖擊年產銷一百萬輛的規劃其實也早已擺在了明面上。
在SUV這個中國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鋒蘭達和威颯的入局,將預示著,廣汽豐田已在中國用最可觀、且最具威脅力的SUV產品矩陣,對所有在局者發起進攻。而以豐田目前在中國樹立起的形象和取得的認可度,這一局的勝負已是顯而易見。
埃安突飛猛進
將視線切換至廣汽的自主板塊。作為廣汽乘用車的核心,廣汽傳祺在過去的11月里,其累計銷量達到了29.2萬輛,同比增長了11.3%。究其原因,當M8、M6在MPV市場所建立起的銷量優勢尚在,影豹的出現也終于令廣汽傳祺失落的轎車業務從源頭支棱了起來。
只不過,與之相比,剛從廣汽乘用車中拆分出去僅一年的廣汽埃安,其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中扮演的角色,更顯舉足輕重。月初,當造車新勢力扎堆公布自己的銷量情況時,廣汽埃安也迫不及待地亮出了自己11月的成績單,就意味著,相較于大多數傳統自主車企下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在銷量上的突破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通過集團公布的數據同樣可知,廣汽埃安11月的產銷量就分別達到了15,134輛和15,035輛。截至上月底,廣汽埃安還提前完成此前制定的年銷10萬輛的目標。
前11個月105,655輛的累計銷量看似未進入排名前三。但相較于依靠低端電動車市場求量的上汽通用五菱、借助DMi車型而風起的比亞迪等品牌,靠高端純電動車起家的廣汽埃安,其優勢所在一目了然。
更值得的一提的是,目前廣汽埃安智能化工廠的產能也才剛剛10萬輛/年。要想改變超負荷運轉的現狀,怎么也得等到2022年年初,產能擴建完成后才能緩解。換言之,按當下的銷量節奏,廣汽埃安的表現確實是超乎所有人意料的。
或許還有人在對廣汽埃安早期借助出行市場擴張的舉動耿耿于懷。而今看來,隨著廣汽埃安在獨立運作之后,所拿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終端市場對待廣汽埃安的態度還是和過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從今年開始,當以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力爭在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制高點,加快推進智能汽車業創新發展,強化智能汽車領域頂層設計,廣汽埃安在“革命”這件事上,著實是下足了血本。
迄今為止,在車型上不停地推陳出新只是一方面,以創新技術為觸媒,廣汽埃安更是在詮釋“埃安現象”上,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突破。
廣汽埃安的精神是什么?我想,技術驅動進步只是基礎,更重要的卻為,“用先人一步的科技”的進化理念,造就了廣汽埃安的今天,亦為外界傳遞著,這家出身于傳統車企的“非典型”造車新勢力,在科技緯度不斷擴圈的堅決。
現階段,混改是廣汽埃安亟需完成的任務。可這并不代表,在此之前無需在終端市場的拿捏上有所懈怠。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上引發的戰火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出生在此的廣汽埃安不會料想不出下一階段的嚴峻局勢。進入2022年后,政府對新能源車的扶持力度一降再降,廣汽埃安若想在現有的銷量基礎上,向年銷20萬輛的新目標進發,此刻的成績只會是面向新戰場的一次鋪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334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