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這一次,長安汽車終于是要在新能源車市場上動真格了。4月7日,長安汽車旗下高端電動車品牌阿維塔亮相了新車——阿維塔 011。
阿維塔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一次全新的嘗試。2020年11月,長安汽車宣布,將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汽車品牌,并開發一個全新的電動車平臺,該平臺會以三家公司的首字母聯合命名,也就是CHN 平臺。當時業內就在盛傳,新的高端汽車品牌會借殼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2018年合資成立的長安蔚來。
2021年5月,長安汽車發布的公告證實了以上猜測,公告中表示,長安汽車的控股子公司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阿維塔科技”)。隨后長安汽車正式亮相了阿維塔品牌,并在11月完成了阿維塔科技的增資擴股。按照當時的公告內容,阿維塔科技引入了三大投資方,分別是寧德時代與福建閩東的聯合體、重慶承安與兩江西證的聯合體、南方資產與南方工業基金的聯合體。
重新梳理了股權結構,發布了全新的品牌,長安旨在沖刺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的戲臺子已經逐步搭建完畢,接下來就是“主角”登場了。第一個上臺的選手并沒有讓大家等太久,作為阿維塔品牌的首款車型,阿維塔11在去年11月已經正式亮相。而就在昨天(4月7日),阿維塔官方又傳出新進展,基于阿維塔 11打造了一款聯名款車型——電動轎跑 SUV 阿維塔 011,正式亮相。據悉,阿維塔 011是阿維塔與時尚品牌MMW的聯名款車型,采用了內外全黑的設計,側裙上印有 MMW 的 Logo,全球限量 500 臺。
阿維塔 011,圖片來源:阿維塔
作為原型車的阿維塔11,正式到來的日期也已經越來越近。按照此前阿維塔的產品規劃,阿維塔11將在今年的北京車展(本來是4月就要開幕,不過受當前國內疫情影響,北京車展已經延期至6月份)正式發布,第三季度開啟交付。
長安拖不起的新能源大計
一年左右的時間,阿維塔就要走完從成立品牌到新品交付的全部進程,即便是放在當前普遍主打“快節奏”的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上,阿維塔也是少有的“快槍手”。
為什么要追求快呢?
從外部環境看,細分市場上的潛在對手越來越多。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勢力之外,同樣由傳統汽車企業孵化出來的高端新能源項目近期也猶如雨后春筍般持續冒頭。東風的嵐圖、上汽的智己、吉利的極氪,比亞迪即將到來的高端品牌以及已經被重新賦能的騰勢項目等,國內高端新能源車賽道上已經逐漸變得擁擠。長安的阿維塔算是不折不扣的后來者,提速是必然選擇。
阿維塔logo,圖片來源:阿維塔
更重要的是,阿維塔主打的是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華為的三方分工造車,而這其中最大的噱頭無疑就是 “華為造車”。阿維塔11去年首秀時,就把搭載華為HI (Huawei Inside) 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當做是一大宣傳點,可問題是這個點在長安汽車內部是個突破性的嘗試,但在整個市場上已經并沒有太大的神秘感。
首先“華為造車”的噱頭雖然很足,但華為官方并不承認,此前華為已經多次強調不會自己造車也不會投資車企(去年阿維塔科技引入的三家新投資方中,就沒有華為的身影)。其次,華為智能方案的量產搭載也不是首次出現,即便拋開更像是華為“親兒子”的問界(3月已經開始正式交付),同樣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去年年底就已經量產交付了,阿維塔已經搶不到首次搭載的營銷爆點。
種種跡象都表明,阿維塔拖不起,長安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上闖出名堂的話,更加拖不起。
長安汽車內部,對新能源車代表著未來的行業共識,是有過比較清晰的認知。此前幾年,不僅有自主推進的新能源車項目,還與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多個新能源車項目。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也可謂是雄心勃勃,但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
蓋世汽車整理的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在長安集團內部,絕對是自主挑大梁的一年。2021年集團層面共計售車230萬輛,這其中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為163.6萬輛,由長安集團旗下自主品牌貢獻的銷量約為120萬輛。
自主業務正在高歌猛進,但在新能源市場上,長安汽車的爆發力卻明顯不足,僅有的一款走量車型是長安奔奔E-Star。在2021年國內微型電動車市場集體發力的大背景下,長安奔奔E-Star實現了超過300%的大幅度增長,全年售車7.6萬輛。但除此之外,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再無其他亮點。
奔奔E-Star,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再對比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不久前剛剛為長安汽車制定的新版電氣化計劃: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05萬輛,占新車銷售比例的35%;至2030年年銷270萬輛,占總量的60%,不得不說,長安在新能源領域需要追趕的目標可不小。
長安的新能源亟待破局
很顯然,長安汽車并沒有吃到近幾年國內新能源市場迅速壯大的市場紅利,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推進新能源戰略時,誤判了形勢。
和其他不少自主車企的情況類似,多年前長安汽車也一樣看到了國內新能源車即將全面爆發的苗頭,并以此為據,畫下了一張堪稱宏大的新能源大餅。2017年10月,在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上,長安汽車啟動了香格里拉計劃,該計劃也一度被看作是長安汽車電氣化轉型的序曲。按照香格里拉計劃,長安汽車制定了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其一是2020年前打造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其二是2025年實現全譜系產品電氣化。為了順利推進以上目標,長安汽車彼時曾宣布,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支撐香格里拉計劃。
長安汽車啟動香格里拉計劃,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野心很大,決心看起來也很足,長安汽車擺出了要在新能源領域放手一搏的架勢,甚至還專門成立了長安汽車新能源事業部(之后長安汽車將該事業部進行資產剝離,成為了獨立的子公司——長安新能源)。但長安這次被業界高度關注的電氣化轉型計劃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先后推出的多款新能源車型都沒有享受到新能源專屬平臺的待遇,走的依舊是油改電的初級路線。此前幾年,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車市場上先后投放了逸動EV、逸動PHEV、奔奔EV、歐力威EV、CS75 PHEV,長安CS15 EV等多款車型,無一例外,全是由油車改造而來。
總體來看,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開始爆發的初級階段,確實有不少海內外車企都在主打“油改電”,期待著依靠各自在傳統動力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平臺優勢,走一條發力新能源市場的捷徑。只不過,在一眾來勢洶洶的新造車勢力面前,傳統車企 “油改電”路線的優勢(快速推出新產品搶占市場)沒能發揮,劣勢卻被無限放大。各家車企以燃油車為基礎改造的新能源車,雖然都會在細節上進行優化,但該類車型有一個先天缺陷難以彌補,因為電池等核心部件都需要后裝(車型設計之初并沒有預留裝配位置),不得不擠占車內空間,這也就導致市面上大多數的油改電車型內部空間都比較有限,最終的結果就是市場空間也不大。
市場表現不佳,長安新能源成立之初的營收成績顯然也不會漂亮,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的大幅度虧損之后,在2019年年底,長安汽車曾表示,單獨靠自己來發展新能源業務的難度會持續加大,需要引入外部資源共同抵抗風險。為此,長安汽車宣布要為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者,將自持的股比從100%稀釋至48.9546%。
香格里拉計劃推進受阻,長安汽車此前單純的油改電路線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但站在當下回頭看,長安汽車此前對油改電路線的執著,也有其現實原因。香格里拉計劃公布之后不久,長安汽車原本順風順水的油車業務也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市場業績一度直線下滑,企業層面要維持原來的基本市場盤都困難,顯然也就無暇分心于新能源業務,換言之,此前幾年長安的核心資源應該還沒有真正開始傾斜到新能源業務。此外,一直以來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進展都略顯滯后,核心技術的缺失,導致當時的長安汽車也只能堅持油改電的過渡方針。
好在,經歷了連續三年左右的企業調整,長安汽車重新回歸正向發展。2020和2021年,長安集團已經連續兩年銷量突破200萬輛。尤其是自主業務方面,在長安CS75車系、逸動車系、UNI家族等集體發力,以及歐尚品牌旗下多款車型持續熱銷下,長安重新展示出了 “自主一哥”的底氣。
以此為基礎再圖新能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選擇了。
長安UNI-K混動,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這一次,長安的新能源之路要以高端市場為突破口。雖然此前與蔚來的合作沒有出成績,但繼承者阿維塔有了更具分量的“合伙人”,寧德時代是第二大股東,華為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長安汽車也明顯傾注了更多的資源,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保障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和時間賽跑,爭取一個后來居上的機會。此外,在當前比較熱門的混動市場上,長安汽車也已經開始布局。2021年的重慶車展上,長安汽車發布了藍鯨iDD混動系統,目前該系統下的首款車型長安UNI-K iDD已經投放市場(兩個版本,售價分別是17.69萬元和19.29萬元)。純電和混動兩條路線下的高端之路,長安汽車目前都在嘗試,希望這一次,等待長安新能源業務的會是一個好結果吧。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苗雨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219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