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晚點LatePost》(ID:latepost);作者:馬慧 萬珮。查看微信原文鏈接。
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當下的一大矛盾是,下游需求強勁,但電池、芯片等上游核心部件供應不足,影響車輛交付。車企需要尋找更多供應源,建立更強健的供應鏈。
《晚點 LatePost》獨家獲悉,此前以寧德時代為動力電池主供應商的小鵬汽車已確定在去年 11 月發(fā)布的中大型 SUV G9 中使用欣旺達的 4c 動力電池(4c 電池可適應快速充電)。欣旺達會是 G9 某一版本的 A 供,供應份額超過 50%。
小鵬是去年中國造車新勢力銷量冠軍,全年交付了 98000 多輛汽車,但電池供應不足拖慢了交付節(jié)奏。去年 5 月的財報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表示磷酸鐵鋰電池產能緊缺,使小鵬生產面臨不確定性。這種情況持續(xù)到了年末。
產能緊缺的根本原因是消費者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需求超出預期,從上游的礦業(yè)、材料企業(yè),到中游的電池制造環(huán)節(jié)都沒有做好準備,產能提升又需要時間。
供不應求之中,能提供最大量、最穩(wěn)定電池供應的寧德時代收益頗豐,它以高于同行的電池定價服務了最多的客戶,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 50%。
但智能電動車企不想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小鵬的動作之外,廣汽埃安、蔚來汽車也在新車中使用了寧德時代之外的供應商。吉利與欣旺達、孚能等電池公司合資,共同生產電池。從長城剝離的蜂巢能源去年獲得 200 億元融資。比亞迪則一直自研電池,自建工廠。
據(jù)梳理公開資料,全球各主要動力電池廠商已披露的產能規(guī)劃加起來超過 3000 GWh,這些產能將在 3 到 5 年內逐步到位。哪怕這些計劃只兌現(xiàn)一半,產能緊缺也將逐漸緩解,供不應求不會一直持續(xù)。
此次獲得小鵬訂單的欣旺達以手機電池起家,2011 年以蘋果供應商身份于 A 股上市。2008 年,欣旺達開始做汽車動力電池封裝和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2018 年開始正式量產電池電芯。欣旺達曾為小鵬 2018 年上市的 G3 做過電池組裝環(huán)節(jié)的代工。去年以來,欣旺達已宣布獲得吉利、東風、廣汽、上汽的訂單。
來源:晚點LatePost
作者:馬慧 萬珮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7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