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從來不分前后,而是勝者王、敗者寇。
如今車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雷軍和余承東帶領下,小米汽車與華為的攻勢,遠比想象中兇殘得多。
回想曾經,坊間最多的論調無外乎,跨界造車的人,根本不懂汽車市場潛規則,更不了解工業皇冠上明珠的含金量。
但現實表示,無論是蔚小理的堅持,還是華為與小米的入局,他們的表現,都打破了一些“想當然”的傲慢與偏見。
憑借多年以來消費市場建立的形象,華為和小米汽車,在消費者對電車還不夠確定的時候,長驅直入,率先取得人們的信任。
尤其是在安全性、功能性、舒適性方面,小米汽車和華為,更加懂得如何抓住“重點”。而讓人們看得懂,摸得到,輸出消費者想要的東西,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事實上,當魏建軍、尹同躍等行業“老兵”下沉到直播間,當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名詞變得耳熟能詳,汽車市場上的營銷邏輯、定價邏輯、造車邏輯、技術邏輯等,就已經發生改變。
變則通,這一點上,市場從來不會拒絕后來者。
如果有一片市場從來沒被開發過,那么誰第一個吃螃蟹,誰就是這個市場的領袖。
對于很多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初期,并不意味“美好未來”,而是代表著“補貼”與Money。但是當需求不斷釋放,產品卻遠不及預期,革新者的到來,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這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span>
比亞迪王傳福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其實不少傳統燃油車企并沒有想明白,為什么新能源來得如此之快,但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過去的得失,只能不顧一切地奮起直追。
不難看到,華為、小米汽車這些“更”后來者,為了進一步打開傳統汽車行業的缺口,正在從新能源的基礎上,大肆開展智能軍備競賽。
早在去年的時候,問界、小鵬等車企,就先后宣布推送城區智駕功能,將高階智能駕駛的重要性,再次拔高?,F在,小鵬、華為、元戎啟行、Momenta同臺競技,更是“像素級”比拼著城市高階智駕能力。
而另一關鍵領域,華為、小米、魅族等,則憑借自己在手機市場的技術積累,將智能座艙的平均水平,拉到了一個全新的維度,與傳統車企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開。
智能化的注入,帶來更多功能性的產品力。那些敢于吃螃蟹,舍得花錢探索的車企,在這一點上,遙遙領先。與之相對應的,消費者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就更加青睞于這些產品,口碑就此一點點建立。
技術是手段,滿足用戶需求才是最終目標。簡而言之,生產每一件產品,都應該知道是為誰生產的。而這,也恰恰是每家車企放在嘴邊的“以用戶為中心”。
不少人會說,“冰箱彩電大沙發”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毫無技術可言。殊不知,“冰箱彩電大沙發”之中,恰恰隱藏著人們對于一款車,最為樸素的需求。
難道花了三十多萬買的車,還不能享受享受?
需求創造市場,市場創造利益。如果只顧著攫取利益,對人們的需求置若罔聞,只知道閉門造車,那么這樣的車企,大概率活不長久。
顯而易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所謂的品牌溢價,已經失去了原先的合理性。于是乎,為了說服消費者買單,智能技術溢價,開始形成風氣。這一點上,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硬件堆料變成產品價格高昂的合理解釋。
可是話又說回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現如今的經濟大環境之下,沒有人能夠不假思索地為一個新生昂貴事物買單?
買入豪華車的人畢竟是一少部分,10~20萬元的乘用車,才是大基數。
所以不難推斷的一點,如今汽車市場價格戰之所以盛行,其實就是因為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開始向著高性價比,乃至極致性價比轉變。
亦或者說,人們對于高性價比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需求,一直都在?,F在是集中爆發。
大疆的反應很快,推出7000元的高階城市智駕,并快速收獲合作定點。其智駕水平究竟如何暫且不論,至少現在有了訂單,大眾、一汽兩大強勢車企都與之建立了合作關系。
而華為更是進一步推出了自己的純視覺解決方案,去掉激光雷達,輕裝上陣,進一步削減智能成本。
試想一下,當鴻蒙智行旗下的各大車型,都推出了純視覺版,那么各大車型的價格,不也就能夠向下壓上一壓。
智能座艙方面則不用多說,能用高通8155芯片做成的,堅決不用8295去做;一定要用8295芯片去做的,看看能不能擠出一些算力,多做一些功能,比如“泊車”。
很顯然,智能化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鋒利,卻也是成本的“老大難”。
華為和小米汽車借其短時間內后來居上,也必須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面臨諸如降本、開源節流、降低售價等諸多問題。
不要著急否認,現實主義終將會打敗所有的“花里胡哨”。
新能源汽車時代永遠向前,那些不把消費者需求放在心里,一門心思搞錢的車企,終將淹沒在時代潮流之中。
就像華為、小米現在雖然炙手可熱,如果不能清醒地認知到人民群眾的“汪洋大?!保敲此麄?,也必然會被“更更”后來者而打敗。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846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