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shù)了一下,過去3年,我們大概寫了20篇關于氫能源汽車的文章,頻次逐年降低,這一方面是源于氫能源汽車至今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即便最推崇氫能源的日企也逐漸失去了動力。
但其中也有咬牙堅持的逆行者。
就在一年前,本田計劃今年在北美和日本以現(xiàn)款CR-V為基礎,搭載與通用研發(fā)的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tǒng),推出一款氫動力的新車型。
本田宣稱與2019款同樣燒氫的Clarity FUEL CELL相比,氫動力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
于是,本田CR-V 的氫燃料版車型來了。
氫燃料,但能充電
氫燃料版的外觀依然是我們熟悉的CR-V,只有一些小區(qū)別:A柱前采用了新的設計,包括引擎蓋、前擋泥板、前保險杠和格柵都為氫燃料版專門設計,再配上18英寸10輻黑色輪轂。
內(nèi)飾方面標準配置包括10.2英寸數(shù)字儀表、9英寸觸摸屏、無線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兼容性。其它還有無線手機充電、12揚聲器Bose音響系統(tǒng)。
最有趣的是,這款零排放的新車,它的內(nèi)飾都采用可持續(xù)材料制造。所以座椅材料也只是皮革,不會是真皮。
雖然外觀大差不差,但它的內(nèi)核卻完全不同。它不僅是一款插電混動車型,而且增程器不是傳統(tǒng)燃油引擎,而是在美國制造的氫燃料電池。
這是唯一一款在美國制造的本田燃料電池車型,由本田位于俄亥俄州馬里斯維爾的高性能制造中心生產(chǎn)。
關鍵是,與本田Clarity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成本相比,能降低三分之二的成本。
原因是氫燃料版核心的燃料電池模塊是與通用合作開發(fā)。通過應用耐腐蝕材料和控制劣化,系統(tǒng)的耐久性提高了一倍,低溫性能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回顧全球車企業(yè)近20年來氫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最早投入最大的是通用和奔馳,已經(jīng)離量產(chǎn)很接近。后來通用和奔馳放棄氫能源后,本田還在堅持發(fā)展,直至推出量產(chǎn)型的Clarity FUEL CELL。
我們知道氫燃料電池的推廣難度主要來自成本和耐久性。與通用合作的好處正在于此,除了研發(fā)像電極材料、電芯密封結(jié)構和提高生產(chǎn)率等新技術外,還可利用合作雙方的經(jīng)驗和規(guī)模效益來降成本。
是的,成本、成本、還是成本。
之所以選擇CR-V作為基礎車,也是因為本田CR-V作為過去25年來美國最暢銷的SUV,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同樣,限于成本,氫燃料版也不會是一輛高性能的車型。它只有一個前置單電機提供動力,輸出174馬力和310Nm的扭矩。
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能燒氫,但它還配合了一個17.7kWh電池組,純電工況下僅可行駛46公里。充電速度也十分感人,從20%充電到80%大約需要2小時。
關鍵的動力來自全新的第二代燃料電池模塊,你可以理解氫燃料電池替代了傳統(tǒng)1.5T燃油引擎作為增程器。目前壓縮氫氣罐的容量為4.3公斤,EPA測試下可行駛434公里。
不過所有氫燃料電池車對續(xù)航里程,并沒有像純電車那樣高的要求,因為加氫過程非常快。僅需3分鐘,而它的續(xù)航里程只決定于壓縮氫氣罐容積,就像燃油車的油箱大小一樣隨時可變。
仍要指出的是,壓縮氫氣罐的擺放位置是很考驗設計師,因為它必須做成一個高壓氣罐的形狀,必須占據(jù)一定的車廂空間,不像純電車的鋰電池那樣可以平鋪在底盤下。
由于并非像之前本田Clarity FUEL CELL那樣有專門的車身,所以本田就把壓縮氫氣罐擺放在車尾廂——所以CR-V氫燃料版的尾廂空間會很有限。
不拋棄不放棄
談到氫能源,網(wǎng)上經(jīng)常流傳著一些論調(diào):什么日本企業(yè)押寶氫能源,方向已經(jīng)錯了,注定和當年等離子電視一樣失敗。點名的其實就是豐田,豐田近年在氫能源技術上投入巨大。
20多年前的本田FCX
但其實大家忽略了另一個逆行者本田,本田在氫能源方面的投入可謂不遜色于豐田。本田1999年推出了FCX-V1,從此就一直堅持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fā),每過一段時間便會推出一款新車型。
2010款本田Clarity
但本田Clarity一直不溫不火,本田對待氫能源表現(xiàn)上一直像他們對待F1比賽的態(tài)度,時冷時熱。后來氫能源技術接棒的,就是近年投入巨大的豐田和韓國現(xiàn)代。
那么本田這次宣布再戰(zhàn)氫能源,他們到底怎么想的?
在民用新能源方向上,氫燃料電池車還有很大想象空間,加上本田在這方面已經(jīng)投入很多資源,輕言放棄有點可惜。
而且本田這次利用了兩家公司的知識、技術和規(guī)模經(jīng)濟,與這一顯著的成本降低是通過各種措施實現(xiàn)的,包括采用創(chuàng)新的電極材料、改進電池密封結(jié)構、簡化配套設備和提高生產(chǎn)率。
本田不言放棄氫,這一次是基于更大的考慮。
熟悉本田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個品牌不僅造車。本田還制造摩托車、工程機械、船用引擎、發(fā)電機、割草機……總之你想不到的,本田都有制造。
由于鋰電池的物理缺陷,不利于應用到一些特殊的商用領域,例如載重卡車、極寒天氣下的工程機械等等。未來這些領域要實現(xiàn)碳中和,氫能源幾乎是唯一選擇。
甚至本田把目光還放到了太空。氫氧發(fā)動機一直重型火箭的主要動力,而用作燃料的氫氣也可以用于太空各種活動所需的電力。
本田構想的是一套由氫氣組成的“循環(huán)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利用太陽能電解水制造氧氣和氫氣的高壓水電解系統(tǒng),以及利用氧氣和氫氣產(chǎn)生電力和水的燃料電池系統(tǒng)組成。
例如當年創(chuàng)始人本田宗一郎最早的夢想不是造車,而是飛機。所以本田一直在航空領域不斷努力——目前Honda Jet已經(jīng)獲得同級商務機最好的銷量。
但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是要把車先賣出去。
CR-V氫燃料版的價格預計將與競爭對手如豐田的燃料電池車MIRAI持平,預估在日本本土的價格為人民幣38萬元。
2024年能不能把氫燃料車型推向市場,就看本田有多大的夢想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AutoLab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1982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