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車行業智能化進程加速,各大車企和自動駕駛企業紛紛發布智能駕駛規劃,開啟新一輪角逐。
1月26日,蓋世汽車注意到,有消息稱特斯拉Autopilot高級軟件工程師Phil Duan暗示該公司在FSD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無獨有偶,小鵬汽車計劃在2025年借助端對端大模型,實現類L4智駕體驗,大幅縮短自動駕駛發展進程 。理想汽車宣布2025年實現L3級別智能駕駛,目標是實現車位到車位的智能駕駛,每500-1000km才需人工接管一次,為達成這一目標,理想投入大量精力在人工智能研發上。
上述種種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25年,汽車行業智能化浪潮洶涌,一場激烈的技術與市場較量正在上演。
與此同時,稱得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新人”的小米汽車,在智能駕駛方面的規劃同樣不甘落于人后。
近日,蓋世汽車注意到,雷軍在北京親自測試小米汽車的“車位到車位”自動駕駛功能。雷軍對小米汽車智駕系統的表現總體滿意,并表示今年將投入35億元用于智駕研發,目標是到2025年小米智駕能夠“站穩第一陣營,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12月28日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在談及智能駕駛方面就曾表示,2024年小米汽車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梯隊。
現如今,2024年已然悄然成為過去,在2025年開端,同樣的智駕目標,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容易嗎?
新人也學“前輩”自研?
現如今,智能駕駛對整車產品的意義已經不言自明。與此同時,出于市場需求迭代、核心技術自主、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品牌競爭力等多維度考慮,車企已經從電氣化自研逐步邁入智能化自研階段。
就小米汽車而言,早在2021年3月,雷軍宣布小米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伊始,小米汽車智能駕駛研發之旅也就此開啟。
同年7月,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啟動招聘。雷軍在微博表示:小米汽車部門正式啟動自動駕駛類別崗位招聘,首批會招募500名自動駕駛技術人員(自研行業領先的L4智能駕駛能力),并且工作地點不限。
同年8月,小米集團發布公告,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相關訂約方訂立股份購買協議,以總交易金額約7737萬美元收購。其中,2440萬美元將以現金償付,其余則發行代價股份支付。
圖源:小米公告
完成交易后,深動科技將成為小米全資附屬公司。根據公告顯示,小米集團以1490萬美元現金收購深動科技28.84%優先股股權,再以6247萬美元對價收購深動科技的71.16%普通股股權,并以現金及股份償付。完成交易后,深動科技會成為小米全資附屬公司。
據了解,深動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專注于提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感知、定位、規劃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動駕駛應用的全套軟體解決方案。
進入2022年7月,小米汽車開始上路測試自動駕駛技術。在2023年12月的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目前已經追加到47億元,專屬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輛,測試里程數超過1000萬公里。
據悉,小米還在自動駕駛領域分別對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幾何伙伴、黑芝麻芯片等多個自動駕駛產業鏈相關企業進行投資,涉及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芯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光學感知等多方面。
不過,與此同時,外界對“新人”智駕自研的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2024年5月,雷軍也回應了此前傳言小米智駕方案采用第三方公司的傳言,他強調:“我們自打一開始就立下目標,小米所有的智能駕駛要自己研發!”
雷軍表示:“由小米自己研發智駕,每年的成本就超過20億元,投入是巨高無比的,在國內很少有從頭到尾全部自研的廠商。敢不敢全部自己做高端智駕,這也體現了公司有沒有成為智能駕駛領航者的雄心。”
口號響亮,實力如何?
不得不承認的是,經過多年投入,小米汽車也取得些許成果。
據悉,在專利成果方面,2022-2024年期間,小米汽車自動駕駛相關專利申請量超340個,其中發明申請專利210余個、發明授權專利130余個。
2022年下半年迎來專利爆發期,且 “準確性提高” 和 “自動化提高” 一直是專利研發重點,技術專利追趕勢頭強勁,在三年內便位列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專利申請人第6位。
算法方面,小米智駕采用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的底層算法,并融入大模型技術。
不過相比特斯拉和華為,仍有一定的追趕空間。特斯拉2024年已發布FSD Beta V12測試版,華為采用BEV+Transformer+GOD網絡架構。小米汽車需持續跟進研發,提升算法競爭力。
換言之,小米汽車要在智能駕駛領域站穩第一陣營并非坦途。
圖源:小米汽車
目前市場上,除卻當前智駕能力水平較高的特斯拉和華為外,還有小鵬、蔚來、理想等車企林立。小米需要在技術上實現差異化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小米SU7標準版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對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確保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是小米汽車面臨的重要挑戰。
蓋世汽車認為,從長遠來看,小米汽車對小米生態鏈的補充作用不可忽視。將智能汽車融入小米的智能生態系統,可以實現車輛與手機、家居等設備的無縫對接,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對小米生態的依賴度和忠誠度?。
此外,小米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優勢,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可以應用于汽車的智能化駕駛和車聯網等方面,賦予小米汽車獨特的競爭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6144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