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李書福最后一次成為話題人物,是在09年底吉利成功收購VOLVO那段時間。整合沃爾沃后,2012年,吉利以233億多美元收入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此時,距李書福在一片質疑聲中砸鍋賣鐵開始造車,堪堪過去了15年。李書福“請國家給我們一次失敗的機會”的懇求言尤在耳,轉眼輕舟已過萬重山。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汽車狂人”折服了一個時代。此后,李書福似乎漸漸淡出公眾和媒體視線,交出了接力棒。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銷售15.9萬輛,同比下滑32.5%,形勢嚴峻。4月,吉利在北京車展發布了新的品牌戰略,從多品牌作戰的泥潭中回歸一個吉利。7月,新帝豪低價高調上市,意圖扭轉頹勢,再續EC7輝煌。吉利的營銷已全面進入孫曉東時代。借助孫曉東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艱難而有序得得轉型。
孫曉東在業內的知名度毋庸質疑,作為媒體寵兒,無疑將對吉利的品牌形象建設和曝光度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孫曉東做為職業經理人,在消費者中恐怕缺少一些精神感召力。而李書福在前線的淡出,不能不說是吉利的一大損失。
汽車市場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自主品牌也都紛紛調整產品戰略,實現品牌升級,這個過程中,能否打造牢固清晰的品牌形象,引起消費者情感層面的共鳴是決勝的關鍵。
自主品牌的主要客戶群,主要是那些三四線城市小康家庭和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購買力不強,處在事業上升期,渴望成功,這些人的社會地位和精神追求,和李書福的個人奮斗史、吉利的成長史是高度吻合的,吉利汽車的品牌內涵,一定要從自身歷史中去挖掘靈感和財富,而李書福,無疑是最大的閃光點和標志。因此,在此自主品牌希求突圍的關鍵時刻,“狂人精神”,“狂人語錄”不僅不能消失,反而要更發揚光大,深入人心,李書福作為吉利乃至自主品牌的精神領袖,為企業和行業發展振臂高呼的身影,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其價值,堪比喬布斯之于蘋果,柳傳志之于聯想,馬云之于阿里巴巴。
VOLVO的收購案已過去快5年,它所帶來的暈輪效應在逐漸衰減,孫曉東上任后,吉利梳理產品線,進行品質升級,重新整飭渠道,在低谷中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只要品牌定位得當,我個人看好吉利的潛力和后勁。在此借用李書福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這個社會最可怕的就是沒有欲望,沒有個性。這是一個進步的社會,發展的國家,允許人們有個性和不斷提高欲望,不斷有自己新的追求,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如果我不張揚,我沒有個性,我不知道吉利集團今天會怎樣。”
來源:汽車之家說客
作者:踏雪尋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3357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說客,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