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尤其是國際化高端人才的欠缺,是目前國內整個動力電池產業亟需突破的瓶頸。” 本月初,河南環宇集團董事長李中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達了自己對電池行業高端人才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
前不久在天津召開的”2011第二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教授表示,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產品質量10%靠的是設備、90%靠的是人才與經驗。”經驗的價值是通過人來體現的,由此可見人才對鋰電池企業是何等重要。” 陳清泉說。
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我國在該領域專業人才數量和結構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人才培養資源和渠道也較為缺乏。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隨著新能源產業的日益發展也變得日益迫切。就在今年5月,北汽集團在德國連續舉辦了3場針對在德國有經驗的華人工程師、高層管理人員、德國當地的技術專家以及留學生的招聘會,一時之間在國內引起不小轟動,可見企業急切需要國際化人才來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李中東對國家化高端人才的渴求更是強烈,他表示:”想把企業做成一流,一定要把行業里最尖端的人才引進來,如果無法聚集一批精英人才,想把企業做成功幾乎不可能。”
李中東懇切地表示,作為一家靠300元起家的民營企業,環宇集團20年前模糊的人才發展策略已經不適合現今的企業發展需求。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先進的技術儲備以及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管理才是高科技鋰電企業所必備的。
據了解,自2010年河南新鄉環宇集團成立了專營鋰電池業務的環宇賽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環宇賽爾”)開始,圍繞著這個公司著力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化團隊的工作也同步行動起來。
在如何吸引人才方面,李中東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人才是流動的,也有市場機制。人才在沒有進來前,主要的吸引手段就是待遇問題,等到他進入企業就變成待遇問題和事業問題。我們現在有了股權激勵制度,高級人才引進后能夠成為企業的主人,也可以逐步解決事業上的追求,另外還要感情留人,制度控制。”
在李中東的大力推進下,環宇近年來引進了大批中高層管理人員,為打造國際化企業做足人才儲備。在行業內摸爬滾打近十年,幾經二次電池行業沉浮的王濤進來了;長期從事行業技術研究和實驗,放棄工作數年的德國企業為了事業毅然回國的潘險峰博士也進來了……”我很幸運,最近引進的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都很優秀,能力也高,也很積極努力。”李中東高興地說。而這些都僅僅是個開始,李中東還計劃著打造一個全新的人才管理模式。
通過有效的組織調整,目前引進的這些人已為企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今年國內鋰電行業銷售大環境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環宇賽爾動力鋰電池業務還是創造了3.3億元的銷售業績。
我國鋰電池產業是在近幾年快速成長起來的,2010年我國鋰電池產量約為20億只,銷售收入約為180億人民幣。隨著鋰電池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投身到這個領域,2011年截至到前8月,鋰電池產量達18.16億只,同比增加17.06%,而市場需求卻沒有達到預期,使得大部分企業面臨巨大銷售壓力。
在此情況下,環宇集團營銷副總經理王濤果斷改變市場戰略,將眼光放到電動工具市場,打開企業面臨的市場困境,如期完成了銷售目標,同時他信心滿滿的說:”明年我們有信心能達到6.2億元。”
( 編輯/張翠翠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文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renwu/961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