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喬布斯時代達到了絕對的統治力,在手機領域已然成為了參照物一般的存在,但在蘋果加上四個輪子駛向汽車領域后,卻在不斷妥協和放棄。
那么,不禁反問,造車的蘋果還是蘋果嗎?
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已經縮減了其未來電動汽車雄心勃勃的自動駕駛計劃,并將該汽車的目標發布日期推遲了大約一年至 2026 年,其目標是將價格降至10萬美元以下,且蘋果已經放棄了L5全自動駕駛的路線。
蘋果沒有像外界想象那樣有著強大技術支撐所以在汽車領域順風順水,相反蘋果汽車開發八年,負責人就換了四個,開發目標也是不斷地轉換和放棄,從全自動駕駛到現在走“性價比路線”,可以說是不斷推翻重來。
蘋果最初的計劃是設計一款可能看起來類似于美國汽車初創企業Canoo的一款全功能電動車型,乘客可以在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豪華轎車式汽車中面對面相視而坐,但礙于全自動駕駛現在所受到的限制,即使是蘋果也沒辦法真正地把方向盤和踏板去除,使全自動駕駛真正落地。
所以蘋果汽車在這次的轉向中,表明了將會研發更傳統的設計,完全自動駕駛降級為輔助駕駛,汽車將只能夠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自動駕駛模式,和現在市面上其他品牌的輔助駕駛能力持平。
經濟繁榮的時候,科技公司愿意攻堅克難啃硬骨頭,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萎靡,連蘋果都變得謹慎起來,放棄難而飄渺的,轉變為可實現的目標。就像今年全球的消費降級一樣,蘋果的研發也開始降級了?
蘋果的“研發降級”
蘋果團隊自十年前成立以來一直面臨高管層更替,現任領導人凱文·林奇 (Kevin Lynch)曾經負責 Apple Watch 操作系統和健康軟件,他剛接任時就指示研究汽車的團隊,專注于開發一款全自動駕駛汽車,并能夠在 2025 年實現首次亮相。
但現在他不得不降低這些期望,他的目標是確保產品真正進入市場。
蘋果之前對汽車的愿景是提供“5 級”的自主性,也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頂峰,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制造商達到這一水平。
隨著蘋果的放棄側面證明了全自動駕駛在面向消費端的無力和特定區域筑起的“高墻”,這個高墻就連蘋果都暫時無法跨越。
蘋果此前預計每輛車的售價將超過12萬美元,但蘋果現在的目標是以低于10萬美元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這款車。
但即使是10萬美元,它也比入門級特斯拉汽車貴得多,這將使它的價格范圍與特斯拉的Model S和梅賽德斯-奔馳的EQS大致相同。
其實,這不僅僅是價格下降了兩萬美元,更多的是一個新品牌對當下市場環境的妥協和對產品定位的大幅轉變。
雖然蘋果汽車的領頭人一直在變,但是團隊中卻從不缺少有經驗能力強的人。
今年7月,蘋果聘請了前蘭博基尼汽車動力學專家Luigi Taraborrelli,他曾在蘭博基尼工作了二十年,并參與蘭博基尼最具標志性的超級跑車的研發工作,包Aventador和Urus。
今年9月,還聘請了Gregory Baratoff作為其傳感器架構的負責人,他之前在現代汽車工作了幾年,現在在蘋果擔任自動駕駛汽車實驗室的副總裁。
蘋果雖然在手機領域做到了第一,但因為沒有相關的造車經驗,蘋果的發展進程始終有些緩慢。即使是聘請了資深的負責人,但仍然需要合作伙伴提供生產方面的幫助。
有消息稱。蘋果可能正在尋找一個汽車合作伙伴來提供可以造車的平臺,蘋果從前唯一一個走到談判階段的合作伙伴似乎還是大眾,但這筆交易也很快告吹。
這幾年,各國媒體也對蘋果的合作伙伴開始畫餅,其中有現代,富士康,LG 都陸續傳出過“緋聞”,去年蘋果也和中國的電池廠商進行過對話,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均拒絕建立致力于蘋果和計劃的團隊。
事實上,早在 2021 年,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就表達了他對蘋果汽車的懷疑,稱將汽車推向市場需要付出的努力實在是太大了。
確實如迪斯所言,能把汽車推向市場已經實屬不易,兩年之后,現任的蘋果汽車現任領頭人也終于打破幻想,開始腳踏實地,計劃做出一輛能夠被市場所接受的車。
如果這一次的蘋果可以按照計劃執行,說不定可以有效清理之前的混亂和搖擺,為蘋果汽車規劃一條明路。
但如果還是行動緩慢目標不清的話,蘋果已經連末班車都趕不上了。
汽車界的“愛瘋”
蘋果的劣勢是所有手機廠商造車普遍的短板,但蘋果造車的優勢也是十分明顯,專注于軟件才是蘋果揚長避短的關鍵。
蘋果的優勢在于它在計算機系統的經驗和積淀,有消息稱蘋果已經開發出一種車載計算機系統,該系統連接到代號為“Denali”的定制傳感器陣列,其高端處理器的計算能力相當于蘋果電腦Mac中用于AI功能的四個最佳芯片總和。
該軟件定義系統進一步連接到基于云的人工智能處理組件,該公司正在考慮一項保險服務,以及一項遠程命令服務,該服務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利用其攝像頭和傳感器控制車輛,為乘員提供切換手動駕駛的信號。
蘋果的汽車團隊還探索了廣泛的技術,包括無聲的機動門,沒有方向盤或燃氣踏板的汽車內飾,增強現實顯示器,改進的激光雷達傳感器等。
蘋果的CarPlay就是蘋果從軟件滲透進汽車領域的模范,這也是手機大佬們常用的方法,利用自己龐大而有購買力的用戶基礎以及強大的軟件能力和生態建造,在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中獲得了入門的鑰匙。
蘋果CarPlay帶著很多車企直接順暢地從傳統車機過渡到強大簡潔的車載“iPad”。
CarPlay對所有iOS上的軟件進行了車載化的設計和生態聯動,尤其是在軟件和界面設計和豐富度方面蘋果得心應手,而CarPlay則為蘋果積累了大量的軟件經驗。
除了軟件,蘋果到現在還沒有任何定型的設計和確定的合作伙伴,蘋果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完成設計,在2026年推出之前,測試將于2025年開始。
中國的智慧是以柔克剛,而在電動化時代,蘋果的造車的方向不出所料應該是以“軟”克“硬”。
在智能化電動化的推動下,汽車的靈魂已然變為車載操作系統,所以當提前擁有靈魂后,剩下的問題就是建造一個與之相配的車輛硬件軀體。
當然,說來容易,蘋果還要再走3年。至于結果,無疑還存在諸多變數…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馬西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137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