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汽車供應鏈正面臨大考。疫情反復,疊加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對供應鏈安全提出挑戰。
馬勒集團是一家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供應商之一。作為內燃機及其外圍設備的組件和系統的制造商,該公司是全球三大發動機系統,過濾、電氣、機電一體化和熱管理系統供應商之一。
在當前局勢下,汽車行業如何快速應對疫情等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壓力,如何走出當前的市場困局,未來又如何減少甚至避免新的危機?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馬勒集團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汽車重鎮停擺 供應鏈受阻
自2020年年初以來,汽車行業受到了疫情的巨大沖擊,汽車的全產業鏈深受影響,這一影響也持續至今。
受上海封控造成的零部件供應短缺影響,豐田汽車日本本土的部分工廠在5月和6月暫停運營。
另外,特斯拉在過去的三個月也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受上海疫情影響,3月28日至4月18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停工停產,直至4月19日才開始逐步復工復產。
豐田作為傳統的燃油車企業,業務已經非常穩健。豐田的強項不在于變更、創新,而是在于效率和精益。一直以來,汽車行業都在學習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但在“黑天鵝”頻發又難以預測的大環境中,這樣的生產模式似乎受到了很大挑戰。
圖片來源:馬勒中國官網
特斯拉則是另一個方向的“極端”。率先提出電氣化,2012年從高端車開始殺入市場,特斯拉至今仍在電氣化市場“大殺四方”。從一個“大玩具”開始,特斯拉走進千家萬戶,這一過程并不容易。但即便勢頭強勁如特斯拉,其供應鏈也難逃疫情的影響。
事實證明,無論是傳統勢力還是新勢力,這一次都慘遭“滑鐵盧”。
困難重重 傳統供應鏈模式機制迎挑戰
禍不單行,除了疫情的影響,供應鏈還面臨著重重困難。
去年9月16日,發改委印發能源消耗強度和總量雙控的文件,部分地區工廠停擺,陜西、云南等錳和硅的重要產地產量下降。
另外,貨幣超發和碳排放交易、極端天氣的影響、日、德等國的核電退出等因素都造成了一系列影響,引起能源價格劇烈波動,也帶來了原材料短缺的后果。
除此之外,地緣政治因素也對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影響。走中歐鐵路運輸繞不開的地方就是白俄羅斯、烏克蘭,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發生戰爭沖突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停下來了。除了交通,金融制裁、出口管制等又讓跨國供應鏈層層受阻。
針對俄烏沖突局勢造成的能源缺口,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的歐洲選擇求助北美,這也意味著能源價格和運費的飆升。一直以來,汽車行業的大頭在研發,能源只是小頭。但自此之后,行業中的各個公司不得不開始將能源放進預算中來考量,并且能源也在其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圖片來源:馬勒中國官網
零部件的供應也是如此。此前,全球有多家車企烏克蘭建廠,其中的大部分工廠都生產汽車線束。而俄烏沖突的爆發,則導致線束供應短缺,許多車企一度因此停產。
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短缺從2021年下半年持續至今,實際上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與汽車行業傳統的精益生產模式有關。
現金流是企業的“命門”。從財務管理的層面來看,零部件的庫存擠壓會占用企業現金流。正因如此,汽車行業長期以來都在奉行“低庫存”甚至是“零庫存”的策略。
疫情以來,面對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和經營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整個產業鏈常常面臨現金流的壓力。許多公司接到集團降低庫存的要求,對待新業務更加謹慎。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按照正常生產速率準備的庫存逐漸被消耗,生產放緩,造成了庫存的歷史低位。
面對重重困難,傳統的系統供應商模式急需轉型。
優化布局 應對供應鏈安全大考
疫情的沖擊正悄然改變著汽車供應鏈的生存和運作模式。隨著宏觀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很多企業都已經認識到,必須加強供應鏈韌性和靈活性。
從2015年開始,馬勒集團在不確定的市場情況下選擇了“雙軌戰略”,靠傳統發動機穩健的業務支撐新能源的開發,鞏固市場地位引領行業的發展。
圖片來源:馬勒集團
企業供應鏈的核心目標,是保證經營的連續性。隨著疫情的反復和持續,疫情對于供應鏈的影響或許將從局部性、暫時性演變為系統性、長期性。對此,供應鏈布局策略的制定應著重于增強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和供應彈性,使企業有能力應對和化解種種難以預測的挑戰。
馬勒集團的“雙軌戰略”便是如此,穩定可靠、充滿機遇的業務領域均有布局且雙軌并行,大大增強了業務板塊之間的相互支持能力和企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更能增強供應鏈的韌性。
此外,加強供應鏈的靈活性也同樣重要。
眼下,穩定供應是汽車供應鏈的首要任務。在市場和環境不斷波動的情形下,生產的靈活性、穩定性對于供應鏈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汽車制造商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不斷調整布局策略。
海外零部件的進口運輸需要8-12周的時間,這意味著主機廠往往需要提前近三個月的時間訂貨。如果遇到其他情況,時間線就會拉得更長了,這就大大降低了供應鏈的靈活性。
因此,盡管汽車行業生產供應全球化的趨勢將長期存在,但供應鏈的布局與管理需要與時俱進。例如汽車制造商應盡量縮短供應鏈布局半徑,提高供應鏈本土化程度。
圖片來源:馬勒中國官網
如今馬勒的業務已遍布全球五大洲,在全球有近160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研發和生產前瞻的產品和系統。馬勒也希望在電氣化中成為系統的供應商,通過全球的布點,將在一個地方的研發和模塊化推向全球。例如即便受到疫情的影響,馬勒也可以從歐洲進口前端模塊,保證向主機廠的供應穩定。
同時馬勒也表示,未來歐洲和中國對整個電氣化路線的設計和布局也有可能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馬勒中國官網
實際上,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不僅是對車企疫前供應鏈建設和疫中供應鏈管理的考驗,對疫后供應鏈的優化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新四化趨勢影響下,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延長,帶來更多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發展模式,競爭格局也發生變革。風險到來時,如果企業能夠在市場、運營等方面抓住機遇,構建核心競爭力,將更容易在危機過去之后占據主導地位。
以上內容來自馬勒采購總監劉長忠在2022年6月23日由蓋世汽車主辦的2022第四屆汽車新供應鏈云論壇發表的《平衡風險,企業生產及供應鏈布局策略變化》主題演講。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林品慧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941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