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7月沒有幾天時間,作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絕對的“風向標”,特斯拉對外正式公布了二季度產銷成績。
共生產新車258,580輛,共交付新車254,695輛。其中,Model 3與Model Y共生產新車242,169輛,共交付新車238,533輛;Model S與Model X共生產新車16,411輛,共交付新車16,162輛。
在看到特斯拉二季度產銷表現后,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受,便是“喜憂參半”。
令人感到擔憂的點更多集中在,雖然相比2021年同期,多項數據均繼續維持著較大幅度的上升,但相比2022年一季度,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作為參考,特斯拉在1-3月共生產新車305,407輛,共交付新車310,048輛。其中,Model 3與Model Y共生產新車291,189輛,共交付新車295,324輛;Model S與Model X共生產新車14,218輛,共交付新車14,724輛。
了解后得知,這也是特斯拉近兩年以來出現的首次環比下滑,打破了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的穩定增長態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由于突如其來疫情的肆虐,造成了上海工廠的短暫停工與產能波動,供應鏈的短缺情況也不容樂觀。
好在,從其官方透露的消息來看,隨著各方努力,今年6月已然成為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歷史上產能最高的月份。換言之,在經歷4月、5月的震蕩過后,特斯拉正在火力全開,制造盡可能多的新車。
稍感遺憾的是,具體的數字并未被透露。但作為旁觀者能夠確定,過往兩年以來作為旗下產能最為“給力”的上海工廠,必然給予了巨大貢獻。由此不禁開始好奇:6月,特斯拉在華銷量究竟達到了多少?
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隨著各方消息的提前流出,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基礎認知:7萬輛以上。而就在幾小時前,隨著乘聯會正式公布6月數據,答案終于正式公布:78,906輛。
就此,特斯拉也創下在華單月最高銷量紀錄。其中,位于國內共售出新車77,938輛,面向海外出口新車968輛。
在看到這樣的表現過后,不禁感嘆:“2020年1月7日,當首輛國產Model 3位于上海工廠緩緩駛出時,本以為引入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將會充當一條鯰魚,慢慢攪動中國新能源市場。未曾料到,隨著一年后國產Model Y的襲來,兩款產品相加,完全更像是一條鯊魚,已然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加快了整個大盤淘汰與變革的速度。”
當然,受此推動,類似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般的佼佼者,自身的成長與進步也是肉眼可見的。反之,類似大眾、豐田、本田般的合資巨頭,包括類似奔馳、寶馬、奧迪般的豪華品牌,所固守的傳統燃油車板塊,相信已經能夠感受比想象中還要猛烈的沖擊。
毫無疑問,特斯拉最為恐怖的地方,便是用非常精簡的產品線,匹配上極高的毛利率,令Model 3與Model Y均成為了各自所處細分市場絕對的“爆款”。只不過,迎來種種利好的同時,依然無法掩蓋對于其已經到來下半場的擔憂。
因為就在上月末,有相關媒體爆料,據特斯拉內部的一份資料顯示,上海工廠將于7月1日-7月4日全廠放假,原因是為了配合提產改造。此外,負責生產Model 3的整車生產車間將從7月18號起停產,工人放假15天以上。與此同時,負責Model Y的生產車間也將在7月進行生產線改造。
從中讀出的表層含義,必然是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仍不滿意目前在華的制造能力,所以只能選擇停工擴產。
望向更深處,反映出的還是今年特斯拉在產能端的瓶頸。雖然看似德國柏林工廠、美國得州工廠均接連投入使用,但礙于二者尚處緩慢的爬坡階段,實際上無法提供多大的幫助。
所以上海工廠與加州工廠,已然成為其僅剩的希望。尤其對于上海工廠而言,要知道2021年共生產了48萬輛車,占據特斯拉全球總產量的51.7%。
以此作為參考,結合上半年產銷數據,簡單計算可知,后者距離150萬輛的目標,還相差93萬輛。那么也意味著接下來的7-12月,上海工廠必須為其制造46.5萬輛以上的新車,平均到每月為7.75萬輛,才有可能完成。并且還要時刻提防疫情的反復,以及保證供應鏈的穩定。
綜上所述,下半年特斯拉身處中國,雖然無需為需求端感到過多擔心,可一場來自制造端的極限壓力測試在所難免。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963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