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迪斯社交媒體賬號
一直將特斯拉視作最大敵手,甚至專門成立了“狙擊特斯拉”小組,大眾終于將槍口瞄準了特斯拉。
近日,大眾ID.4在中國首秀,雖未透露具體售價,但官方表示,長續航版本補貼后售價不會超過25萬元。并且,這款車已經在佛山和安亭工廠啟動生產,計劃于2021年初上市。
微妙的是,與ID.4同樣定位于純電動SUV<SUV的特斯拉Model Y,也將于2021年一季度交付。盡管官方預售價高達48.8萬元,按照特斯拉的套路,Model Y最終售價大概率會遠低于此。有分析師認為,隨著特斯拉國產化率不斷提升,Model Y售價有可能跌破25萬元。
大眾與特斯拉,分別代表傳統車企與新造車勢力,終于將迎來正面交鋒。
拼數據,Model Y略勝一籌
僅從車身尺寸比較,Model Y和ID.4恐怕難分伯仲。
Model Y定位于中型SUV,長寬高分別為4750mm/ 1921mm/ 1624mm,軸距為2890mm。
大眾ID.4定位于緊湊型SUV,雖然比Model Y小一個級別,但車身尺寸與后者相差并不太大。一汽-大眾ID.4 CROZZ長寬高分別為4592mm/ 1852mm/ 1629mm;上汽大眾光荷4 X則為4612mm/ 1852mm/ 1640mm,軸距都是2765mm。相比Model Y,光荷4 X甚至還要略高一些。
大眾ID.4 來源:大眾官方
從內部空間來講,特斯拉Model Y更勝一籌。特斯拉車主手冊顯示,Model Y前后排腿部空間分別為1.06米和1.029米;另據外媒報道,大眾ID.4前排腿部空間為1.04米,后排為0.96米。此外,Model Y可提供7座版本,ID.4僅提供5座版本。
核心零部件電池方面,Model Y搭載了與Model 3同款的21700圓柱形電池,在技術上比Model S和Model X的18650電池組要更加先進一些。官網顯示,Model Y長續航版本EPA工況續航為523公里,Performance高性能版續航為487公里。
ID.4采用的是寧德時代的NC811電池,能量密度高,支持放電最大功率260kW。在EPA工況下,其最大續航里程為402公里。
EPA能耗測試是現階段美國使用的續航里程測試標準。在EPA、WLTP、NEDC三種標準中,EPA工況下的數據最反映車輛的真實續航水平。從該數據來看,特斯拉Model Y的續航里程表現更出色。
Model Y 來源:特斯拉官網
Model Y的充電時間也比ID.4更短。Model Y搭載了特斯拉第三代超級充電技術,僅需15分鐘便可將電量從20%充至80%。ID.4將電量充至80%需要30分鐘。
綜合上述幾組數據,特斯拉Model Y要比大眾ID.4的產品力更強。不過,大眾似乎并不擔心。
大眾的產能、銷售優勢
對于ID.4的市場表現,大眾顯得信心滿滿。大眾汽車品牌CEO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aetter)日前表示,大眾ID.4所面臨的緊湊型SUV領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細分市場,非常看好ID.4未來的市場表現。
大眾是有這個底氣的。
MEB工廠航拍圖 來源:上汽大眾官方
作為全球汽車巨頭,豐富的生產制造經驗與強大的產能是大眾的一大優勢,尤其是相對于特斯拉而言。
大眾在華規劃的兩座電動汽車工廠——上汽大眾安亭基地和一汽-大眾佛山基地,年產能60萬輛。相比之下,特斯拉仍在為年產55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努力。11月9日,36氪獨家獲悉,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計劃生產約55萬輛汽車,其中,分配給Model Y的產能約為25萬輛。
并且,大眾可以利用現有的工廠,快速向電動車傾斜資源。大眾一位高管表示,到2022年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對8家工廠進行改造,專門生產電動汽車,并將MEB電動平臺授權給競爭對手,從而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
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計劃到2022年每年在全球生產約100萬輛電動汽車,以超過競爭對手特斯拉。
在ID.4中國首秀現場,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稱ID.4要“改變玩法”。支撐馮思翰的,除了強大的產能,還有南北大眾2000多家經銷商的支持。相比之下,特斯拉先后在北上廣深等21個城市開設了共112家體驗店及展廳。
銷售網絡的巨大差距,是特斯拉短時間內難以彌補的短板。
大眾的軟肋,特斯拉的利劍
當然,大眾還有一個軟肋:軟件。
對于大眾來說,在電動車市場想要延續行業老大的地位,優秀的軟件開發實力不可或缺。但大眾曾在軟件層面遭遇“絕對災難”。
去年12月,大眾首款電動車型ID.3由于遭遇大量軟件BUG,導致上市時間被迫延遲3-12個月。由于初期大眾在整體系統底層架構開發時太過于匆忙,導致各個模塊間經常不兼容,以至于整個系統比較卡頓。
所以此次推出ID.4,大眾在軟件方面下了一番苦心。據官方信息,ID.4不僅實現了全面互聯,基于新的E3電子架構,車輛還可以實現遠程升級。
由于上市時間更晚,未來大眾ID.4量產車型在車機系統上可能會得到進一步優化。
而這恰巧是特斯拉最擅長的領域。當大眾等傳統主機廠為軟件捏一把汗時,特斯拉已經開始享受軟件的商業價值。
來源:Unsplash
特斯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團隊一直是它的王牌。今年10月,特斯拉再次更新了FSD(完全自動駕駛)套件,并發送給美國極少數早期體驗計劃用戶。
隨后,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特斯拉FSD的價格將上漲2000美元,從8000美元提升至1萬美元。同時,馬斯克還表示,隨著該軟件功能越來越接近完全自動駕駛,如果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該軟件的價格還會提升到10萬美元以上。
盡管特斯拉并未在財報中單獨披露軟件業務的收入情況,但軟件業務的毛利率無疑遠高于整車銷售,未來隨著FSD的大量普及,軟件業務或許將成為特斯拉的重要收入來源。
ID.4是大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起點,Model Y則是特斯拉SEXY產品系列的最后一塊拼圖。傳統汽車巨頭能否撼動全球電動車霸主,較量才剛剛開始。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丁唯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1733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