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繼2021年年初發表《守正出奇 實事求是》的洞見分享后,又一次站上吉利大講堂,發表了題為《堅定不移 擁抱世界》的內部分享,從國際形勢、企業治理、科技創新、共同富裕、人才培養、供應鏈六大方面提出了六個洞見。
連續兩年年初的洞見分享,可以說是來自吉利最高層面的戰略指引,是給吉利全體系刷新認知、修正奮斗目標、堅守造車初心的又一次內心的凈化,推動企業可持續化前進的一次升級,并再次為吉利這艘巨輪堅定了新的前進方向。
從去年至今,中國汽車產業的確不太平。疫情、以及疫情帶來的缺芯、零部件供應短缺,已經讓原本處于發展中的中國汽車備受煎熬,絕大多數企業立下的銷量目標未達成,銷量、利潤在整體行業下行的壓力下,遭遇了新的沖擊。
同時在從燃油車轉型新能源的時代,來自新勢力造車的擠壓,以及一些對手崛起之后帶來的恐慌,一定程度上說給吉利這樣的企業帶來了壓力。雖然吉利已經連續5年坐穩了中國品牌乘用車企銷量第一的頭銜,但是高處不勝寒,在造車這場馬拉松長跑中,如何保持節奏和定力,如何面對未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保持自己的冠軍地位,成為吉利上上下下整個體系的新考驗。
再加上當下國際局勢的沖突、摩擦和不明朗,中美關系的持續對抗,俄羅斯和歐美國家從熱戰到冷戰,從政治制裁到經濟制裁,這種動蕩的局面給包括吉利在內的全球化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上的拓展帶去了新的難題。
全球一盤棋,正如李書福所言“全球化是解決人類自我沖突,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合作共贏才是永遠的主題。”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來的優異成果,也是在全球化這艘巨輪推動下,和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但是今天,世界在變化,所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成為當下重要的課題,特別是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部署,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特別是去年至今席卷中國汽車產業的缺芯危機,給所有企業包括中國汽車工業都上了一課,再加上國際局勢和沖突不穩定將成為未來發展中重要的影響因素。雖然汽車產業鏈很長,一個國家很難獨立完成,但現在逆全球化時代已經開啟,如何在東西方兩個陣營下實現全球化企業的發展是很大難題。
所以李書福認為,企業戰略、商業計劃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這些變化,特別是供應鏈安全方面做出可行方案。因此外界也可以看到吉利投資了芯片產業,推出了自主研發的7nm芯片,并獲得了中國一汽數億元的投資,共同做大做強自主芯片產業。
而關于企業治理現代化方面、人才培養和合規文化,也只吉利最近幾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次洞見分享會上,李書福正面回應了之前辭去吉利汽車集團董事一事,他表示,這是他對企業治理的正確安排,他將逐步退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數百家國內外企業的管理層及董事會層面的工作,更加依法合規推進現代企業治理,為了更好地發揮職業專業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李書福深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創新能力的提高,只有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才能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同時創新能力建設是一場持久戰,不是拿來主義,創新環境需要從基礎工作開始,從學術、技術、合作、開放、人才等各個方面進行推進,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吉利辦大學,為什么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堅持吸收技術并開拓創新,最終推動吉利成為中國一流的汽車公司,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吉利要廣泛開放合作,學習別人先進的,分享自己的創新成果。
共同奮斗、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國家當下力推的重要舉措,逐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企業,吉利早在去年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計劃,準備拿出一部分股權,設立奮斗基金,研究相關制度,努力爭取全員持股,人人是股東,人人是主人,與全體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實際上,李書福在兩次洞見分享中并沒有提到吉利應該怎么做,當下是怎么做的。然而依然可以發現吉利的一些決策和動作,聯系到這些動作背后的原因和思路,其實就隱藏在李書福的這些洞見中,這就是戰略部署,就是掌舵者的謀略。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028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