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多變,消費需求更是隨著經濟、文化等多方進化而不斷變化。那對于車企來說,我相信,在群雄逐鹿的市場競爭中,發展現狀總是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
此前,受限于集團事業版圖的發展邊界,廣汽集團的市場表現,大家也都看到了。但是,不管怎樣,當2024年臨近年尾,帶著強烈復蘇意愿發的廣汽不會對所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
昨日晚些時候,廣汽集團如期發布了產銷快報,在過去的11月份,集團新車銷量達19.9萬輛,環比增長7.1%。自主品牌雙子星月銷均突破4.2萬輛。1~11月全集團累計出口汽車11.8萬輛,同比增長79.0%。
別看,數據層面,廣汽的總體銷量距離去年同期的確產生了一些距離,但以集團旗下各個板塊所表現出的回暖態勢來說,再難的2024年,到這里總算讓廣汽對于往后的發展,制定出了新的動線。
不再拖后腿的自主業務
對于當下的市場,隨著新能源滲透率連續數月過半,誰都很清楚,自主品牌已經成為國內汽車市場新的主導力量。
同時,汽車行業的產品結構和競爭主體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新能源汽車也進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場,汽車企業都站上了新的起跑線。想必這些產業背景,都會成為大量中國車企往后所要著重考慮的發展關鍵。
前不久,廣汽集團將總部從廣州CBD遷往了番禺。聽到這樣的消息,外界會認為,這是為了節約運營成本,廣汽才不得不做出這一決定。但從后續的戰略發布中,我們還是明白了,廣汽只是希望在推動自主業務的發展上,做到決策及時這一點。
一直以來,在自主市場,作為廣汽自主雙子星的傳祺和埃安總有著自己的側重。
為了避免同業競爭,主抓燃油(混動)車市場的傳祺和發力新能源(純電為主)的埃安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劃。那么,當市場競爭激烈到今天這一地步,兩者愈發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拿出更具力量的手腕。
上個月,廣汽傳祺的銷量達44,406輛,同比增長19.3%、環比增長26.3%。其中,傳祺MPV家族月銷17,240輛,同比上漲26.6%、環比上漲54.9%;全球累計銷量突破70萬輛,成為銷量最快達成70萬的中國MPV品牌。
此外,傳祺影系列月銷18,146輛,其中, GS3影速銷量12,251輛,同比上漲59.5%、環比上漲371.2%;傳祺SUV系列月銷8389輛,同比增長24.5%。
可見,和其他中國品牌相比,傳祺的突出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在MPV市場上的耕耘。
你看這些年,市場上出現了多少全新的MPV就別提了,主打的概念更是一個比一個玄乎,但一看銷量,能打始終就那幾款。
究竟原因不就在于,要想造好一款MPV,除了精準洞察到了消費需求的變化之外,傳祺過去這些年對MPV的研判力度遠遠領先于同行,從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產品定義到車型研發乃至技術層面的迭代,傳祺所耗費的精力,幾乎是全行業少見的。
而反觀埃安,在傳祺取得階段性的市場成功,同時,站在外界的視角來看,對于今年市場的探查,埃安也并不輸于它。
上個月,整個埃安的銷量42,301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0.9%。在這其中,埃安RT上市即爆款,月銷達到11,811輛;而昊鉑品牌11月的銷量也達3161輛,實現銷量五連漲。
其次,在近日由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汽車售后服務客戶滿意度調查(CAACS卡思調查)》中,埃安成為了中國新能源品牌客戶滿意度第一品牌。由此看出,埃安在用戶口碑上的維系力度,在當下也成了潛在優勢。
奮起直追的合資公司
今年的中國車市很亂。無序的競爭疊加迷亂的輿論環境,讓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深感焦慮。那相比之下,對于合資公司來說,面對殘酷的現實,市場更是不得不要求它們拿出更多更為詳實的應對計劃。
圍繞電動化、智能化打造產品優勢也好,或是不斷縮短車型換代的時間,大眾、豐田等無一例外都得按此章法搞定眼光愈發苛刻中國消費者。
對于如此市場變化,合資車企當然很清楚,如果無法緊跟當前行業發展步伐的結局。
如果是這樣,當2024年臨近尾聲,回頭再來看這一年,要問,這些帶著危機意識走到今天的合資車企究竟過得如何?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會選擇原地擺爛。
在剛剛過去的11月,已算是合資品牌代表的廣汽豐田,就亮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和去年同期相比,我不敢說這份數據多有含金量,或是能讓廣汽豐田成為2024年的發展典范。但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借著對市場的研判,廣汽豐田在各級細分市場所敲定的地位,還是很突出的。
11月終端銷量達到67,493輛,混動銷售比例持續提升,旗下各個車型均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這是廣汽豐田對比同類車企所表現出的健康態勢,倒也真實向我們反映出了在大環境不如人意的情形下,廣汽豐田十足的發展韌性。
其中,凱美瑞月銷16,798輛,雙擎車型占比達到80%;漢蘭達月銷7126輛,雙擎車型占比86%。
的確,對于廣汽豐田來說,今年以來,產品更新換代的數量并不多,除了第九代凱美瑞以外,其他車型的煥新和升級只能算是對現有產品線的補充。
之所以,能時刻保持持續且穩定的銷量輸出,說到底,還是因為廣汽豐田在產品線上的調整,來得恰到好處。
最明顯的就是賽那這款主打家用大車市場的MPV,別看這款上市有段時間,還是混MPV這個本就體量不大的細分市場的車型,可誰都沒想到,在這個自主MPV層出不窮的年代,還能在銷量上保持在高位,就像在11月,賽那都能售出8543輛新車,一定是和它的產品力脫不了關系的。
那身在廣汽,既然廣汽豐田能給出這樣的表現,同為日系合資的廣汽本田又怎么在產品煥新上干落下風呢?
已知信息中,我們知道了,廣汽本田全新純電SUV車型P7的量產版已于廣州車展亮相,并發布智能高效純電平臺Architecture W,未來三年將基于W架構推出3款以上車型;規劃年產能12萬臺的廣汽本田首個全新電動車工廠將于12月內投產。
那如果以此為背景,即便2024的市場競爭對于廣汽本田造成的沖擊不小,但就未來的走勢給出個預判,我想,隨著帶著真正技術深度的電動車上市,和對于中國新能源車市有了透徹的了解后,廣汽本田會回到它該在的位置上。
屆時,和目前發展不錯的自主雙子星一樣,整個合資板塊會給廣汽集團帶去同友商競爭的新籌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5658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