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AITO問界發表聲明,稱為強化雙方聯合業務更加深入、緊密發展,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自7月1日起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近期將發布具體細則。
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成立意味著什么?
或許,這是華為與賽力斯對AITO問界發展有了新的規劃,也是為華為構建“問界生態汽車聯盟”鋪路。
圖片來源:AITO 汽車
“AITO+問界”意味著什么?
最早誕生時,也就是2021年12月,賽力斯正式發布全新品牌AITO汽車,而后產品問界系列上市。一時間,“問界”系列的風頭蓋過AITO汽車,“華為即問界”的認知深入人心,而品牌名“AITO汽車”卻被忽略。
然而今年,自華為有意擴大汽車品牌生態圈聯盟后,問界系列的名字就一變再變。從AITO汽車問界系列到HUAWEI問界再到AITO問界,直至4月才塵埃落定,定名為“AITO問界”。
彼時,華為確定要打造汽車品牌生態聯盟的構想,命名為問界生態汽車聯盟。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通過成立問界生態汽車聯盟,選擇幾家少數車企加入,強強聯合、共同開發,把體驗打造到極致,做好產品區隔。
圖片來源:AITO問界
4月初時,賽力斯集團CTO、賽力斯汽車(輪值)總裁許林也表示,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賽力斯主導、華為高度賦能進行的聯合設計、聯合開發以及聯合質量控制和聯合營銷,跟“華為造車”是兩回事。
6月初時,華為解決了問界商標歸屬問題。賽力斯旗下重慶潽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將問界商標轉讓給了華為。
或許,這次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成立,也是賽力斯與華為雙方基于品牌的發展,基于華為構建汽車生態聯盟的情況下,找到的一條適合雙方合作的發展路徑。
基于此,華為與賽力斯成立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進一步劃清雙方的職權范圍,也是為后續與其他車企展開智選模式合作做鋪墊,并提供借鑒經驗。
未來,“XX+問界”變多
華為擁有了問界商標的主導權,很可能將其用于華為智選模式統一品牌命名。
隨著江淮、奇瑞加入問界汽車生態聯盟,AITO問界也將不再是唯一以“車企+問界”命名的品牌。華為線下門店展示的汽車產品,也將從AITO問界系列變為三家甚至更多家。
華為從不否認擴大智選模式業務的野心。眾所周知該模式下,華為深度參與品牌打造、產品設計和定義、營銷服務等。據余承東介紹,華為主導車型從生產到零部件選用再到銷售全生命周期,銷售渠道由華為全責負責,產品會在華為智能生活館、華為授權體驗店等華為線上、線下渠道展示。
圖片來源:AITO汽車
與華為合作智選模式的車企可能將失去“靈魂”。這點,余承東6月初時也公開表態,對于智選車模式,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基于市值等原因,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傳統車企當中,如果怕失去‘靈魂’,也不會選華為。
但是,在智能化領域處于落后水平,又試圖向高端新能源市場轉型的部分自主車企,與華為合作是一條扭轉落后局面的出路。更何況,華為的IP效應,以及AITO問界系列去年不俗的市場表現(銷量突破7.5萬輛),也讓部分車企動心。目前,除賽力斯外,奇瑞、江淮也相繼加入了華為智選模式,也就是問界汽車生態聯盟。
至于該生態聯盟為何不叫“HUAWEI問界”,既是為不愿被誤認為是華為造車,也是因為問界在新能源市場已打下根基。
2月初時有消息顯示,江淮與華為合作的新能源工廠已開工。中建集團官網發布消息,中建六局聯合體中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EPC項目,中標額約15.44億元。該項目工期為一年,生產車型級別覆蓋B級到D+級,年產能為30萬輛。
日前,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透露,“奇瑞與華為的‘baby’今年四季度就出來了。”此前有消息稱,雙方將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
奇瑞、江淮與華為共同打造的“XX問界”系列產品,也將在華為線下門店銷售。到那一天,AITO問界獨享“華為IP”光環的日子也將一去不復返。而對于華為來說,智選模式業務的拓展有助于其進一步扎根汽車行業。對于奇瑞、江淮來說,借助華為補齊自身在智能化的短板,也有助于實現新能源品牌向上。
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AITO問界系列當前正面臨銷量增長乏力的問題,月均銷量僅4000輛左右,和去年月銷過萬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在競爭對手環伺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華為要想一直保持智能化領先地位也是很不容易的。而對于與華為智選模式合作的車企,這或許將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584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