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越峰現任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任副總級總工程師
2010年,廖越峰合同期滿離開奇瑞,來到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任副總級總工程師。廖越峰感言: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來說,國內的市場和機會是史無前例的,不亞于國外。我要用我的知識和能力給我們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加把勁,使中國的消費者能夠早日開上中國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
廖越峰用”平淡”和”按部就班”這兩個詞形容自己的人生軌跡,但這個自認為”平淡”的人卻”按部就班”地取得了空客A380變速變頻發電系統、F-22戰斗機前艙冷卻系統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等一系列令業內同行矚目的成就。
回國是”識時務”的選擇
廖越峰在美國生活了近20年,期間獲得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電機驅動博士學位,并擔任過美國通用電氣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漢威航空電氣系統事業部高級項目經理、麥格納汽車電子電驅動系統部門經理等多個重要職位,并一度帶領創業團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試過水”。成功的職業生涯和優越的生活條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帽子、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
但廖越峰的理想并不止于此,他需要更廣闊的舞臺。”有想法、有志向的人都會發現,在美國發展并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廖越峰說。”是不是就這樣在美國混下去了”一度成為廖越峰最糾結的問題。因此,他一直沒有加入美國籍,哪怕是在2003年創業失敗后一度處于嚴重的就業壓力中。而他的家人早已于1998年加入美國籍。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廖越峰有了”另外一種選擇”。”回國發展,對我來說僅僅是‘識時務者為俊杰’。葉落歸根,是我們這代人最自然不過的人生抉擇。”
本土混合動力汽車登上奧運舞臺
2006年底,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廖越峰請長假回到國內。也就在這時,奇瑞公司找到他,并聘請他擔任奇瑞汽車研究院總工程師。2007年初,廖越峰正式加盟奇瑞,負責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一做就是三年。
初到奇瑞,廖越峰面對的工作困難很多,混合動力汽車合作開發進展慢,研發團隊規模小……而就在這時,廖越峰卻接到了一個非常重大的任務————為北京奧運會提交本土研發的混合動力汽車示范運營車隊。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要從功能樣車做到可以上路運營,對于廖越峰及團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做成了很風光,做不成丟人就丟到國外去了”廖越峰說,他真可謂”臨危受命”。
也就是從這時起,廖越峰和他的團隊幾乎就沒有休息過。經過一年奮戰,50輛本土研發的奇瑞混合動力汽車終于開到了北京,并圓滿完成了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示范運營任務。
選擇北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0年,廖越峰合同期滿離開奇瑞,來到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任副總級總工程師。當談到為什么選擇北汽時,廖越峰說,北京有更雄厚的人才資源,市場環境也更開闊。而且北汽已經確定建立國內技術領先、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對我個人來說,可以說是找到了事業和人生的歸宿。”
”我們已經開始在大興區建設3平方公里的產業園,這里不僅將包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等生產環節,還包括建設充電設備等為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提供配套設施的內容”,廖越峰對北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2009年,廖越峰第二批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隨著大興區和亦莊開發區行政資源的整合,我們這些在大興創業的海外學人也可以享受到開發區的優惠政策,這對我們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廖越峰說。
當談到未來發展的挑戰時,充滿著現實感和憂患意識的廖越峰說,”我們的開發團隊是外國企業的十分之一,我們的研發人員經驗也只是外國企業的十分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苦干加巧干,有效地化解這個力量對比劣勢,跟外國企業進行有意義的競爭,才能不被外國企業落下,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機會和市場。”(編輯/李驕)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姜煜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