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起訴蔚來侵犯其商標權
6月16日,路透社援引德國《商報》的報道稱,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品牌已在慕尼黑法院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蔚來汽車提起訴訟,指控其侵犯奧迪的商標權。
本田索尼敲定電動車合資協議,各持股50%
6月17日,本田汽車與索尼集團宣布,雙方已簽署一項合資協議,將成立一家新合資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合資公司將于今年成立,雙方各持股50%,目標是在2025年開始銷售電動汽車并提供移動出行服務。據悉,這筆交易還有待監管部門批準。新公司預計將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銷售汽車。
馬斯克被控進行狗狗幣非法傳銷
6月16日,一名狗狗幣投資者起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指控他進行非法傳銷,兜售狗狗幣并推高其價格,隨后又讓狗狗幣價格暴跌,該名股東要求馬斯克賠償2580億美元。
特斯拉將招聘職位削減14%
自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警告對經濟形勢感到擔憂、公司需要裁員后,特斯拉已將其招聘職位削減了14%。根據Thinknum Alternative Data提供的數據,特斯拉網站上的招聘職位列表數量從本月初的5,855個下降到5,011個。
豐田6月和7月將暫停更多日本生產
6月16日豐田汽車公司表示,由于半導體短缺及其一家供應商內部爆發疫情,該公司計劃在6月和7月再次暫停日本工廠部分生產。豐田現在計劃6月份在全球生產75萬輛汽車,較原計劃下降約12%。這是豐田第三次調整6月份產量計劃,該公司沒有透露7月份預期產量。
Stellantis在美發起兩起召回,涉及25.6萬輛汽車
Stellantis將在美國召回大約256,404輛克萊斯勒汽車,這些車輛存在可能影響燃油供應或后視鏡顯示的安全缺陷。此外,Stellantis稱,召回可能會影響美國境外逾24.8萬輛汽車,包括60,287輛加拿大汽車和188,418輛北美以外的汽車。
俄羅斯總統:需盡快出臺新計劃支持國內汽車業
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命令政府迅速拿出支持國內汽車行業的新措施。自俄烏局勢升級以來,俄羅斯汽車行業的銷售受到重創。歐洲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5月份俄羅斯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了83.5%。
法拉利公布電氣化戰略
6月16日,法拉利首席執行官Benedetto Vigna公布了該公司的電氣化戰略。法拉利將投資約44億歐元開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到2026年,電動汽車將占其產品組合的60%。該公司還將重新改造馬拉內羅工廠,以生產電動汽車和組裝電池模塊。第一款純電動法拉利將在三年內上市。
美國車橋高管:沒有出售公司流程
6月15日,美國車橋制造公司的一名高管表示,“暫時沒有出售公司的過程”,再次回應了此前的一份報道,該報道稱該公司正在研究出售公司。
歐洲汽車銷量連跌11個月
6月16日,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表示,今年5月,歐洲新車注冊量為948,149輛,同比下降12.5%。由于創紀錄的通脹率、消費者信心下降以及供應鏈長期中斷,歐洲新車銷量連續11個月下滑。
大眾美國CEO:電氣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
6月16日,大眾汽車美國地區首席執行官表示,美國在提高電池產量以促進向電動汽車的轉型方面面臨重大挑戰,包括吸引熟練工人、開采關鍵金屬以及供應鏈問題。
保時捷將以8000萬美元解決美國一項集體訴訟
法庭文件顯示,大眾汽車集團和旗下的保時捷公司同意以8000萬美元就美國一項集體訴訟達成和解,該訴訟指控保時捷對其美國50萬輛汽車的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數據進行虛假宣傳。
Nikola考慮自主生產電池包
6月16日,電動卡車制造商Nikola 的首席財務官Kim Brady表示,該公司正在“評估”各種選擇,以便在2024年自主生產電池包。
VinFast四名高管離職
越南電動汽車初創公司VinFast表示,該公司四名高管離職。在此之際,VinFast正準備開始在北卡羅來納州建造一座價值40億美元的工廠、在加州開設第一個展廳、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并尋求美國政府的融資。
Lyft因在IPO前隱瞞安全問題被索賠2500萬美元
Lyft公司已與股東達成250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以解決對該公司在2019年首次公開發行前隱瞞安全問題的指控。
密歇根州眾議員:很多美國人買不起電動汽車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要想在美國實現雄心勃勃的電動化目標,就必須讓更多消費者買得起電動汽車。但美國密歇根州民主黨眾議員Debbie Dingell表示,目前,電動汽車“對很多美國人來說都負擔不起”。
Blink Charging同意以2億美元收購SemaConnect
電動汽車充電站開發商Blink Charging Co.同意以2億美元收購北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制造商SemaConnect Inc.。Blink表示,此次收購將為其業務增加近1.3萬個充電樁和3800個網點。
德國鋼鐵工人工資大幅上漲
德國最大的工會表示,已為該國西北部的鋼鐵工人爭取到6.5%的加薪,為30年來最大的加薪幅度,這為金屬和電子行業即將舉行的工資談判奠定了基礎。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占亞娥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777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