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造車新勢力對傳統車企咄咄逼人的姿態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半路殺出,中國的傳統汽車廠商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也看到了無限光明的電動化前景。
所以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們看到了新造車“國家隊”,推出了多個高端電動品牌。而在此之前,比亞迪、廣汽、上汽等車企也在中端電動車市場征戰多年。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車企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電動化提升品牌價值。
但愿望是美好的,事實卻遠不如意。即便是中國電動車市場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啞鈴型市場分化,但低端電動車市場的銷量遠超高端市場。因此這也導致了部分車企短期內依然布局多款產品在低端市場,比如發展較早的奇瑞汽車。
以銷量分布來看,奇瑞汽車新能源的產品中,微型電動車小螞蟻和QQ冰淇淋占據了90%的份額。今年奇瑞新能源又推出了iCar生態下的一款微型電動車無界Pro,據稱這款電動車在4月2日開啟盲訂后6個小時內,訂單量破萬。
無界Pro的爆單并沒有影響到小螞蟻和QQ冰淇淋的銷量增長,但在自主品牌向上發展之計,奇瑞新能源卻無法趕上對手更進一步。所以,對于奇瑞新能源來說,這是可喜可賀的,又是值得反思的。
被微型電動車拖累
去年,隨著五菱宏光MINIEV橫空出世,重新點燃了微型電動車這個細分市場,一時間,無數車企拍馬趕到。無論是現在的傳統車企,還是以前的“老頭樂”企業,亦或是新造車企業,都想從中分走一杯羹。
而微型電動車的熱度至今仍未消退,今年一季度,國內A00純電動微型車銷售了26.4萬輛,占據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24.7%。包括五菱宏光MINIEV、QQ冰淇淋、小螞蟻、長安奔奔EV在內的微型電動車,幾乎占據了整個新能源轎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除了五菱和奇瑞新能源沒有擺脫微型電動車的困境外。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中的長安、比亞迪等,要么成功推出了中高端新能源品牌、要么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新能源品牌。
尤其是現在國內新能源賽道越發擁擠,微型電動車這片藍海市場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因此也有人開始質疑,微型電動車除了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外,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真的需要扎堆進入這個廉價、低端的市場嗎?
低價無疑是推動當下小微型電動車市場發展的一大助力,但低價競爭很難有長久競爭力。尤其是對奇瑞這種大型車企來說,自主品牌已經到了與合資品牌競爭的初始階段。特別是在新能源賽道上,奇瑞新能源也只是靠小螞蟻在苦苦支撐。
一季度,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53,054輛,同比增長2.12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在奇瑞小螞蟻、QQ冰淇淋兩大明星車型帶動下,一季度銷售50,013輛,同比增長255.4%。奇瑞新能源曾經推出的大螞蟻,是一次沖高的機會,但從銷量來看以失敗告終。
這也導致,奇瑞新能源在A00級市場暫時保住了先發優勢,但是在A0級、A級甚至B級這些市場一直缺乏存在感。隨著電動化的進程飛速而來,奇瑞新能源也不能僅憑廉價的微型電動車去打擂,電動化的發展是燃油車發展的升級版,必須向前向上。
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車企開始崛起,新勢力造車企業起點更高,就自主品牌而言,目前新能源的主流賽道正聚焦在中高端市場。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奇瑞新能源必須趟過小螞蟻的過往輝煌,打造出下一款現象級產品。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奇瑞雖然發展時間早,但是早已被眾多自主品牌趕超。所以在有著不錯的技術實力之上,奇瑞汽車需要看向新能源的中端市場,在那里才是能夠與外資品牌抗衡的地方,這也是奇瑞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強勢品牌的見證。
不過今年在2月份,不斷有消息發酵稱奇瑞集團將會推出兩個全新的新能源品牌,一個主打中端,一個主打中高端。實際上,這與吉利、長安、上汽等車企的路徑有點相似,作為一個孵化過多個汽車品牌的奇瑞,這次在新能源上能夠成功嗎?
高端電動品牌的出路
在這股電動汽車品牌熱潮中,自主品牌的發展五花八門。傳統車企中本品牌的電動汽車品牌、本品牌的獨立電動品牌、造車新勢力品牌、跨界造車品牌、聯合造車品牌。在有銷量可循的這些電動汽車品牌,以及這兩年新晉的品牌,數量不下30家。
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動化,自主品牌傳統車企另起爐灶成為主流。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新能源品牌獨立與“品牌向上”已經牢牢地捆綁在一塊,不少車企傾力打造獨立的新能源品牌,其本質上是致力于實現新能源品牌的普及化、智能化、高端化。
奇瑞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也曾嘗試過高端化,并且也是試圖通過孵化新品牌來實現。2009年,彼時的奇瑞汽車年銷量成功突破自主品牌50萬輛大關,連續九年穩坐自主品牌銷量冠軍的寶座,是名副其實的自主一哥。
也就是在那一年,奇瑞將汽車品牌一分為四,打造奇瑞、瑞麒、開瑞和威麟四個品牌。其中,瑞麒和威麟定位于中高端品牌。但是最后的結果如今日所見,這兩大品牌不僅沖高失敗,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奇瑞汽車本品牌的發展。
實際上,一直以來,自主品牌從未放棄過沖高的夢想。但顯然奇瑞更為執著,在第一次沖高失敗后,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奇瑞汽車又間歇性地推出了觀致和星途兩個高端品牌。如今觀致被賣,星途也不溫不火。和吉利、長安、長城相比,奇瑞在沖高上沒有功績。
奇瑞和吉利一樣都是成立1997年,如今吉利的銷量已經大幅超過奇瑞。翻看吉利與奇瑞的成長史,在現階段吉利的成功有目共睹。包括后來者長安,也在厚積薄發中穩步前進。不能說奇瑞不努力,從結果看奇瑞汽車肯定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才落后于這幾家品牌。
當然,從目前這幾家頭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來看,除了比亞迪一枝獨秀外,都還處于摸索階段。但是縱觀傳統車企電動品牌和新勢力車企,取得階段性成功的電動品牌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必須要有特色才能夠打動消費者。
蔚來的服務、小鵬的輔助駕駛、理想的精準定位,這些車企都有明顯的品牌特色和標簽,甚至包括比亞迪的三電系統、特斯拉的補能體系,都是賴以生存和成長的競爭力。所以奇瑞新能源要想征戰中高端市場,不能沿用傳統車企的思路,而是打造自身與眾不同的優勢。
這一點,就連合資品牌的電動化在中國市場都連連吃癟。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和燃油車一樣,走入了大同小異的瓶頸。比拼續航、算力、激光雷達個數這樣的宣傳,也很難挑動消費者的神經。所以在推出中高端電動品牌之前,奇瑞還有時間去思考怎么做。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719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