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諸多現實障礙搭建的”風車陣”面前,比亞迪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就向唐吉訶德一樣在孤獨的戰斗。
汽車行業沒有哪位民營企業家跟他一樣,將自身的職業生涯和企業的命運全賭在純電動汽車這一件事情上。
在實驗室,王傳福和他帶領的1.5萬名比亞迪工程師,從繞過跨國零部件企業設置的諸多技術專利,直接拿出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到開發出類似于大眾DSG干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技術。比亞迪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整合開發出了直接對標國際水準的動力總成技術。
而在新能源汽車的實驗室里,王傳福同樣確立了自己作為”電池大王”的技術權威:從搭載鐵電池的純電動車e6到純電動大巴K9,再到最近最新發布的雙模雙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王傳福一步步用最新技術成果在探路,當然,也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新能源汽車商業化的目標。
但實驗室的成功能否轉化成為真正的商業戰果?盡管王傳福不時在公開場合夸下海口,只要有足夠市場規模支撐,比亞迪”分分鐘就可以造出特斯拉”。但在”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的新能源大巴和出租車采購的需求端,王傳福的商業夢想面臨著巨大的現實挑戰。
2013年12月17日,比亞迪”秦”在北京正式上市,在這款主打私人消費群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上市現場,王傳福卻意外缺席。事實上,王傳福出現在他認為更應該出現的場合,與各地方政府為推廣新能源車進行新一輪”游說”,而目標就是要將盡可能多的電動出租車和大巴賣給政府。
從各地媒體報道的消息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王傳福明顯加快了”游說”地方政府和央企的步伐,除了造訪西安、王傳福還會晤了浙江梧州、湖南長沙、成都的地方官員和南方電網的高管。
”老板親自上陣,率隊一群技術高管去做各地政府公關‘游說’,為了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事業,老板也是別無選擇。”比亞迪銷售公司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作者,做政府公關并非王傳福的強項,這對于喜歡埋頭在實驗室里做研究的王傳福而言,亦是一種極大的自我挑戰。
走出實驗室
此前,王傳福留給外界的印象是”技術狂人”,并堅信只要技術創新做到了,商業化”錢景”是水到渠成的事。
2003年,王傳福通過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制造廠這種”買殼”方式,正式殺入汽車行業,他當時的設想應該來說還算比較”純粹”,那就是將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淀,嫁接到傳統的汽車產業鏈條上,并由此打造一個全新的商業帝國————基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和運用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
但十年過去了,王傳福發現自己盡管一只腳已經跨入新能源汽車的大門,但另一只腳仍被羈絆在傳統的燃油汽車領地。這種橫跨傳統產業與未來技術”騎墻”的感覺,讓王傳福時刻都如履薄冰,因為如果在步調上協同不好,僅新能源技術持續的巨大投入,隨時可能將這個價值數百億的商業帝國拖垮。
2013年10月30日,比亞迪發布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87.04億元,同比增長16.9%;凈利潤4.65億元,同比增長2127.38%。
盡管公司業績的基本面已經轉好,但王傳福深知增長背后仍然潛藏的風險:首先,支撐比亞迪盈利的重頭戲,仍是傳統的燃油車業務,而非比亞迪未來押寶的新能源汽車,且燃油車營收的增幅低于銷量增幅,這意味著單車售價在下滑;其次,在業務板塊上,比亞迪仍未擺脫依靠傳統的燃油汽車、電池和IT代工等業務”養活”電動汽車、光伏等新能源業務的局面。
王傳福
這樣的局面需要維系多久,又能維持多久,王傳福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去年9月,在香港出席上半年業績發布會時,面對臺下投資者拋來的尖銳指責,王傳福竟激動得淚灑現場。原因就在于,當年第二個季度,比亞迪首次出現季報虧損,在營業額基本持平的前提下,前兩個季度利潤同比驟降了94.1%。
在翻越新能源汽車商業化道路上的每一個山頭時,王傳福都隱約預感到一種被時間拖延的危機。在王傳福真正從新能源領域掘金之前,他必須解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讓比亞迪活下去。在傳統的IT代工領域日漸沒落和希望進入的光伏產業遭遇全球重創之時,能維系比亞迪新能源夢想的希望之光一下子落到了傳統燃油汽車業務上,這對于一心要顛覆傳統汽車產業的王傳福而言,無疑極具諷刺意味。
在如何從傳統燃油車逐步向新能源汽車過渡上,技術出身的王傳福保持著理工男一貫的理性和縝密思維,那就是先用傳統燃油車養活自己。
與”風車”作戰
按照王傳福當初的設想,在跨過傳統燃油車這個”過渡階段”后,比亞迪完全可以依托領先絕大對數國內同行的新能源車技術一騎絕塵。正因為如此,王傳福早在三年前就喊出了一個聽起來足以讓外界”嚇一大跳”的宏偉目標————比亞迪計劃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
在公開場合,王傳福亦把普及電動汽車比作自己的”終極夢想”,他甚至毫不諱言地稱:”財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但如果我用電動汽車顛覆了這個產業,創造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那將是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所在。”
但現實困境是,比亞迪還未開始在新能源車領域加速跑,就被拖入傳統燃油汽車的泥淖中。對此,王傳福心知肚明。為此,自三年前開始,比亞迪放棄了此前宣稱多年的不投資資金開發自動變速器的設想,并開始投入重金和研發力量,用于更先進內燃機和對標國際的自動變速器技術開發。
今年9月,王傳福宣布,比亞迪將推出一系列雙擎雙模混合動力車,包括于第四季度上市的”秦”、明年上市的SUV車型”唐”,百公里加速度僅有3.9 秒的純電動超跑E9。”今后90% 以上的比亞迪車型都可以配上雙擎雙模。”王傳福稱。
考慮到現實的諸多障礙,王傳福重新制定了比亞迪通往純電動終極目標的路線圖。即通過做實傳統燃油車站穩腳跟,再通過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搭橋”作過渡,最后在政策和配套基礎設施都完備時,才大規模在私人消費者領域普及純電動汽車。
與此同時,王傳福也必須兼顧短期商業利益,尤其是他看準的且志在必得的電動出租和大巴的蛋糕。”2013年比亞迪電動大巴的銷量將達到2000輛以上,電動出租車e6達到6000輛以上。”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王傳福對于今年的新能源”戰果”做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期。
早在三年前,王傳福就以深圳為試點,利用央地兩級財政提供的補貼,開始推廣純電動大巴和出租車。接下來,王傳福希望以深圳為藍本,將這種模式推廣至全國。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王傳福必須給自己”加碼”,轉變角色去適應比亞迪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現實需要————做一個能成功周旋于各地政府的商人,而非一個懷抱理想的高級工程師。因為,像唐吉可德一樣孤軍奮戰在新能源汽車陣地的王傳福,迎戰的都是一群看不見的”風車”。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楊小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266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