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理想 MEGA 風波半個多月后,李想發表了一封略顯沉重的全員信,內容主題非常明確:如何解決理想汽車當下面臨的問題。
在信中,李想首先指出 3 月份以來暴露的兩大問題:
● 錯誤的把理想 MEGA 從 0 到 1 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從 1 到 10 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誤判了純電戰略的節奏。
● 過分關注銷量和競爭,導致用戶價值和經營效率顯著下降
針對以上問題,李想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 放棄 MEGA 全面開花的銷售策略,集中在頭部城市進行產品體驗和試駕,并在這些城市加速建設超充站。
● 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欲望,回歸健康的增長。聚焦用戶而非競爭,聚焦價值而非欲望。
這封全員信,是李想繼回應 MEGA 的外觀輿論后,對近期市場表現不及預期做出的又一次回應,不一樣的是,上次是在個人朋友圈,這次是通過公開渠道發布的。
誤判
首先來看,李想在信中提到的產品節奏問題,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低估了做高端純電動車的難度。
李想在信中坦言,“理想 MEGA 和高壓純電,必須經歷一個理想 ONE 和增程電動相似的從 0 到 1 階段,無法像理想 L 系列一上市就能擁有從 1 到 10 的經營勢能,這是我們對于純電戰略節奏的誤判。”
以過去幾年蔚來、極氪等純電品牌的經驗來看,高端純電市場的盤子并不大,銷量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等頭部城市,面對的用戶以高凈值人群為主,這與此前理想 L 系列所面對的市場情況有很大不同。
所以當理想 MEGA 公布了 55.98 萬元的售價后,便引起了用戶的大規模的退訂,據晚點 Auto 報道, 理想 MEGA 在 24 小時內的預期訂單是 3000 臺左右,僅實現目標的一半。
而在李想這次提出的解決方案中,表示將會對純電車型的經營策略做出調整:“理想 MEGA 將會聚焦核心用戶群,聚焦高端純電消費能力強的城市,放棄多點開花的戰略”。
關于超充站的布局,也從之前優先覆蓋全國高速路網,轉變為加快建設頭部城市的超充站。
結合后續的產品規劃來看,這波調整可能還會波及到下半年的 M 系列純電車型,而在此情況下,如果理想依然維持全年 80 萬輛的目標不變,勢必將要加大對 L 系列的資源投入。
過去幾周,改款后的 L 系列由于銷售資源的錯配,導致市場表現遠不及預期,在 3 月份前三周的周銷量榜中,理想有兩周的銷量都落后于問界,并沒有因為改款車型的發布實現銷量的大幅增長。
在內部信中,李想也指出了這一問題,“理想 MEGA 節奏的混亂,讓銷售團隊大幅減少了服務 L 系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主力車型理想 L8 甚至連店面擺放的位置都沒有了。”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從現在開始,理想將會重新加大對 L 系列車型的資源投入,下個月理想還將發布首款 30 萬元以下的新車型 L6。穩住 L系列,保證銷量是理想的當務之急。
心態
除了對市場情況的錯判,李想也對這次風波中暴露出的心態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這也是內部信中最重要的內容。
李想直言:“我們從上至下過于關注銷量和競爭,讓欲望超越了價值。對于欲望的追求,讓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欲望,回歸健康的增長,回歸用戶價值的提升。
理想對于銷量的過度關注,最直接的體現應該是每周二發布銷量榜,如今也引起不少友商的跟隨。而在這之后,理想的榜單是否會繼續下去,又將如何提升用戶價值,可能很快就會看到具體表現了。
還記得在去年,李想曾在微博上談及“理想汽車的三大核心風險”:不再以用戶價值為先;不再以共創共識作為組織協作基礎;不能實事求是,不能知錯就改。
在李想看來,這次的錯誤顯然已經觸及了這些風險,不過作為一家車企老板,他的轉變也足夠迅速,不僅建立起了對錯誤的認識,也敢于通過公開渠道暴露問題,積極的直面問題,還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全員信最后,李想重申將嚴格遵循三大行為準則:1.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2.通過共創,達成共識;3.實事求是,知錯就改。接下來要考驗的,就是理想引以為傲的組織能力,以及理想是否具備快速且強大的糾錯能力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utoLab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3607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