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總,我看咱們SU7把Model 3應該已經PK下去了,你感覺我們 樂道L60 對標Model Y有沒有機會?”
“你都不讓我試駕一下?!?/span>
“光看顏值就很能打了,下次一定讓你試駕,我們還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北京時間5月20日,一個充滿愛意的特殊節點,著名短視頻博主、蔚來創始人李斌,又在他的全網社交賬號上更新了一條動態,文章開篇的一段對話,便是其中的部分摘錄。
至于另一位主角,則是攜整個相關高管團隊前來登門拜訪,中國車圈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與流量擔當——雷軍。
兩位大佬相見,氣氛異常融洽。
但在我眼中,談笑聲間也隱藏著呼之欲出的殺心,并且二者的攻擊目標,出奇的一致:過去幾年間在華瘋狂收割、賺得盆滿缽滿的特斯拉。
實際上,縱觀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進入2024年以來的狀態,完全能夠用“疲態盡顯、瘋狂水逆”來形容。交付量不及預期,財報表現拉胯,股價市值縮水,動刀全球大裁員,種種噩耗一環連著一環的涌現。
毫不夸張的說,特斯拉已然放慢了腳步,進入新的“下行周期”。由此將視線再次聚焦,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今天文章主角的尷尬境遇,或許早就有跡可循。
譬如,Model 3位于中國車市逐漸的跌落神壇,便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回不去的巔峰
“小米汽車工廠6月將開雙班,我們確保當月交付1萬輛。全年將至少交付10萬輛,同時會進一步沖刺12萬輛交付。”
十分有趣的是,就在雷軍與李斌碰面幾天以后,位于個人微博發布了一則推文。而在更多旁觀者看來,同樣可以理解為對于“小米SU7已經戰勝Model 3”最有說服力的回應。
畢竟,結合終端零售數據,4月的Model 3僅賣出5,065輛,今年也只有3月銷量破萬。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月的小米SU7便賣出7,058輛。按照雷軍的表述,從6月開始,單車型穩態交付量將會持續破萬。
如果按照沖擊12萬輛的交付目標計算,考慮到產能爬坡的要素,四季度小米SU7甚至要沖擊單月交付2萬輛大關。
因此,把Model 3按在地上摩擦,幾乎已是板上釘釘。順勢,新的問題隨之產生:前者的落敗,難道全是小米SU7的功勞?
關于答案,更想說:“小米SU7的入場,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徹底點燃了圍繞在Model 3身旁的干柴,而其它自主品牌長久以來的圍攻,則讓這些干柴越積越多?!?/span>
換言之,眾人拾柴火焰高。
除小米SU7之外,功勞簿上肯定還有類似小鵬P7、蔚來ET5家族、比亞迪漢家族、比亞迪海豹家族、哪吒S、零跑C01、深藍SL03、阿維塔12、智界S7、極氪007、吉利銀河E8、領克07、智己L6等等參與者的名字。
更為令人感到恐怖的是,類似小鵬F57、極越07、領克ZERO般的勁敵,也在前仆后繼的沖入“紅?!敝?。
匯總而言,中級新能源轎車市場的廝殺強度與分羹難度,遠遠超出了特斯拉的預期。身處愈發變態的競爭中,Model 3漸漸顯得無所適從。
當然,拋開外部環境的制約,內部的掣肘同樣無法忽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種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手握20多萬元預算,準備入手一輛中級新能源轎車的消費者,總會把Model 3首先納入備選列表,但接下來在與其它選手一輪又一輪的對標中,又會不留情面將其踢出。
“你現在讓我花23萬多買一個電池只有60度,還是磷酸鐵鋰電池,整車配置較為一般,后排空間還不算寬敞與舒適的純電轎車,絕對是不可能的。”
“有那么多更好的選擇,特斯拉又怎么樣?Model 3確實有點爛大街了?!?/span>
“苦苦等來的煥新版,只能算得上針對老款的縫縫補補,和自主品牌的電動車比,換代的速度太慢了?!?/span>
一句句略顯扎心的吐槽,真真切切的來自于身邊的友人,而我從中聽出的含義還是:“那段非它不買的日子過去了?!?/span>
曾經,Model 3之所以大殺四方,還是由于綜合產品力真的遙遙領先;此刻,Model 3之所以成為舊愛,則是由于所謂的優勢正在被慢慢抹平。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之前通過一次次的“官降”,Model 3的確能夠不斷撩撥大家的錢包,獲得想要的訂單;如今,當諸多叫囂著的勁敵定價一個比一個狠,效果同樣在大打折扣。
當然,看到這里,肯定會有讀者質疑,認為我忽略了特斯拉的一個“武器”——即將入華的FSD。
那么,請問又有多少人會多花6萬元去擁抱“高階輔助駕駛”,為本就失去性價比長板的Model 3買單?
它的巔峰歲月,真的回不去了……
悲劇或將重演?
“Model Y的好日子也不多了?!?/span>
本段開篇,一句稍顯突兀的判斷,來自與同事之間的探討。我們共同的判斷是:特斯拉旗下更加不容有失的“銷量支柱”——Model Y,很有可能會重蹈Model 3的覆轍。
即便結合過去一年的數據,身處20-40萬元的純電SUV市場,Model Y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與挑戰,還在維系“一家獨大”的局面,在華共賣出近47萬輛。
進入今年以來,前4個月的零售銷量分別為29,912輛、22,537輛、47,917輛、26,356輛,發揮也一如既往的穩定。
可前景,總感覺依舊“兇多吉少”。而在展開論述原因之前,需要明白的是為何Model Y能夠受人追捧。
首先,肯定還是由于產品力。
雖然本身推出已久,但不得不承認Model Y在類似三電系統、智艙軟件成熟度、智駕體驗、駕乘質感包括補能體系等多維度,依舊表現的較為均衡。
加之,售價合理。而中國消費者對于SUV車型天生的偏愛,很大程度上也成就了Model Y的綻放。另外,平心而論,自正式國產開始,其在華其實一直沒有遇到太多像樣的對手,大部分的終端競爭都不痛不癢。
反正,于內于外,走的都還算順利。
可自從北京時間5月15日,參加了樂道L60的發布會,愈發覺得Model Y躺著賣車的時代結束了。
因為從造型設計,到內飾語言,到駕乘空間,到續航能耗,到智駕智艙,在參數與靜態層面,前者都足以稱得上后者截至目前在華遇到最像樣的對手。
與此同時,蔚來引以為傲的補能體系,同樣最大限度的下放給了樂道L60。而當晚,隨著艾鐵成喊出21.99萬元預售價,Model Y在性價比維度,瞬間沒了什么優勢。
況且,要知道樂道L60還手握“車電分離”的殺招,屆時肯定還能將其入門門檻拉到更低,17完全起售不是沒有可能。
而作為旁觀者,并不想喊出什么“碾壓Model Y”的暴論,可單論紙面實力,樂道L60絕對有資格與之一戰。
無獨有偶,繼小米SU7之后,小米汽車的第二張答卷將會是一輛純電SUV,儼然成為整個行業公開的“秘密”。
有了小米SU7的寶貴的戰斗經驗,你覺得其最大的目標又會是誰?無須懷疑,雷軍一定不會給Model Y留任何的情面。
反觀上周五再次發布官圖的阿維塔07,以及極氪旗下被寄予厚望的那款正統純電SUV,紛紛箭在弦上。
二者的到來,也在給Model Y不斷上強度。另外,類似小鵬G6、智己LS6、比亞迪宋L、海獅07般先入場的選手,同樣不容小覷。
總之,于外Model Y所處細分市場,血腥的氣氛彌漫至此。
于內,Model Y今年最大的底牌,則是仍未見蹤影、遙遙無期的“煥新版”。參考Model 3“擠牙膏”式的升級,在驚喜程度上并不抱有太大的期待。
而最近,看到一種說法:“其實,特斯拉能夠靠這樣兩款產品撐到現在,算是一個很大的奇跡了,接下來這家新能源車企如果還不做什么針對性的改變,一定會被中國車市狠狠的教育一番。”
畢竟,Model 3的份額還在丟失,Model Y的陣地岌岌可危。
好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特斯拉品牌層面的紅利還未燃燒殆盡。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今年在華,一定會盡量不讓自己遭遇太大的“滑鐵盧”。
因此,戰火只會愈演愈烈。
試問,無論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罷,為了沖量還有什么后手?我能想到的只剩“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更大幅度官降。
但望向更深處,仍治標不治本。而特斯拉在華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境地,要怪還得怪:“對手太過內卷,自己不夠聚焦?!?/span>
哦,對了,相信上周,很多人都聽到了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被爆出中國區銷售大總對于下屬聲嘶力竭的那段“呵斥”,焦慮的情緒可以說快要溢出屏幕。
特斯拉的2024,一定很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195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