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特斯拉,是福還是禍?還記得特斯拉剛剛落戶上海時,坊間出現了兩種聲音。有人認為,特斯拉全資國產是引狼入室,無異于自毀長城;也有人說,這將鞭策國內車企進步,加速新能源事業的發展。從結果來看,特斯拉對中國車市既有沖擊,也有幫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銷量最能說明問題:特斯拉繼續引領中高端陣營,中國品牌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乘聯會零售銷量數據顯示,2021月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157.5萬輛,同比下降5.1%,環比下降3.1%;1-6月累計銷量994.3萬輛,同比增長28.9%。其中,新能源狹義乘用車6月銷量23.0萬輛,同比增長177.7%,環比增長22.6%;1-6月累計銷量100.7萬輛,同比增長220.9%。整體來看,車市大盤走勢符合季節性特征,新能源板塊漲勢強勁,市場結構進一步“由舊轉新”。
宏光MINIEV(參數|詢價)輕松奪冠
今年1-6月,宏光MINIEV(15.79萬輛)、特斯拉Model 3(參數|詢價)(8.48萬輛)和特斯拉Model Y(參數|詢價)(4.62萬輛)奪得新能源銷量前三名。宏光MINIEV的熱銷不僅對上汽通用五菱意義重大,還帶動了整個微型純電市場,為本土品牌開辟了新地盤。另一邊,輿論風波暫未對特斯拉銷量造成明顯影響,中高端板塊暫時沒有其他品牌能夠與之抗衡。
TOP15車型中有13款來自中國品牌,其中新勢力品牌占據6席,增長潛力可觀。按能源類型劃分,TOP15包括13款純電動車型和2款插電混動車型,純電動依然是是新能源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按價格劃分,8萬元以下和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較大,中間段位相對薄弱,銷量結構呈現“杠鈴型”分布。
五菱 宏光MINIEV(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在TOP15榜單中,純電動微型車占據了6個席位,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品牌的新能源發展策略。面對特斯拉這匹狼,中國品牌與之“硬剛”勝算寥寥,因而許多車企回歸通勤需求,打造適合國情的小車。幸運的是,新勢力品牌守住了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陣地,理想ONE、小鵬P7、蔚來ES6、蔚來EC6都交出了喜人的銷量成績單。
低補貼下的高增長
2019年前,新能源汽車對政府補貼依賴極強,屬于典型的政策導向型市場。2019年的兩次補貼退坡前,新能源市場終端都出現了“擠兌”現象,消費者在窗口期集中購車,需求嚴重透支,導致下半年銷量萎靡不振。好在經過2020年的考驗,新能源市場正快速走向成熟,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考慮到較低的補貼水平,新能源2021年上半年銷量著實令人欣慰。
今年1-6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00.7萬輛,同比增長逾兩倍。在高增速背后,低基數效應確實貢獻了一部分力量,但新能源本身的強勢增長促進作用更大,這從市場占有率便可看出。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在乘用車市場的占比僅為4%,2021年上半年則躍升至10%。與此同時,新能源的增長貢獻度不斷提高,憑借10%的市占率,貢獻了約三成的同比增量。
特斯拉Model Y門檻大幅下探,對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影響不容輕視。Model Y標準續航版換裝了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大幅降低,補貼后售價僅為27.6萬元。與運動取向的Model 3不同,Model Y定位于中型SUV,空間寬敞且功能性較強,受眾群體更廣泛。憑借525km的NEDC續航和27.6萬元的售價,Model Y標準續航版可謂殺傷力巨大,直接影響到20-40萬元預算的消費決策。
編輯點評:從2014年新能源民用化開始,至今已經過去了七八個年頭。從銷量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的確取得了長足進步,占據了乘用車市場約十分之一的地盤。稍顯遺憾的是,中國車企仍然盤踞在中低端市場,品牌向上受到制約,“彎道超車”無從談起。為老百姓打造國民車是好事,但長遠來看,這終究不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出路。想要成為真正的新能源強國,靠政策和基建還不夠,產品層面也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胡劭顏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51211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