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與通用公司為期四年的勞資協議已經到期。然而,雙方就薪資、保險等方面的談判并未達成一致。幾乎是一分鐘也沒有耽擱,在16日零點,近五萬通用汽車工人開啟了十年來美國境內最大規模的一次罷工。工人們關掉機器,走出工廠,以“通用是時候表達感謝了”為標語,進行示威游行。
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在十二年前就曾受到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的“狙擊”,當時為期兩天的大罷工給通用造成了每天超過三億美元的損失。在上次罷工之后,盡管通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工人重新回到工位,還在四年前與UAW簽訂了為期四年的勞資協議,但這次罷工還是不期而至。
由于全球汽車行業正處于百年來的產業轉型關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由于此次的罷工事件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極為明顯。
上圖顯示出通用汽車在本周內的股價波動:由于罷工事件的影響,通用汽車股價在16日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隨后雖然出現了短暫的回暖,但整體上仍處于下降的態勢。這表明了資本市場對于通用汽車長遠發展的悲觀態度。這對通用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由于股價的下跌,勢必會延緩通用產業升級的步伐。
在自動化、智能化、新能源成為行業轉型目標的當下,資本市場的悲觀預期會直接導致通用創造力的下降,而創造力的下降又會給通用帶來一系列的難題。可以說,罷工給通用帶來了不僅僅是直接的賬目上的損失,更會造成創造力的流失。UAW正在成為通用的軟肋。
在通用與UAW四年前達成的勞資協議中,通用表示將會為員工中的UAW會員支付每人8000美元的簽字獎金,以及為UAW成員員工加薪3%,這也是后者在過去十年中的首次加薪。與UAW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之間的勞資協議相比,UAW與通用汽車達成的協議要寬松得多。
但工會表示,通用汽車目前的利潤已經恢復到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僅去年一年就達到80億美元,工人們希望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工人們以“通用是時候表達感謝了”為標語,發起了這場波及分布在9個州31家通用汽車工廠和21個配送倉庫的大罷工。
面對這樣的局面,通用難掩自己的委屈,在的一份聲明中,通用稱:公司已經給出了巨大讓利,將提升工人工資、福利待遇以及創造更多的美國本土工作崗位。UAW領導層選擇周一凌晨開始罷工的決定令人失望。
回歸雙方談判的重點,對于薪資和保險等方面,通用希望縮小與外國制造商所運營工廠之間的勞動成本差距。汽車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通用汽車每小時為工人提供的工資和福利支付為63美元,而外資工廠只支付50美元。通用最自然希望縮減這每小時相差13美元的固定成本。
另外,在保險方面,通用的工人們擁有很好的健康保險計劃,他們僅需為此支付約4%的費用。而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的數據,全美大公司員工平均需要自己支付這一費用的34%。因此,通用也希望削減這方面的成本。
但對于UAW而言,薪資和保險是不能舍棄的重點,通用希望在這方面下大功夫的想法,在UAW的強硬態度面前,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工作崗位的減少也是工會抗議的重點。2018年11月,通用在北美大幅裁員約14700人,并計劃一舉關閉美國本土及加拿大的5家工廠。據美國媒體報道,通用汽車于2018年11月宣布計劃關閉底特律和羅德斯敦的裝配廠以及密歇根州巴爾的摩和渦輪的輸電廠可能是此次罷工事件的導火索。
在16日工人開啟罷工之后,通用汽車發布消息稱雙方的談判在同日上午已經恢復。也就是說截止目前,罷工與談判正在同時進行。為了安撫工人,通用在與UAW的談判中承諾了一系列條件,包括更高的薪資和合理的利潤分享,增加就業機會,還承諾為計劃關閉的四家工廠中的兩家提供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通用承諾將在未來幾年投資70億美元,以保留5400個工作崗位。
但是因受罷工事件的影響,通用汽車加拿大分公司于昨日表示,擬計劃在加拿大暫時裁員1300人。這一舉動勢必引起代表美國和加拿大工人的UAW不滿,因此,雙方的談判可能會更加膠著。
UAW全稱(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是代表美國和加拿大工人的一家美國工會,是美國最大的工人協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作為美國勞工聯合會(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一部分成立于1935年,并在1936至1950年代迅速發展。在Walter Reuther(任1946-1970工會主席)的帶領下,UAW在民主黨的自由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與了包括民權和反共產主義運動。UAW因其為汽車工人帶來的高工資和退休金而眾所周知。、
不可否認的是,工會的存在在一定時間內對美國的制造業(尤其是戰后美國)的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它所關注的工人問題也為工人們帶來了實際上的利益。普惠性的方針和口號給當時的美國工人帶來了希望,使工人、工會和公司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制約關系,并在這種關系中和諧共生。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工會制度的積極面。
然而,進入全球化時代的工會卻無可避免地暴露出自己的弊端。
根據美國勞工局調查的數據繪制出的上圖,在70年代以后,工會會員占比基本處于下滑趨勢。而2018年最新的工會會員比重僅為10.5%。因此,工會在70年代后的美國基本呈衰敗態勢。而處于這之中的UAW自然也無法改變頹勢,它自身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由于UAW不能使那些外國汽車制造商的工廠工人加入工會,導致工會會員數逐步下滑。而隨著自動化制造的增加,勞動力的下降,制造業的運動以及全球化的趨勢發展,會員數更是不斷下降。
在諸多問題之中,腐敗是無法忽視的一個。根據Center for Union Facts的統計,大型工會的領導人年薪堪比總統,可謂工人貴族。
作為UAW第五區的負責人、工會執行董事會的成員之一的萬斯·皮爾森已因挪用公會資金和其他違法行為被聯邦政府逮捕。而作為現任主席的蓋瑞·瓊斯和前任主席丹尼斯·威廉姆斯亦受到相關指控。正在進行的聯邦調查也使這次談判蒙上一層陰霾。
雖然,工會與FCA和福特的勞資協議也已到期,但在上周五,UAW與FCA和福特簽署了不定期的延期協議,將精力集中于與通用的談判中。而簽署了延期協議的FCA與福特同樣不好受,雖然罷工暫時并未波及兩家公司,但是UAW與通用達成的協議將成為與這兩家公司談判的模板。
近日播出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使得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再次站上風口浪尖。在紀錄片中,曹德旺表示:我們曾經研判過美國的工會。美國的兩個黨派,共和黨由工商業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學校教職員工、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白領組成,民主黨的主要選票源于工會、工廠,民主黨公開宣示代表勞工利益。本來作為廠商,通過企業盈利作為后續發展的資本積累,通過培訓工人實現因企業發展擴大所需的干部隊伍。但因為兩黨政見不同,勞資訴求不同。工會為求自保,也提出要培養自己的骨干,這就導致了對以國家為單位來說必不可少的競爭力(勞動力)的喪失。如今美國企業勞資雙方的矛盾實質是政黨之間主張的矛盾,這對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的損害不亞于匯率扭曲。
在央視專訪曹德旺的《對話》欄目中,曹德旺直言:“通用就是死在工會手上的”。一語成讖,在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工會宣布正式罷工。
在UAW蒙上腐敗陰霾,公眾形象受損的現在,它只能選擇以工人罷工倒逼通用與其達成和解的方式向前進,但是美國工會制度的倒退卻是難以挽回的頹勢了。
通用罷工這件引起世界關注的大事自然也讓特朗普這位話癆總統掛在心上。早在今年的3月18日,特朗普就在推特中寫道:“通用汽車和UAW將于9月/10月開始談判。為什么要等呢,現在就開始吧!我希望工作機會能留在美國。”
而在工會領導人呼吁舉行罷工后,特朗普又發表推文:“通運汽車和UAW又來了,聚在一起,達成和解!”
針對特朗普的發言,工會內部有著不同的看法。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特朗普就曾表示支持政府幫助汽車行業。但在2015年的一次競選活動中,特朗普卻表示支持讓汽車行業自動破產。
因此,工會內部有人反感特朗普的參與。他們表示工會與三大公司之間的協議應該由自己進行談判。但也有人歡迎特朗普的參與,認為特朗普的參與會使他們更快地找到解決方案。
作為歷史悠久的美國工會制度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工會在美國各州的發展也極不均衡。簡單地來說就是民主黨喜歡工會,而共和黨不喜歡。因此身為共和黨人的特朗普在此事件上的發言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擔心長久的罷工事件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政治,另一方面則是為后面的大選為自己賺取選票。
雖然通用承諾會投入70億美元來保證5400個工作崗位,但是也有消息指出這其中大部分的支出會投用于新型的電動汽車和更先進電池系統中去。而根據通用對未來的戰略布局,智能駕駛和新能源必將成為其發力的重點。在這個前提下,傳統工人恐怕難以接受通用所謂的工位保證。
從另一邊來看,如果形容通用為熱鍋上的螞蟻的話,FCA與福特也同樣坐立難安。工會制度的存在使他們與工會之間有難以割裂的牽制,即使此次事件能順利解決,往后對于三大公司和工會來說,還是有著難以避免的摩擦。
在出行財經看來,通用與UAW達成和解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如何走向和解以及雙方如何達成新的勞資協議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
如果工會仍然以普惠性的福利政策作為談判的重點,那么長遠地看,必定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現在已經不再是戰后的那個繁榮時代,大家共同面臨著經濟的寒冬。一味地要求普惠性福利政策的實施和強化,只會使得公司固定成本的增加,在這個前提下,為了削減成本,倘若公司做出向國外轉移的動作,那么特朗普“把工作機會留在美國”的希望就將落空。而工會也將面臨更猛烈的批評。
在我們看來,工會應當敦促通用制定更為靈活的薪資辦法,比如出臺一系列的激勵政策,鼓勵普通工人的生產,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此外,對于傳統制造的工人進行新技術的培訓,一方面可以減少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能保留更多的工作機會。
作為公司和工會,前者希望通過一系列手段來削減自己的固定成本,增加營收,后者則希望增加工人的福利待遇,這一對看似難以調和的矛盾體實際上卻是難以割裂的共生關系。如何讓工會不再成為公司的軟肋,而成為其鎧甲,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必須思考的問題。
來源:出行財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99688
以上內容轉載自出行財經,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