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些年在一些中小城市,有一種低速電動車正在悄悄出現,這種車的最高時速能達到50到70公里,價格在1到2萬塊錢左右,用鉛酸電池驅動。因為比普通汽車廉價,而且還不耗油,這種低速電動車在某些三、四線城市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了。
然而,這種低速電動車卻并沒有獲得政策的支持。在工信部上周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規定,盡管將以純電動車為未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取向,但并不扶持低速電動車的發展。
低速電動車不掛號牌 違章嚴重
中午十一點,淄博市一家假期培訓學校門口,58歲的老徐站在他那輛白色的電動轎車旁邊等孫女放學,這輛電動轎車外形跟QQ汽車相似,老徐告訴我們,這小車便宜、不用上牌,不用駕照,挺方便。
老徐:這個車買的時候花了一萬兩千多,當時就是為了它省錢、不用燒油。還省事,不用掛牌子、也不用考駕照。俺一般平時就是接接孩子用用。充一次電能跑200多里地,最快能跑到50。
作者注意到,老徐的電動轎車確實沒有號牌,只是掛了一塊老年觀光車的牌子,他停車的地方是人行道,而其他來接孩子的機動車因為擔心違章拍照都停的很遠。低速電動車不能在車管所辦理注冊登記,因此在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交警楊軍在執勤中曾經多次遇到電動轎車違章的情況。
楊軍:它這種車一般都不掛牌子,違章的比較多。你比如亂停車,亂走車道,一會機動車道上跑,一會自行車道跑。而且現在這種車不算機動車,不需要考證,自己練兩天就直接上路。但是它一旦撞著人和機動車一樣嚴重。
不能購買保險 發生事故后無保障
因為沒有掛牌,這種低速電動轎車都不能購買保險,一旦出了事,只能自己負責。34歲的王麗萍曾經有一輛這樣的電動轎車,但是出了一次事故之后,她再也不敢開了。
王麗萍:拐彎的時候也沒注意看,和對面一個車撞了,人家那車沒什么大事,我這個電動車前蓋都變形了,這個車號稱是玻璃鋼,其實就是個鐵皮啊,安全性和汽車就根本沒法比。
工信部不支持低速電動車發展
對于低速電動車的種種問題,實際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起草前,工信部在09年就做了大量的調研,最后決定不支持低速電動車的發展,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講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蘇波:按照我們新的規劃里的內容,它應該不算我們要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但是按我們規劃上的一句話”純電驅動”,它是屬于純電驅動,但是它用的電池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或希望的一種高檔的、污染少的好管理的電池,或者未來有生命力的有發展潛力的電池。在規劃編制當中,大家比較多的意見認為由于低速純電動車技術水平低,不能代表國內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因而低速電動汽車不能作為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們規劃里所要重點支持的汽車支持來發展。
低速電動汽車企認為其存在多重優勢
在發展低速電動車方面,山東確實是態度最為積極的地方政府。山東省2010年就起草了《山東省低速電動車管理辦法》,對于國家政策該不該支持,那里的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表達了不同看法。唐駿歐鈴是淄博一家生產低速電動汽車的生產企業,公司董事長薛興震認為低速電動車還是有很多優勢。
薛興震:低速車它成本比較低,價格比較低廉,解決了這個排放問題,使用費用很低。
但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認為,低速電動車的存在并不是在解決減少排放的問題。
董揚:它解決的是沒車用的問題,它為什么會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對于汽車控制不讓進入的問題。我現在跟所有鼓吹低速電動車的人抬一個杠,如果我們把轎車項目放開,沒有人干這個,我認為都會干轎車去。
規范管理低速電動車迫在眉睫
對于低速電動車的爭議,中汽協秘書長董揚建議在一些城市搞一些試點,用實踐來檢驗一下它發展的如何。
董揚: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需要規范需要試點。我不贊成放任自流,放任自流會對資源環境產生巨大問題。所以我贊成要試點。
針對目前低速電動車的現狀,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雖然沒有納入發展規劃,但也不能讓它無所管制,規范管理迫在眉睫。
蘇波:現在在山東,在一些省里面,由于沒有經過國家的公告、審批,咱們不能說是合法,就是目前已經大批量的上市,而且地方政策支持在運行。它的生產的質量很低、布局很亂、安全性也很差,我是傾向于有管制的活,因為經過規范管理后至少比目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好,通過有管制以后進入一個規范的角度。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中國廣播網(北京)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94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