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個月,受春節假期的影響,中國車市還是不出所料地迎來了短暫的休整期。一眾車企都在用數據說明,因終端市場的消費受限,銷量環比下滑只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從習慣于月初公布銷量的造車新勢力,到去年賣車賣到癲狂的比亞迪,無一例外。
當然,在這其中,論市場抗壓能力的差異,總還是有的。春節的存在,讓一部分人得以喘息,也令此前保持著快速增長的企業,趁機奪下頭彩。
尤以廣汽豐田為例,不管其銷量是否因去年強勁增勢而保持著一定的慣性,其開年所取得的成績,算是給今年預埋下了好的兆頭。75,500輛的單月銷量,不僅能表露出,廣汽豐田各個細分車型對各自領域的拿捏,亦在第一時間回應了外界不看好傳統合資車企后續發展的質疑。
話說,廣汽豐田旗下賽那、 凱美瑞和漢蘭達所組合的高端序列,依舊能以月銷29,689輛,環比增長39%,占比總銷量近40%的狀態,維持住廣汽豐田在整個合資陣營中的形象,其內含的意義已經是很明晰的。
縱觀全行業,隨著中國市場涌現出越來多的高端汽車品牌,以吉利、長城、長安和比亞迪為首的第一梯隊,人人將自身形象和產品均價,向上抬升了許多。由主流合資車企把控的基本盤,早早就出現了很大的松動。
在奇駿/天籟跌下神壇后,唯有守住軒逸而生的東風日產、無法借帕薩特/邁騰、途昂/攬巡再樹品牌力的南北大眾,都是在這場市場爭奪戰中無力做得更好的典型代表。
相比之下,雖說,因豐田早年間未采用大刀闊斧的擴張計劃,廣汽豐田贏得了對市場進行合理預判的契機。這才有條不紊地從年銷50萬輛的規模,推高到了2022年百萬銷量的高度。
但從其高端車型能始終如一地在各自的細分市場占據高位,在市場競爭加劇下,賽那的銷量還能超過8000輛的狀態中,我們能讀出,廣汽豐田優于他人的品牌形象算是立住的。即便和同為豐田在華合資公司的一汽豐田作對比,可以說,廣汽豐田也是不輸的。
此前,對于亞洲龍賣不過凱美瑞、皇冠·陸放賣不過漢蘭達、格瑞維亞賣不過賽那的現狀,外界都將核心原因歸結于,占據華南市場的廣汽豐田有著更利于消費日系車的地域優勢,有著更為說服力的車型歷史做背書。
如今看來,這些緣由只能是片面的。近幾年,在努力打造人設的層面,廣汽豐田不僅將合資車企舊有的高傲拋的很遠,在選擇后繼產品上,一改當年國產EZ逸致的想當然。導入威蘭達、鋒蘭達等主流車型,到投產CH-R、賽那、威颯等細分品類,每一步都自帶著對新一代中國消費者的解讀。
所以,在過去的1月,除去高端車型的穩定發揮,廣汽豐田新能源產品所表露的市場狀態,亦是值得說道的。電動化車型單月26,423輛的銷量能占到總量的35%,對于任何一家合資車企都是可觀的。更別說,對于一向顯得極為傳統的日系廠家,此番成績的含金量是有多大。
毋庸置疑,在廣汽豐田的統計口徑,電動化車型從來都是包括所有雙擎車系在內的。在消費者愈發對混動車表露出興趣,得此銷量不失為市場給予的饋贈。
然而,隨著廣汽豐田立誓要全面推進自身的電動化轉型,計劃于2025年,將電動化車型的銷量占比提升到60%,2035年達100%,這些看似有些水份的計算方式,也就不是一種有著私心的粉飾。
而在跨年舉辦的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就曾結合國內消費者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升級洞察,進行了雙擎品牌煥新。發布了第五代雙擎混動技術,再次向電驅邁進,全面煥新為“智能電混雙擎”的同時,帶來“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智能互聯”三大智能化技術。
這些舉動都是在積極證明,廣汽豐田未躺在現有的高光中自得其樂。面對日后更為激烈的市場對賭,廣汽豐田已經在想法子從源頭再次構建出新的防御體系。
2023年的中國車市將是見證新能源市場進一步分化的一年。從電動化、到智能化技術上的把握,不管廣汽豐田愿不愿意付出更多,此種趨勢都不會改變。
或許,單獨將純電SUV車型bZ4X的市場表現拿出來說道時,我們會發現,豐田依舊是那樣的傳統。bZ4X的整體表現也不是那般出彩。可這并不能妨礙,廣汽豐田積極投身轉型的決心已是愈加堅定。對于廣汽豐田而言,去年是其好不容易取得百萬年銷成績的第一年。現在,1月份已經過去,那往后的發展中,廣汽豐田很需要做得更好,方能為潛在的危機提供用以化解的能力。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541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