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看寶萊塢電影,一定不難發現,當畫面掃過印度的街頭巷尾時,鏡頭中出現最多的廣告牌,便是來自中國的手機。
根據中國香港的研究數據,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2%,而這一數據在一年前還停留在60%。其中,BBK集團(OPPO、Vivo、Realme和OnePlus品牌的母公司)的市場份額為37%,位列第一位,小米則以28%的份額位列第二。
而聯系更為密切的是,在印度當地銷售的智能手機中,99%以上都是在本地生產的。
以手機為首的中國電子產品已經席卷印度市場,在汽車方面,當全球第一大汽車大國,遇上第四大汽車市場,中國車企自然也不會放棄印度市場這塊肥肉。
近日,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印度汽車產量將萎縮8.3%的消息也讓人們意識到,印度汽車產業對于中國的依賴似乎比想象中還要高。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據美國惠譽機構數據,目前中國為印度提供了27%的汽車零部件,而聚焦于電動汽車,這一比例將會再提高2~3倍。
在印度車市中,中國車企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除了中國車企外,還有哪些國家走進了印度呢?在這些強手之中,中國車企的勝算又有多大呢?
事實上,想知道哪家中國車企對于印度的野心最大并不難,從前些天剛剛召開的印度汽車展上便可看出端倪。
在這個兩年一度的全球性車展上,各國汽車制造商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在這個平臺上大放異彩。在2020年印度車展上,雖然受疫情的影響,中國工作人員未能進入場內,但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和海馬汽車,還是帶著各自的產品在展臺上“獨自美麗”。
在這幾家車企中,首先看準印度市場的上汽,目前在印度站穩了腳跟。自2019年7月上市以來,上汽名爵的首款SUV赫克托的訂單量已經超過2萬個,迄今已經出售近1.6萬輛。
而在電氣化的大趨勢之下,上汽名爵也推出了首款名為ZS EV的SUV電動產品,起售價為208.8萬盧比(約合20.38萬人民幣)。據上汽名爵表示,自開放預訂后27天,這款電動產品已經獲得了2800多個訂單。
對于印度市場,上汽也提出了2025計劃。上汽名爵提出,到2025年至少要推出6款新車型,以增加現有的赫克托和ZS產品線。
而近期出海動作頻頻的長城汽車,針對印度車市也做出了很多行動。在印度車展的首日,長城發布了哈弗品牌的實體和概念車,并宣布了“愿景2025”計劃。
目前,長城已經為開發印度市場投入了7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8.32億元),包括收購通用汽車的塔里岡工廠、產品開發、生產動力電池和電力驅動裝置等關鍵部件的制造。除此之外,長城還計劃在印度投資建立鋰離子電池以及內燃機等制造公司。
顯然,對于印度市場,長城已經做好了全面進軍的準備。長城汽車印度業務銷售與市場總監哈迪普·辛格·布拉爾表示,“印度已成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汽車市場更是成為了大多數汽車公司的首先投資目的地。”
而在中國以SUV打下天下的長城,也要將這個優勢帶向印度。布拉爾透露,長城還計劃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一些列SUV產品。“我們想成為SUV和EV細分市場中的一員。”
據透露,印度哈弗的第一款產品可能是一款電動SUV。而到2025年,哈弗所搭載的產品將具備人臉識別、5g車載信息娛樂、自動泊車及高級自動駕駛模式等功能。
而另一家決心沖進印度的海馬汽車,同樣也有著完善的規劃。初來乍到的海馬首先選擇與當地Bird Electric公司進行合作,并于今年印度車展上,展示了一款名為Bird Electric EV1的無座電動掀背車。而據海馬方面表示,這款車預計將2022年上市,售價將達到1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9.76萬元)。
事實上,從售價便可看出,進入印度市場,海馬首先選擇的是更為平民化的小型電動車。而這樣的產品選擇,顯然是做過功課的。
在2019年,彭博社曾做過這樣一組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對技術及產品的不確定,對于電動汽車,印度將近70%的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僅為9999美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以下,而這樣的價格區間,也注定了,小型電動車甚至是微型電動車在印度的市場最大。
日企“霸主”地位難撼動
事實上,過去十年的印度車市,完全也可以看作是全球汽車的縮影。十年間,以通用汽車和菲亞特為代表的歐洲車企連連敗退,而日韓品牌為代表的亞洲品牌卻保持著持續增長。
這其中,最為穩定的莫過于日本汽車品牌。以瑪魯蒂鈴木、豐田、本田和日產為代表的四家日企,自2009年便在印度占據著壓倒性地位。2009~2010財年,這四家車企累計出售汽車996735輛,占據印度市場51.12%的份額。
一時的輝煌算不得什么,最為不易的是,在這樣大的占比下,日本車企甚至還將優勢繼續擴大了。2019年4月~2020年1月財年,日本汽車制造商共出售汽車1409614輛,占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的59.21%。
在眾多國外巨頭不斷進入印度的這十年,不知是印度人民過于長情,還是日本汽車真的太過優秀,其“霸主”的地位無人撼動。
而另一邊,長期以來,僅憑現代品牌進軍印度市場的韓國車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0財年,現代正式進入印度,當時便取得了16.15%的市場份額。而在2019年8月,隨著起亞品牌的進入,韓系車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也提升至20.13%。
中國車企勝算有多大?
日韓車在印度真的受歡迎,這一點從2019年印度汽車銷量前十名的榜單中便可得知。銷量排在前十位的車型中,包括前五名在內的7款車型均來自瑪魯蒂鈴木,而另外3款則被韓國搶奪。
為什么在中國慘遭退市的鈴木,在印度卻能在壓倒性的市場占比后還能持續增長呢?
一位來自印度的消費者表示,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傳承”的品牌忠誠度。在印度,一些年齡較大的消費者,在人生中駕駛的第一輛車通常來自上一代。而在當時,與日本鈴木牽手的Maruti Udyog,生產出了印度第一款國民車Maruti 800,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奧拓。
自1983年開始生產,這款27年間生產了240萬輛的汽車,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父輩消費者。因此這會給下一代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導致他們自發的認為,沒有什么品牌能夠比瑪魯蒂鈴木更好了。于是在購買下一款產品時,他們不會進行其他品牌的搜索,大多數會自動的將選擇范圍放在這個品牌內。
而另外有趣的一點則是印度人民對消費的從眾心理。“我們國家有這樣一種很奇怪的心態,那就是隨波逐流。汽車方面也如此,不管好與不好,如果你的鄰居買了一輛瑪魯蒂鈴木,那你可能也會跟著買一輛。因為你的鄰居和同事都告訴你,這是一輛好車。”不做比較,也沒有試驗的過程,這位印度消費者坦言,“這種心理會讓消費者去盲目地追隨第一個購買這個東西的人。”
而以瑪魯蒂鈴木為首的日系車在設計方面剛好滿足了印度消費者這種從眾心理。“瑪魯提鈴木的車看起來都很‘無聊’,幾乎所有的設計靈感都可以共享,而這也代表了它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你爸爸可能喜歡鈴木,你可能也會喜歡。”
而除了設計“沒有個性”之外,在印度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買了瑪魯蒂鈴木,就忘了它吧。”,這也一語道破了那“第一個選擇鈴木”的消費者看中這款車的原因——足夠小而且省油。
眾所周知,印度目前的消費水平較低,且人口眾多,密度大,因此又便宜又不占地方的微型車便成為了印度人的最愛。而率先進入印度市場的日本車企,在抓住了這一消費需求之后,便以能耗低、價格低的小型車產品,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芳心”。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車企都試圖在印度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但結果卻都不盡如人意。例如,以通用和福特為代表的美國車企。由于2017年通用停止了雪弗蘭在印度的銷售,因此僅憑福特的一己之力,美國車企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變得微乎其微。
在2010年,福特和通用攜手在印度共銷售了123980輛車,當時還能在市場中占據6.36%的份額。而如今,沒了通用的福特,在2019年4月~2020年1月的財年中,僅售出55877輛汽車,市場份額僅剩2.35%。
而這樣的數據也不禁讓人們擔憂,對于這樣數十年如一日,對日系車保持如此高忠誠度的一代又一代印度人民,中國車企的步伐真的能撬動他們的選擇視角嗎?面對以瑪魯蒂鈴木為首的幾座大山,中國汽車又將用什么方法來贏得一席之地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1016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