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能否迎來日本車市的首次正增長呢?
7月29日,日本巖手縣政府宣布,縣內有1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為該縣首個確診病例。至此,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全部出現確診病例。
不過,再次席卷而來的疫情似乎已再不會對日本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至少對汽車行業來說車市仍在不斷地回暖。
根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DA公布的數據,7月該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微型車和公交)為396,346輛,同比跌幅則為13.7%。和此前數月相比,這兩者都體現出市場明顯回升的跡象。的確,在疫情期間的連續大幅走跌之后,消費者被抑制的需求開始得到持續的釋放。
車市的回暖也能從日本主要細分市場的表現中得到證實。7月,在整體市場中占有絕對優勢地位的普通乘用車、小型乘用車和微型乘用車的跌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微型乘用車更實現1.7%的增長。而商用車中的普通車型和小型車銷量雖環比6月有所減少,跌幅亦有略微的擴大,但得都益于微型車的跌幅收窄至10%,商用車市場的總體情況仍向好。
由此可知,7月微型乘用車市場應該是表現最好的細分市場。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而且不僅僅同比數據,7月微型乘用車的銷量還超過普通乘用車,憑借著12,920輛的優勢,成為當月銷量最多的細分領域。
雖然,一直以來這樣反超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兩者的差距大多在千余輛,比如6月就相差4,000余輛,而像7月這般過萬還是極少出現的。從近期的銷量來看,之所以會如此,很可能是因為5月微型乘用車遭受了重創,同比下跌55.9%——遠遠超過整體車市的44.9%,是彼時表現最差的細分市場。
不過,購買行為的延后應該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可能性是疫情后消費者的收入受到影響,因此才會選擇購入價格和使用成本都更低的微型車。
微型車的走強讓不少以微型車為主要產品的品牌獲益良多,比如7月扭虧為盈的鈴木和大發。
因整體車市的跌幅仍超兩位數,是以7月絕大多數品牌依舊處于負增長狀態,且只有極少數的跌幅控制10%以內。正是因為如此,鈴木和大發的增長就更讓人感到意外。
7月,鈴木收獲了銷量前20中唯一一個兩位數增幅——10.7%,為市場提供了5,642輛的增量。
而鈴木能有這樣亮眼的表現,恰恰就是由于旗下微型車走勢較好。因新一代車型于7月上市,鈴木旗下微型車Hustler銷量翻番,同比增長117.2%至8,831輛,這讓其成為鈴木7月增長的最大功臣。同時,鈴木旗下另一款微型車Spacia銷量亦同比增長5.1%至13,338輛,繼續穩坐當月微型車暢銷榜單的亞軍。此外,jimny也增長了58.0%。
盡管,7月大發的微型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陣營中沒有任何一款車型實現正增長,但由于其6月上市了一款全新微型車——Taft,7月該車型售出了6,300輛,直接位居微型車銷量第9,這才讓品牌有了逆市增長的機會。
其實,除了鈴木和大發,7月微型車市場中表現較好的品牌還有馬自達,其微型車銷量同比增長10.8%——僅次于鈴木的11.4%。然而,因該細分市場只在馬自達的銷量比重較低,即使7月已有大幅提高其份額也不過是25%左右,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是以7月馬自達品牌的跌幅仍達21.2%。
雖說,目前微型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兩個月成為日本車市中最大的細分市場,但這一現象到底是暫時性的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仍未可知,還需靜待后續的市場表現來證實。
一般來說,每年1月、4月、5月和8月會是日本汽車市場銷量相對較低的月份,因此原本8月是極有可能實現同比轉正的。只是,因去年10月消費稅提高前,車市迎來一波搶購小高潮,導致今年8月的對比基數會相對較高。再加上,7月疫情又開始“復燃”,這兩方因素都使得原本存在的希望要大打折扣。
來源:每日汽車
作者:康琴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24522
以上內容轉載自每日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