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記者,這次車險改革價格調整幅度夠大的,我剛收到的車險報價比上年便宜好多?!弊罱?,車主馮先生與《中國汽車報》記者聊起他的車,明年1月該續保了,前幾天接到經銷商的續保電話,一聽報價令他大吃一驚。今年他繳納的商業險為8717元,這次報價僅為3927元,便宜了一半還多。
9月19日,《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簡單來說就是16個字:費用降低、保額提高、險類拓寬、自主增強。車險綜合改革落地整一月,保險公司“按兵不動”、4S店有些焦慮、維修保持觀望、消費者最先受益,一場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車險報價混亂、中介利潤腰斬
車險綜改實施首月,最先暴露出的問題就是混亂。成都新元素汽車集團運營總經理鄧囿文直言,從這個月開始,車險報價特別混亂。因自主系數不一、各家報價策略不同,市場上出現了一車一價、一人一價、一日一價,甚至一時一價的混亂局面。
當前的車險市場正處于價格及政策調整頻繁的階段。由于各保險公司在改革初期都會根據車商、代理、電網銷等不同渠道,嘗試不同的自主系數和報價策略,因此出現了同一輛車相同車況,不同保險公司報價差異很大,同一家保險公司,不同時段報價差異也很大,不同保險公司或者同一保險公司不同渠道甚至能報出五、六種價格。
“這對我們4S店影響也很大,沒法給客戶報出一個統一的價格。如果現在的報價客戶不付費,一小時后保費價格可能又變了,可能上漲也可能下降,客戶只能碰運氣了?,F在的車險價格就跟股票一樣,隨時變化?!编囙笪母嬖V記者,這不僅給消費者帶來選擇困擾,也給保險公司、中介機構、代理人增加了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除了報價混亂,隨著保費規模的下降,4S店的保險代理費用收入也大幅降低。一位銷售中端合資品牌汽車的經銷商向記者大吐苦水,單車平均保險收益少了多達1000元,讓本已艱難度日的4S店更是雪上加霜。海聯慧豐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靳檁也表示,車險業務利潤的確有所下降,新車保費約下降30%,舊車保費約下降20%,手續費更是下降了幾倍,對經銷商的利潤影響的確不小。
具體而言,續保手續費往往有優惠,如果中介費率降低,經銷商給客戶的返點也相應下調,利潤影響還不是很大。但是新車銷售卻有很大沖擊,以南北大眾為例,交強險手續費率不變,新車商業險從原來的平均5000元下降到現在的不到4000元,收益也從2500元下降到幾百元,前后相差五、六倍之多。
靳檁進一步分析,本輪改革對獨立維修企業的保費收入也會有一定影響。作為代理渠道之一,維修廠以前多靠相對低的保費搶占市場,但現在手續費被收回到很小的幅度,特別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政策執行非常堅決,這對獨立維修企業的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進而還會波及到事故車理賠業務的推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獨立維修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店內保費規模下降,對于維修企業來說,意味著未來事故車的數量也在減少,這塊收入的下降可以想象。
■綜改長遠利好行業
最近,業內對于本次車險綜合改革抱以高度關注。記者本以為采訪過程中,行業各方參與主體會怨聲四起,但事實上,被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著眼長遠,普遍認為困難總歸是暫時的,本輪車險綜改推動行業向好的趨勢可以預見,也值得點贊。
上述獨立維修企業負責人就表示,本次改革對4S店的挑戰更大,獨立維修企業目前還多是持觀望態度,先看4S店有什么動作。保險傭金下降和定損折扣降低的確是客觀事實,但也蘊藏著不小的機會。本次改革之后,車險服務條款增多,對于維修企業來說,如果能把增值服務做好,接下來客戶的黏性會大大提升,這其實是一個利好消息,“雖然改革表面看起來沖擊不小,但對于看重客戶滿意度的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多機遇可抓。”
“這次綜改除了麻煩一點外,我覺得對4S店的利潤影響不是很大,經銷商還不至于叫苦不迭。”鄧囿文解釋,新車銷售多是將保險費用一起打包,如果保險費用降低,但新車價格會略有上浮,消費者總體付費差別不大。以前因為4S店保費比其他渠道要高,消費者在4S店購買車險還多有意見?,F在保費大幅下降,4S店車險價格與其他渠道相差無幾。在同樣價格的情況下,消費者反而會更愿意選擇4S店,畢竟出險后客戶更愿意到熟悉的店進行維修。從這個角度看,車險綜改對4S店是利好的。
靳檁對此表示認同。他判斷,新車銷售價格會逐步回升,以彌補經銷商在保險利潤上的損失。車險綜改對整個行業都是一件好事兒。對消費者來說,利好是實實在在的花錢少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盡管目前還不是很明顯,但在監管部門緊抓手續費上調的情形之下,未來盈利水平一定會得到改善。
從經銷商的角度來看,重要的合作伙伴——保險公司盈利水平如果得到改善,才會有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優化中,才有可能將客戶維護得更好,這些其實才是行業最急需的。對于車險綜改效果的判斷,不應該只站在4S店或者維修廠的角度,而是應該從行業的角度來審視。
“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定要盈利,短期內車險利潤的下降,尚沒有完全體現在新車優惠的減少上,但失去的利潤早晚會收回來,只是時間問題。當某個時間段產能降低,供求關系得到改善之后,價格會回調到新的平衡狀態,那時整個行業的生態就會變好,所以車險綜改的陣痛是必須要經歷的。行業生態向好,行業內的每家企業都會受益。”靳檁說。
靳檁進一步指出,獨立維修企業的狀況也是同樣的道理。保險公司是獨立維修企業的合作伙伴,以前給維修廠的定損價格相對于4S店偏低,因此維修廠可能會采購一些成本較低的備件,客戶的車輛維修水平也不一定可以得到保證,久而久之客戶會離開維修廠。但如果整個生態好轉,維修廠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也會成為受益者。“我很支持車險綜合改革,保險公司不達到合理的盈利水平,甚至不盈利,保險行業進步就會非常緩慢,無法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到提升和創新保險服務上面,這對整個汽車行業一定是不利的。”
■保險科技賦能綜改
面對陣痛期的挑戰,保險公司該如何積極應對?中介機構如何抓住機遇、凸顯價值?車險科技又該如何為車改注入新動力呢?車險數字化解決方案老牌服務商——熊貓保險科技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王剛判斷,一般情況下,經過和中介機構3至6個月的博弈,保險公司的價格政策和模式都將趨于穩定。
但這次改革正好趕在車險業績占比最重的四季度,年底追求銷量,預計新車價格兩個月內即會出現分水嶺,市場也會加速分化,也就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底,保險機構便能逐漸探索出一些適應市場的打法,調整方案也將逐步到位。與此同時,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和部分中介機構可能會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無法提供差異化服務模式等原因,慢慢退出車險市場,市場進入新的平衡。
王剛進一步指出,很多矛盾的解決需要依賴科技手段。毋庸置疑的是,車險科技公司將為車險綜合改革注入新的動力。一是為保險公司監控市場投放的保費策略,便于更好地實現一車一價;二是幫助中介機構有效拓展團隊,更方便快捷地報價、出單、業務管理;三是可通過AI業務訓練機器人、外呼機器人、電銷系統、續保系統及CRM系統等為中介機構科技賦能;四是為4S店提供續保提醒、客戶分級、DMS(汽車經銷商管理系統)及保險業務協同一體化,提升續保率;五是幫助保險公司通過精準客戶畫像及大數據進行精準定價;六是通過大數據進行智能定損、反欺詐及精細化經營。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目前保險行業的信息化其實是保險主體公司的信息化,而更多的銷售主體依然缺乏易用、高效的展業工具、管理系統等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但王剛堅信,車險綜合改革后,科技會在車險產業鏈,不論是承保、理賠、定價、服務等各個環節中扮演和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車險科技公司投身并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行業解決方案,助力行業數字化升級。
編輯:焦玥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郝文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0719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