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圓加工、制程等車規級芯片制造環節上,以及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系統上,我們仍然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9月23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 祖似杰如是說。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 祖似杰;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他認為,“這些關鍵問題不解決,我們在新賽道上走不快、也走不遠”。
祖似杰表示,這些年來,在國家政策、企業創新、用戶認可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汽車產業已經站在了電動智能網聯的新賽道上,正在加速趕超國際傳統的汽車巨頭。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今年8月份產銷量首次突60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28%,創下歷史新高。
且就公安部數據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這其中,在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1/4,其中國內自主品牌再次崛起,已成為支撐市場發展的第一支柱力量。
但從上游應用端看,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等依然制約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其中,在一年左右的時間,碳酸鋰價格暴漲10倍,整車廠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缺芯少魂仍然困擾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化的向上突破。
祖似杰進一步指出,燃料電池的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和碳紙等關鍵材料仍然大量采用進口材料,不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降成本和產業化推廣,也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此,他建議:
第一,要推動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標準的不斷完善,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夠盡早明確車電分離的管理細則和快充快換等技術標準,在確保安全、鼓勵提速的同時,避免不同規格的補能設施的重復建設,以及充換電接口的互不兼容等問題,為用戶補能提供更多的便利。
第二,要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針對性指引。站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階段,瞄準啞鈴型的市場結構,更加精準的推出相關的產業政策,通過更加有力有效的頂層設計,指引我國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更加均衡的發展。
第三,要統籌協調上游關鍵短缺資源的更好利用。如通過對鋰、鈷等重要資源的宏觀調控,釋放到更多的鋰資源進入到車用領域,以緩解當前資源緊張、價格飛漲等問題。
作為國內頭部整車企業,上汽集團正不斷探索電動智能網聯新賽道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新賽道的產業鏈的水平,不斷夯實全球競爭力。
在產品布局上,推出了“5G+L4”智能重卡、享道Robotaxi、智己汽車、飛凡汽車四大戰略創新項目助力上汽自主品牌向上發展。
技術研發上,統籌上汽集團自主創新資源,推出上汽集團七大技術底座,包括覆蓋純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力量的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以及涵蓋動力總成、動力電池、電驅系統和軟件架構的四大關鍵系統底座
在合作模式上,堅持打造開放互融的生態,攜手新老朋友共謀產業發展。
聚焦電動化方面:
與清陶成立了聯合實驗室,聚焦千公里以上長續航固態電池量產應用,攜手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競爭力;
與青山實業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在新能源上游材料的布局;
與中石化、中石油、寧德時代合作,共同開展車電分離的換電業務。
在智能網聯化方面:
與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開展合作,聯合發起設立數十億規模的國產汽車芯片專項基金,建立汽車芯片的工程中心,共同推動車規級的中國芯加速落地;
與地平線共同打造車規級高性能的中國芯和智能駕駛計算平臺;
與OPPO聯合打造生態域,將手機與汽車車機完美融合一體,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更加智能、萬物互聯的多端互動的生活體驗。
同時我們依舊和我們國外的合作伙伴深化協同,推出了奧迪Q5、大眾ID家族、凱迪拉克等全新的電動智能網聯產品。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8558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