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斯拉的銷量完全取決于產能,產多少賣多少,我們的需求達到了非常荒謬的地步。”
就在近日,馬斯克在接受金融時報訪談時,略顯傲嬌地拋出了上述一段觀點。的確,僅就特斯拉目前位于全球新能源市場的總體表現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愈發強勢。
隨后,馬斯克也針對中國市場,發表了一些他的看法。
諸如,對特斯拉來說,該板塊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可能長期占據其總份額的25%-30%。與此同時,短期內在華將不會再開設新工廠,而是專注于擴大上海工廠的規模。
話語背后,明顯能夠感受到,過往兩年的時間,作為目前全球最為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的攀升速度可以說如火箭一般。馬斯克也深知,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絕對離不開中國的鼎力相助。
作為論據,剛剛結束的一季度,特斯拉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車接近31萬輛。而包含出口后,其位于中國共交付新車18.2萬輛,占據總份額的58.8%。
與此同時,據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會(SEC)所遞交的文件顯示,2022年一季度,在華收入達到4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0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0.4億美元增長約53%。
可始料未及的是,由于自3月末開始,上海疫情的蔓延速度與嚴重程度遠超想象,截至目前整座城市仍處在“半停擺”狀態之下,所以特斯拉位于臨港的工廠也受到了巨大影響。
在經歷長達二十多天的停產后,粗略估算新車產能損失就超過5萬輛,處境不容樂觀。新的問題也隨之涌現:4月,特斯拉究竟會賣出多少新車?
殊不知,就在昨天,乘聯會正式公布了終端成績單,特斯拉在華銷量僅為1,512輛,與3月售出65,814輛的表現相比暴跌97.7%。并且因為疫情,海運方面也受到嚴重影響,出口銷量為零。
對此,其官方解釋道:“不同于傳統車企所采用的庫存模式,特斯拉所采用的直營模式,是將車輛從生產線直接送到用戶手中,不會出現庫存的情況。4月由于上海工廠受到疫情沖擊,生產端直接影響交付端。”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上海公布首批復工“白名單”,作為重點企業的特斯拉也位列其中,并于4月19日開始逐步恢復生產。
而據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的介紹,“在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截至4月30日,特斯拉已下線超1萬輛整車。”2022年1至4月,上海工廠已經交付183,686輛新車,是去年同期交付量的1.7倍。同樣,也超越了2020全年總交付量。
而眼下,從路透社透露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來看,特斯拉計劃將在5月16日起,位于上海工廠開始實行“兩班制”生產,盡最大的努力使其工廠產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另外,還希望通過該項措施,令日產量提升至2600輛。之前,有傳言稱其上海工廠的日產量為2100輛。由此可以肯定的是,為了彌補最近一段時間,由于諸多不可抗力所催生的“缺口”,特斯拉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手段“狂追”。
只不過,這一次,疫情所導致的波動與帶來的挑戰,看似遠超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想象,也令它頗為無可奈何。
因為從外媒所流出的一份內部文件來看,5月10日由于相關供應鏈問題,特斯拉上海工廠或曾再次短暫停產,恢復后日產能只有200輛。
對此,雖然特斯拉官方回復稱并未收到相關通知,但作為旁觀者還是想說:“上下游、物流等環節,都是抑制生產的要素,不是簡單的工人進廠,就能即刻創造財富。”
因此,接下來特斯拉需要克服的難關,肉眼可見的還有許多。至于5月銷量能否恢復到往日正常水平?上海工廠是否會再次停產?今年是否會因為中國市場出現的偏差,導致其沖擊年銷150萬輛失敗?
一個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也都等待著去解答。而能夠肯定的只有一點:特斯拉的確很強,但絕非強大到能夠以一己之力,去抗衡所有風險。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484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