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小米汽車正式落戶北京經開區,工廠總年產能可達30萬輛
11月27日,從北京亦莊官方公眾號上獲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自此,關于小米汽車總部選址塵埃落定。
簽約現場(圖片來源:北京亦莊)
根據協議,小米汽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并實現量產。
蓋世點評:此前所傳聞的工廠選址“北京+武漢”模式現已驗證了一半,或許我們可以繼續期待小米汽車第二工廠究竟花落誰家,是武漢?還是別處?
法拉第未來收到退市通知
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官方宣布,由于未能及時提交季度收益報告,該公司已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美東時間11月24日11點42分,法拉第未來股價下跌6.2%。
11月15日,法拉第未來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該公司將推遲公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以完成對其“披露不準確信息”的調查。在收到退市通知后,法拉第未來表示,該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董事會委員會,調查對其“披露不準確信息”的指控,所以該公司已經預料到會收到這封退市信。
法拉第未來表示,該公司希望最終能提交季度財報,但在委員會完成調查之前,無法給出具體的提交時間。
蓋世點評:從7月22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到現在,法拉第未來上市甚至未滿半年。
寶馬收購中華工廠恐生變?官方暫未回應
11月25日,有媒體報道,一位華晨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中華工廠被寶馬收購的事情已經被叫停,在中華車間的寶馬相關工作人員已經撤走。”
上述人士透露,近期一汽相關領導正與華晨集團高層會面,集團內部認為寶馬16.33億元購得中華工廠,“太便宜,內部不同意”。
為此媒體聯系到華晨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對方回應。
蓋世點評:或許換個角度想,除了寶馬,中華還可以將工廠賣給誰?是留著自產,還是有愿意付出更高價格的買家?
花“1個小目標”,萬達在珠海成立汽車公司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11月22日,萬達汽車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萬達汽車”)成立,經營范圍包含汽車新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機動車充電銷售等,注冊資金剛好是王健林的“1個小目標”,1個億。
萬達汽車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相關信息,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股東信息來看,萬達汽車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泰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與此同時,萬達汽車的法定代表人曾茂軍,系珠海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目前還是萬達文化集團總裁兼萬達影視集團總裁。
蓋世點評:當新勢力帶動車企營銷模式顛覆,廠家直營逐漸成為主流,萬達的第三方服務真的走得通嗎?
進軍歐洲!長城汽車歐洲總部落地慕尼黑
11月22日,長城汽車官方宣布,其已于11月18日正式在慕尼黑開設德國子公司并設立歐洲總部,作為開拓歐洲大陸市場的中心。
長城汽車德國子公司暨歐洲總部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據悉,長城汽車歐洲總部的職能將涵蓋研發、銷售、管理等,其中,研發將集中在整車集成、車輛部件開發、電子動力系統平臺開發和集成、智能駕駛和車聯網等領域。關于慕尼黑團隊的組建,長城汽車方面透露預計到2022年初,總人數將增加到近300人。
而長城汽車此前曾在2021年慕尼黑車展上展出智能車型WEY Coffee 01和ORA Cat兩款車型,且即將開啟預售,首批車輛將于2022年上半年正式交付。同年,長城汽車品牌體驗中心計劃在慕尼黑和柏林開放,作為長城汽車與客戶的核心接觸點。
蓋世點評:車企出海節奏加快,歐洲成為了本土汽車產業相關企業搶占的下一個重要戰地。
靴子落地,無人駕駛出租車可以收費了
1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許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
圖片來源:北京亦莊
據悉,這兩家企業將在北京亦莊投入不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可采取市場化定價機制,但是必須要在向乘客明確收費原則、支付方式等信息的前提下,才可以開啟體驗收費服務。
與此同時,商業化試點的配套管理政策——《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同步出臺,標志著無人駕駛在國內正式從技術常態化測試邁入商業化模式驗證階段。
蓋世點評:Robotaxi全面商業化或正式進入倒計時。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6236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