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居然下滑了!
而且是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中國保持九年的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被超越,中國的豪華車市場變天了。
保時捷官網披露的交付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在全球交付了24.27萬輛,同比增長10%,其中中國市場6.07萬輛,同比下滑12%,是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
分季度來看的話,下跌最嚴重的當屬第三季度,畢竟今年上半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4.38萬輛,同比還增長了8%。保時捷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分別為2.14萬輛、2.25萬輛、1.69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21%、-2%、-40%。
保時捷為什么斷崖式下跌呢?
畢竟,自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一直是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但就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北美市場以6.45萬輛的交付量超越中國成為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
2023年上半年保時捷在華交付4.38萬輛,同期北美市場為4.19萬輛,中國仍占據一定的優勢。差距發生在三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交付大幅下滑40%,僅為1.69萬輛,而北美市場的交付量則增長至2.26萬輛。
如果接下來的第四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不能挽回頹勢,則很有可能繼續被北美地區超越,2023年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就會直接易主。
難道是消費降級導致的豪車銷量下滑,顯然不是的。乘聯會顯示的中國1-9月份乘用車累計零售為1523.3萬輛,同比增長2.4%;豪華車累計銷量225萬輛,同比增長26%。
也就是說豪華車領域沒有受到消費降級的沖擊,也并不是移情別戀了其他豪華品牌,而是被新能源撞了一個跟頭。
數據顯示豪華車的市場增量絕大部分來自于新能源車型,1-9月新能源豪華車零售銷量58萬輛,同比增長89%,已超過2022年全年的56萬輛。傳統豪華車1-9月累計零售銷量166萬輛,同比增長13%,2022年全年為222萬輛。9月,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為24%。
這就能部分說明了保時捷在一個新能源化迅猛激烈的市場還沒有跟上節奏,雖然保時捷的電動化轉型并不算晚,早在19年首款電動車Taycan便已上市,并且抓住了部分嘗鮮者的心理,所以,2022年,Taycan累計銷量為25073輛,甚至可以追平保時捷911和Panamera。早起的鳥有蟲吃,保時捷也馬不停蹄地規劃了一系列電動化產品,推出了Macan和卡宴的電動版車型,還有一款新的旗艦電動跨界車。
保時捷提到,目標是到2025年,超過50%交付的新車將是電動汽車。到2030年,超過80%交付的新車將是純電動汽車。2024年718也將換代,同樣為純電版車型。
及時的布局,電動燃油齊發力,讓保時捷在今年前都一直春風得意,但是到了今年后半年似乎下降也不能全怪保時捷,畢竟保時捷的反應已經在一眾老豪華品牌中算是快的了,但奈何中國市場更快。
時代在變,汽車的屬性在變,曾經燃油時代追求的極致速度,在賽場上,老牌豪華品牌用一次次超越極限的成績刷新著銷量和地位。但如今一眾新能源車輕輕松松進入3秒俱樂部。
那些輝煌和數據在被新時代的挑戰者一點點追平,那些曾經被標榜的高性能,高精密,舒適性都在被悄悄轉化為,智能化,場景化,電動化,這些標簽便能看出到底是誰在制定市場的規則。
而中國市場目前基本上是存量市場,豪華車或者超豪華車的消費者數量增長始終比較穩定,銷量增長大多來自于換購或者增購。
而換購和增購都有嘗新特點,也就是說新技術以及進階技術更受到青睞,比如換購中大多數都會將智能汽車作為首選項,一旦進入這個別人制定規則的市場那么永遠聲量低一等。
而價格較低的保時捷718或者Mecan也是從56萬起,用一輛保時捷的價格購入頂配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無論是代步還是家庭需要都將會得到更好的性價比。
現在換購大多會將智能汽車納入考慮,能買保時捷的消費者買得起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而且還是頂配。相比保時捷,自主品牌的智能體驗更好,性價比更高。而增購更多是為了代步或者家庭需要,一般不會選擇保時捷。
尤其很多自主的新能源品牌價格在上探的同時也在全方位的降價增配,所以對于保時捷來說空間正在被壓縮。
當然了,從數據角度與其說新能源豪車的增長量快,不如說電車的普遍價格定位高,電車市場上30萬可以選擇非常廣泛,并且像是新能源高端品牌很多客戶本身就是從保時捷等品牌轉化過去的。
強大如保時捷,都有賣不動的時候,值得被驚醒的不是保時捷,而是它代表的保時捷們,那些在燃油時代積累起的品牌力和榮譽們眼看正在縮水,如何奪回屬于豪華車的場子,保時捷們要思考。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馬西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1188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