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開始,科技部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試開豐田汽車的普銳斯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他的停車位已經裝了一個220V、16A的交流充電樁,充電很方便。
據他介紹,每次回車庫都將充電接頭插上,讓汽車自己去充電。兩個多月粗粗統計下來,百公里油耗僅為2升多一點。真是一個非常節油的汽車,家里人開玩笑說:”這輛車油表不愛走。”
雖然仍在用戶試驗過程中,但新能源汽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夢想已經并不遙遠。旨在加速新能源汽車市場普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正在緊張的修改之中;與此同時,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門正聯合對全國的新能源車示范運營效果進行核查……多位采訪對象表示,2012年是我國推廣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年。而對”左抱”節能傳統汽車,”右擁”新能源汽車的中國車市來說,2012年看點多多。
示范深入推進
要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情況,首先要看25個示范運營的城市答卷。自2010年,新能源汽車開始在我國的25個城市開始示范運營。目前,這些城市的實施效果到底如何?在這些城市進行的”實驗”,將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出重要參考依據。
據工信部統計,2011年,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繼續推進。截至2011年底,共有75家汽車生產企業的361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2011年,列入推薦目錄的車型共生產12784輛,同比增長74.3%,其中商用車生產5722輛,乘用車生產7062輛。
自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情況首次列入中國汽車協會的月度統計工作。2011年全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共計8368輛和8159輛,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協會預計,2012年,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將會”上路跑”。
而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看來,隨著2012年起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的大大加快,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將飛速提升,2012年及2013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史上的關鍵兩年。
然而,曾幾何時,配套跟不上、技術標準不統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掣肘。如今,這些情況也得以改觀。龍年上班的第一天,北京電力公司即發布消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服務能力最強的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高安屯充電站完成內部驗收,投入運營。
據介紹,高安屯充換電站可同時服務8輛電動汽車,整車每次換電池時間為4至6分鐘。建成后將成為北京東部地區電動環衛車的集中中轉站及動力電池更換中心。對應的,到今年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的示范應用規模將達到5000輛。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成為全球運行充換電站及充電樁數量最多的國家。已建成充換電站243座,建成交流充電樁13283臺,在全國30個省會及以上級別的城市,平均每個城市8個充電站,440個充電樁。
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等4項國家標準也在年前出臺。可以說,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條件都在政策驅動下日漸成熟,掃清了大多數發展障礙。
新能源汽車也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生力量。一幅關于未來的藍圖這樣被描繪:隨著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日趨成熟,電動汽車成本逐步下降、性能逐步提升,電動汽車將逐步完成對傳統汽車的替代,一個零碳、零排放的生態環境系統也將逐步形成。
競爭催生發展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亦是全球汽車工業的寵兒。
不論是在去年底的東京車展還是今年1月舉行的底特律車展上,新能源汽車都已當仁不讓的成為主角。參加東京車展的業內人士還驚訝地發現,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豐田的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已隨處可見。”日本政府大力補貼,在交通和停車方面又給予優惠,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擁躉。”日本汽車行業人士這樣介紹。
而據德國最近推出的一份電動汽車報告指出,2013年和2015年是德國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的高峰期。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預計今年已經達到兩萬輛左右,2012年則有望達到十萬輛的產量。2013年至2015年間,歐美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及其市場化方面,將實現質的飛躍。
”2013年到2015年將是國外電動汽車產品集中進入市場的階段,國際形勢不等人。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正處于十分關鍵的歷史機遇期,國際競爭壓力很大,市場需求也很大。”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這樣對媒體指出。
留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時間并不多。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付于武告訴作者,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期,”一方面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和兩年多的示范推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科技成果,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開始逐漸起步;另一方面,國際電動汽車產業開始明顯加速,國際汽車巨頭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這使得中國電動汽車自主創新和自主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劇增”。
競爭將加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看來,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企業進入了真正的產品化或是產業化的階段,政府也在政策扶持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我國電動汽車正由研發向真正的產業化過渡。
萬鋼明確指出,新的一年,希望整車廠商、零部件生產企業、示范城市以及專家學者,協同創新,提升系統集成能力,共同打造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探索適合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同時,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打贏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翻身仗。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陳家昌也指出,今明兩年將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兩年,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要通過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把核心的東西建立起來,把需求和能力協調起來,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汽車。
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凌則提出具體建議,示范城市的補貼必須要持續,這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持續的必要條件。此外,他建議對非示范城市也應當給予財稅政策的減免,使得未納入試點地區的城市同樣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展。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宦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064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