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邏輯是地球村,是確定性?”
武漢市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前敏實集團CEO陳斌波先生認為,目前供應鏈安全問題被放在高位討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黑天鵝擾亂了確定性的全球化環境?貿易戰?熱戰爭?疫情影響物流質量,引發交付問題?為規避風險,供應鏈的區域化?本土化是變局下企業維穩?保供的一種選擇?
陳斌波看來,未來的汽車供應鏈是全球化和區域化并行的,而企業的出海銷售與出海制造是并行的?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供應鏈轉移與重構的底層邏輯
黑天鵝打破確定性,對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則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陳斌波結合多年管理層經驗,引入基本采購管理政策QCD這一概念闡述供應鏈重構的底層邏輯?
其中,Q(Quanlity)指品質,C(Cost)指成本,D(Delivery)指交付?
在相對確定的環境下,比如全球化前提下的“地球村”: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后,關稅協定首先叩開各國貿易大門,除此以外,許多國家也通過定立多邊貿易協定促進區域性商品流通?
在“地球村”的設想下,壁壘最小化,而流通效率最大化?此時品質Q與交付D的變動性小,處于可預測范圍內,那么成本C就是企業進行供應鏈布局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圖片來源:陳斌波
結合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歷史?1983年,第一臺在上海汽車廠生產的大眾桑塔納出廠,政策開始鼓勵外企與國企合資帶動國內汽車行業發展?合資企業在國內設生產基地?技術中心?進行本土化銷售?打開中國市場?
例如上汽大眾將總部設立在上海西北郊嘉定區的上海國際汽車城,在安亭建生產基地,就主要是政策優惠加上市郊地價低,兩者疊加降低成本的結果?
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外企在中國投資設廠,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成本,是中國承接外企供應鏈轉移,拿到“世界工廠”名銜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中美貿易戰打響的2018年,美國根據1974年貿易法要求其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關稅,涉及商品估算總計600億美元?這促使許多企業將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向東南亞轉移,以降低貿易成本,供應鏈向外轉移的苗頭初現?
圖片來源:陳斌波
2020年后疫情爆發,物流首當其沖?陳斌波回憶,“2021年……海運費的漲價幅度超過我們的想象,而且是一箱難求,運輸周期到北美45天到80天,甚至100天,價錢翻了10倍?”
隨著貿易戰?熱戰爭?疫情等黑天鵝扇動羽翼,交付D的權重隨風直上?以今年缺芯潮下車企的交付延期為例,交付困難直接拉低車企口碑和訂單量,還會間接影響生產流程,甚至導致整車廠停線,結果就是,交付D會反過來增加成本C?
不確定的大環境下,交付D取代成本C成為了供應鏈布局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圖片來源:陳斌波
那么,具體而言,供應安全成為共識性問題的今天,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如何度過寒冬?宏觀而言,整車廠重構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
突出彈性 加庫存度過行業寒冬
就企業而言,交付能力實際上考驗的就是其在重大變化前的彈性?
彈性不足的模式,會在愈演愈烈的黑天鵝事件中漸漸失去存在感?比如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里在國內被炒得火熱的“豐田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是豐田設計的一個整合性質的社會-技術系統,其核心想法包括“即時生產”(Just In Time),目標在于杜絕負荷過重和一切浪費,其中就包含“庫存和制造過多的浪費”?
圖片來源:Pixabay免費圖片區
TPS源于豐田創始人參觀美國超級連鎖超市Piggly Wiggly時得到的靈感:在顧客拿走一瓶飲料后及時補貨?
這也就是“即時生產”的具象體現,以低庫存倒逼補貨速度和反應時間,這種理念流行于貨物可替代性強?流通速度快?關卡壁壘少的時代?
在軟件定義汽車?芯片供不應求?黑天鵝擾亂物流的如今,增庫存這種看似古老的方法卻是提升企業承壓能力的關鍵舉措?舉個例子,豐田汽車的2021年度(2021/3-2022/3)車用芯片和零組件庫存同比增長了32%,庫存資產同比增加約1兆日圓(77.3億美元)?
“囤脂”加彈性,度過行業寒冬只是一種措施?陳斌波認為,國內制造,國外售出的路子,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也需要有所改變?企業在未來想要實現海外營收,不僅要提高銷售占比,也要提高制造占比?
供應鏈布局方向 企業出海和區域化并行
制造出海更考驗企業的深入調研和管理能力:如何制定出海戰略,布局物流線路和生產線路,不僅要對異國用工環境?勞工政策提前適應,還要對政策法律的變化做好準備?
為什么要制造出海,原因之一是縮短供應鏈,收束產品制造到售出周期,規避“長鞭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同于完全的本土化運作,陳斌波看來,目前,汽車產業將以北美?歐洲?東亞地區分散布局為三大區域中心,供應鏈布局也將圍繞這三大區中心展開?
圖片來源:陳斌波
汽車行業供應鏈由全球化格局向區域化格局轉變,區域內?各區域之間的產品存在替代性和競爭性,這將成為應對不確定性的最佳選擇?
原因之二在于汽車產業的基本特征,那就是供應鏈會伴隨新車型迭代而不斷開發,為了提高訂單量和交付率,整車廠研發新車型大概率就近建廠,也就是說,供應鏈在將來的布局模式會高度隨車?定點轉移?
陳斌波預測,供應鏈定點轉移的速度非常快,“我們有將近5000億零部件出口,我估計未來會縮減一半?”
變化會倒逼國內企業轉型,為了更好的服務整車廠,涉及海外業務的供應商企業必須在制造上走向全球,才能在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時,因地制宜提供匹配性更強的服務,從而創造新的競爭力?
圖片來源:陳斌波
危機往往蘊含轉機,但行動才是轉變的開端?正如陳斌波所言,“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去以后才能夠真正適應全球化的競爭結果,也會應對這種供應鏈的重構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以上內容來自武漢市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前敏實集團CEO陳斌波先生在2022年6月23日由蓋世汽車主辦的2022第四屆汽車新供應鏈云論壇發表的《供應鏈重構的本質和未來》主題演講?)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唐吉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973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