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和家首款產品SEV電動車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依賴充電樁,因為電池可以拆下來拿回家充電,當前無論是充電樁充電還是換電,這兩種模式和效率都很難滿足市場更大的需求,因此我們的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如何擺脫充電難的問題。”車和家創始人、CEO李想在4月26日接受第一電動網作者采訪時,透露了車和家最新的產品信息。
在4月26日車和家與德賽西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李想分享了對未來10~15年汽車行業變化趨勢的洞察與見解,消費者需求及技術變更將帶來巨大的機會窗口,有三大技術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駕駛和車聯網。同時,李想圍繞車和家的產品規劃和發展理念與現場媒體作出了交流。
車和家創始人、CEO李想
在李想看來,電動化能有效解決中國在發動機、變速器等傳統汽車技術領域技術的不足,有機會和寶馬奔馳等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造出同水平甚至更好的汽車產品。
其次,自動駕駛則可以幫助解放駕駛員的時間和精力,當前在城市里開車最頭疼的問題是堵車和停車難。先不談及更遠的無人駕駛,近一兩年就可以實現車輛在交通擁堵時啟用自動跟車功能,即使堵在路上,這段時間也能成為學習、閱讀和思考的最好時刻。
上述兩項技術將帶來汽車保養成本和事故率的大幅下降,這對傳統4S店模式的打擊非常大,需要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這就要依賴車聯網來提高車輛效率,改善服務方式。
就本次發布會舉行不久前,李想在微信朋友圈發文,首次透露車和家具體的產品計劃:將打造兩款車型來滿足90%的城市需求,一款小而美的SEV,一款大而強的SUV。他強調,車和家不是互聯網造車,也不玩互聯網概念,而是標準的新生代汽車品牌。一是自主研發,研發與制造工程師團隊平均汽車行業從業15年以上;二是自主生產,自建常州武進750畝的30萬產能的全鋁工廠,以及配套的BMS與電池廠;三是自己提供銷售與服務,打破4S店高價、低質、效率低的現狀。
據車和家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介紹,目前車和家的團隊人數接近150人,其中有100多人都是研發工程師,其余主要是生產制造方面的工程師,整個團隊還在不斷建設之中。常州工廠將打造完備四大工藝,分期建設,第一期規劃年產能為15萬輛。新工廠已經完成了入園簽約,現在正處于設計階段,預計在本季度內就會正式開工建設。
車和家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
作為一家新生代汽車品牌,車和家重點要打造的核心技術為鋁合金生產制造工藝、電池組和車聯網三大方面。對于電動汽車來說,車身輕量化對減少電池成本、增大安全性有很大幫助。根據李想的估算,在鋁合金車身上的投入,能在電池上省下來,是一筆很劃算的生意。并且國內已有路虎捷豹、凱迪拉克等企業建立了鋁合金工廠,供應鏈開始成熟,接下來如何去掌握這些工藝制造是車和家的第一項重點功課。
另外,對于影響電池汽車發展的充電難題,車和家提出了非常創新大膽的解決方案。“我們首款SEV小車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依賴充電樁,因為電池是可以拆下來拿回家充電的,并且電池的重量比一般電動兩輪車的還要輕,只不過是兩塊電池,需要一手提一個。這就對我們的電池PACK、BMS等提出了非常高的技術要求,也是要重點攻克的地方。”李想介紹道。另外一款SUV產品則采用不可拆卸電池的結構,同時提供純電動版和增程式版。
一個非常注重用戶體驗的細節是,為了讓女生也能方便的拖動電池,車和家還將提供一個行李車,像使用行李箱一樣把電池帶回家充電。如果產品銷量大到一定的程度,車和家也將考慮建設分布式充電樁,像給手機充電一樣的方式來給汽車充電。
李想進一步解釋:“換電的成本太高,我們還要多準備一倍的電池,而一般的充電模式也沒法多收錢,因為電費是透明的。除非把充電的成本提到比加油汽油還要高,否則根本賺不到錢。因此無論是充電樁充電還是換電,這兩種模式和效率都很難滿足市場更大的需求。”
第三項是車聯網,包括車聯網硬件、軟件系統、賬號系統、大數據運營等方面。目前車和家已跟德賽西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來實現這些技術。
在服務方面,李想認為不能靠車里播放廣告來掙錢,這是在給消費者添堵。更重要的利益來自于幫助消費者提升效率,節約時間。因此車和家的定位不是一家汽車制造銷售商,而是出行服務提供商,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的服務。
一方面,車和家將不再像現在的4S店,去建一個6000平米的展廳。可以換成200平米的體驗店,成本僅有現在的1/30,通過建更多的體驗店,來跟消費者接觸。包括銷售、金融、保險、維修、二手車、租賃等業務,都可以由車和家來提供支持。通過提升效率,來提高價值,獲得更高的收益,也可以讓車賣得更便宜,讓很多服務體系變得更高效。另一方面,在產業鏈上實現資源整合,例如對電池這類跟新能源汽車核心相關的部件,做相關投資及垂直整合。更多的還是選擇競爭力的供應商伙伴來一起合作,捕捉全生命周期和全價值鏈的價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4318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