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沃爾沃汽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可持續技術的成果孵化,通過開展前沿性、創新性的科學研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副總裁Hans Lindh和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院長趙長穎教授共同簽署協議。與此同時,沃爾沃汽車亞太區可持續創新實驗室在上海揭幕。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副總裁Hans Lindh【右】與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院長趙長穎教授【左】簽署協議
沃爾沃汽車正全力朝著2030年轉型為純電豪華車企、2040年成為全球氣候零負荷標桿企業以及循環經濟企業的目標邁進,開放合作是落實一系列戰略部署的重要途經之一。為此,沃爾沃汽車攜手國內首家低碳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在碳捕集和利用、生物基材料應用以及電池材料直接回收三個領域開展前沿研究。
本次活動也是11月16日至17日舉辦的第五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的同期活動之一,旨在加強產學研科技交流、持續培養汽車產業及可持續發展專業人才,并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動能。
“植物工廠”——業內首個基于生物質的碳捕集和利用示范項目
沃爾沃汽車“植物工廠”是業內首個基于生物質的碳捕集和利用示范項目,也是將氣候行動和循環經濟融會貫通至工程設計、制造運營與供應鏈等汽車產業鏈條的最新實踐。
通過在特殊設計的碳捕集環境艙內種植合適的植物,采用低碳經濟的方式利用所收獲的植物(即生物質),沃爾沃汽車將研究不同植物的碳捕集效果,并探索生物基材料在汽車制造過程及產品中的閉環應用。“植物工廠”位于沃爾沃汽車臺州制造基地,采用智能管理系統,并將充分利用臺州制造基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地利,確保其采用100%的碳中和電能以及100%循環水。
沃爾沃汽車將在項目過程中貫徹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計算并分析“植物工廠”生命周期內所有項目相關的碳排放,包括碳捕集環境艙材料制造過程、“植物工廠”日常運營過程、植物收割后的處置過程,以及項目結束后環境艙的拆解處置過程等,以不斷探索可持續運營的各種可行性。
“電池材料直接回收工藝”——流程短、排放低
在踐行循環經濟的過程中,沃爾沃汽車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實現材料保值并減少浪費,其中包括回收電動汽車關鍵部件之一的鋰離子電池并再利用其中的關鍵原材料。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管理層為可持續創新實驗室揭幕
目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回收工藝包括“火法”和“濕法”兩種。顧名思義,“火法”是通過焚燒去除電池核心材料中的雜質,且焚燒后回收的材料需要精煉提純才能生產前驅體;而“濕法”則使用化學溶劑分解電池材料,并回收材料用于前驅體生產。前驅體將被制作成電池正極材料,并進一步制作成電池電芯。“火法”和“濕法”的工藝流程相對較長,過程中的碳排放及二次污染難以避免。
因此,如何以更加環保的方式回收電池材料,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沃爾沃汽車尤為關注的問題。沃爾沃汽車研發部門將探索一種“直接工藝”回收電池材料。這種工藝可以省去前驅體的制造過程,直接獲得正極材料,從而大大縮短整個回收工藝流程,大幅降低碳排放及二次污染。
同樣,在本項目中,沃爾沃汽車研發部門也將應用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評估直接回收工藝的實際減排效果,并以此改善動力電池的研發設計,優化其可回收性。這將促使沃爾沃汽車持續思考未來的工業和商業模式,通過持續的實際行動,為氣候變化帶來積極的影響。
“很高興能夠與上海交大低碳學院攜手,共享科研及人才優勢,在碳捕集和利用、生物基材料閉環使用,以及電池材料直接回收工藝方面開展戰略合作,”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副總裁Hans Lindh表示,“我們相信雙方將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相關技術也有望在未來成為主流。”
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院長趙長穎教授也表示:“希望雙方能在現有合作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未來的合作力度,在碳中和技術研發上實現強強合作雙贏。”
“在沃爾沃汽車,可持續發展與安全同等重要,而原發性創新更是始終貫穿了品牌的近百年征程。隨著亞太區可持續創新實驗室的揭幕,沃爾沃汽車將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以開放的心態突破產業邊界,尋求價值耦合,并以創新和實際行動踐行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愿景。”Hans Lindh補充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894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