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有車型進入北京和上海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但為了盡快進入各地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全國范圍內的產能布局仍在加速。
2月26日,比亞迪與大連市簽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大連市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采購比亞迪純電動大巴K9各600臺,新增和更新出租車需保證50%以上為新能源車。
作為回報,比亞迪則需在大連市投資建純電動大巴工廠,但工廠的產能和投資規劃尚未公布。至此,比亞迪在全國范圍內的工廠已增至7處(不包含與廣汽的合作項目和零部件廠),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吉利當年的全國“布點”之舉,不同的是,比亞迪此輪“擴張”被賦予更多解讀。
比亞迪全國產能布局圖
是否“投資換市場”?
大連建廠確定,意味著比亞迪將在全國7個城市有新能源整車工廠。2013年,比亞迪先后與天津和南京簽訂新能源合作協議,并與廣汽集團在增城共同開發純電動汽車項目。據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介紹,比亞迪目前還在與成都、武漢等其他城市談合作事宜,已經談妥的項目則正在積極招聘員工。
比亞迪全國范圍內布局工廠的速度和數量在汽車界頗為罕見,以至于有業內人士將其四處興建新能源工廠的行為稱為“以投資換市場”。
根據科技部、工信部等四部委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地方政府有權在中央政策下制定自己的新能源補貼方式。目前,新能源車市場集中在公交、出租車上,私人市場份額較低。但無論是公共交通還是私人市場的補貼,各地方政府似乎都更傾向于在本地投資建廠的企業,因此外界有推論,比亞迪需要用投資來打動地方政府。
不過,李云飛表示“并不完全是這樣(即投資換市場)?!彼J為,比亞迪有合理的新能源規劃,目前已經建成工廠或簽訂協議的已經覆蓋了東、中、西部,各自承擔相應的地區任務。以大連工廠為例,其產能將輻射東北三省,并將利用大連的港口優勢輻射東北亞。
另一方面,比亞迪與各大城市簽訂的新能源協議主要面向公交系統,而純電動大巴出廠后,整車產品的物流較為困難,需要工廠離主要城市距離盡可能近。
新能源車破局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僅在西安、長沙和深圳工廠生產,與其他城市簽訂的新能源車生產合作框架還僅僅限制在大巴范圍內,未來是否生產新能源乘用車尚不明確。
不過,投資建廠顯然也能幫助比亞迪進入當地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比亞迪與南京市的協議中包含了比亞迪將開辦首個純電動出租車公司。2014年1月7日,比亞迪秦和e6在天津上市,獲得免搖號資格,秦在天津將獲得高額補貼也被認為是板上釘釘。
比亞迪在全國范圍的產能布局,也許能有助于進入各地新能源汽車補貼名單,但其背后的風險同樣值得警惕。
誠如李云飛所言,分散布局能夠解決部分物流成本的壓力,但將分散的生產極地會降低規模效應帶來的低成本優勢,投資也成倍增加。并且隨著在各地工廠的增多,其將會面臨潛在的產能過剩問題。以此觀之,比亞迪的新能源“布局”更像是為了打破僵局的無奈之舉。
不過,最近很多事實表明,令王傳福“敢怒不敢言”的地方保護困境正在好轉。插電式混合動力雖不能進入北京市補貼目錄,但比亞迪e6入選北京第一批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候選車型,同期入選的只有北京車企的北汽E5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也順利成為上海市補貼車型。兩大中心城市將為比亞迪提供廣闊的潛在市場,并將為其他城市樹立典范。
受益于多重喜訊,比亞迪股價近來連續攀升,2月26日一度漲停。也許比亞迪相信的2014年新能源拐點真的會來。
來源:汽車產經網
作者:陳俊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91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