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究竟有多強?上半年,比亞迪在國內共賣出了568263輛車,占到了上半年新能源市場的27.18%,銷量幾乎是二到五名五菱、特斯拉、奇瑞以及埃安的總和。在國內有著如此碾壓實力的比亞迪顯然不滿足于在國內市場的統治,“出海”已經成為了比亞迪重要的戰略目標。就在前段時間,比亞迪官方正式宣布進軍日本市場,首批車型將在2023年1月正式開賣。
根據官方消息,比亞迪暫定先在日本市場銷售3款車型,分別是SEAL(海豹)、ATTO 3(元PLUS)、以及DOLPHIN(海豚),這3款車都是基于比亞迪e平臺3.0打造的純電動車。其中,元PLUS將在2023年1月份開賣,海豚則會在2023年中旬在日本上市,目前國內剛剛上市的海豹,則要等到2023年年底才會正式在日本市場銷售。
日本新能源市場就是個“弟弟”
日本一直被視作“進口車禁區”,主要是日本本土品牌眾多,競爭非常激烈。并且在日本擁擠的人口密度下,進口車型很難能適應日本消費者的用車習慣,再加上日本本土車企所推出的傳統車型產品競爭力足夠強勢,也就造成了一些傳統的國外品牌無法打開日本的汽車市場,最終慘淡退出。
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就不同了,整個2021年,日本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4.5萬輛,這其中還包括插電式混動車型。而在純電動車領域,日本2021年純電動車總銷量不到2萬輛,僅占總銷量的0.45%,并且其中光是在日本大搞特價的特斯拉就賣了5200輛新車,占比超過30%。
要知道,2021年中國市場僅純電動車銷量就有291萬輛,占到乘用車總銷量約11%,而這還沒算上插電式混動車型。所以從全球來看,日本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都是倒數。
比亞迪直插豐田大本營
雖然在燃油車時代外國品牌很難打入日本市場,但日本車企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實在是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產品,也正是這樣的市場結構才給了比亞迪機會。要知道,過去十年里日本市場最暢銷的電動車是日產聆風,最新款車型也只提供了270km和385km(均為WLTP工況),這種水平放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里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而且,日本的電動車售價非常高,據悉,續航不到300km的本田Honda e,在日本本土售價就要約合人民幣30萬元。總結下來就是產品力不行,還貴的離譜,這也能說明日本電動車銷量為什么這么低了。
而比亞迪則不同,以最先在日本上市的海豚為例,這款兩廂小車續航為301-405km,國內售價區間10.28-13.08萬元。由于日本對進口車是不收關稅的,所以理論上海豚依然可以在日本賣現在的價格,更何況比亞迪向來是把能給的配置都統統堆滿,再加上智能化的加持,這對于日本本土的電動車來說更是堪稱降維打擊。而這樣的產品放在日本的消費者面前,他們哪見過這種陣仗。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在加緊銷售網絡的鋪設。此前比亞迪就已經在日本成立了乘用車銷售公司BYD Auto Japan(橫濱市),并進行銷售網的建設,提供客戶支持、充電及售后等服務。新公司社長東福寺厚樹表示,計劃到2025年在日本全國開設100多家專賣店。
不過,這也不是比亞迪第一次進入日本市場,2015年比亞迪的純電動大巴就已經在日本的公路上行駛,也成功打開了日本市場,并且比亞迪大巴已陸續駛進了沖繩、福島、巖手、山梨、東京以及長崎等日本多地。目前比亞迪已經拿下了日本商用純電大巴市場70%的市場份額,具有一定的基礎,并且有計劃在2030年投入4000輛純電動公交車。
而且,日本政府也正在規劃目標,最晚到2035年,要實現所售新車全部為電動汽車,但不排除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相對于日本政府定下的目標,日本車企雖然在傳統燃油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但電動汽車卻是他們的短板,這無疑也給了比亞迪機會。并且比亞迪已經在中國這個新能源最嚴苛的市場取得成功,有了豐富的經驗,此時進軍日本電動車市場,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同時,在日本這種成熟市場搏殺,對于比亞迪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也非常有幫助,如果能夠在日本建立起品牌聲譽,這會讓比亞迪更容易將觸角伸向歐洲或者美國。甚至在國內本土市場,也會形成一個比較高端的形象。
日本甘心將核心產業拱手相讓?
比亞迪汽車進軍日本,日本媒體也十分重視,日本汽車媒體驚呼這次BYD這次進軍為“乘用車的黑船來航”(黑船指1853年強迫日本打開國門的美國佩里號軍艦。)汽車更是日本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占整個日本工業的40%多。那么問題來了,日本的汽車產業如此重要,為何日本還要讓比亞迪汽車進入日本市場?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汽車產業繼續保持近15%的高增長率。而日本汽車產業的“黃金時期”基本持續到20紀80年代中期。此后,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但出口依然強勢,推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
如今,日本的汽車產業依然十分強勢,畢竟日本還有豐田這個全球銷量第一的品牌,但豐田集團也被譽為對純電動汽車最不感興趣的車企,而且沒有之一。作為“反電”第一人的豐田話事人豐田章男,他曾經以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的身份炮轟“轉型純電動會摧毀日本經濟”。
豐田章男說出這樣的話是有原因的,畢竟豐田在混合動力以及氫能源技術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不能因為純電動車就否認此前積累的技術壁壘。如果要發展電動車,就等于革豐田的命,人家當然不同意。況且,豐田章男對于“轉型純電動會摧毀日本經濟”也并非危言聳聽,畢竟豐田集團太過于龐大,如果豐田轉型電動車失敗,將會對日本的汽車產業造型非常大的打擊,這直接關乎到日本的經濟發展。
可這幾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都迎來了強勢發展,競爭對手們紛紛開始轉型,堅守混動和氫能源的豐田幾乎成了另類,而且豐田自己也明白純電動已經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入局也只是早晚的事。最終豐田還是沒頂住壓力,現在也想著要轉型電動車。但時間不等人,機會同樣不等人。日系車幾乎錯過了電動車品牌積累、技術積累、用戶積累最好的時間段,等到日系車反應過來時,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推動日本電動車的發展,讓比亞迪、特斯拉等一眾電動車公司進入日本市場,短期來看日本汽車產業要承壓,但長期來看,比亞迪等電動車廠商的入場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形成良性競爭,最終還是雙贏的局勢。
鈴木、謳歌敗走中國 比亞迪在日本會不會也有水土不服:
雖然目前日本本土的新能源車市場遠不如國內競爭激烈,并且前景看似美好,但日本人目前對純電動車的態度仍有所保留,要知道有著品牌與產品力加持的特斯拉去年也就賣出了五千多輛。再加上當地的充電條件、用車環境也沒有達到國內市場這樣成熟,以及日本本土還有K car這類更符合國情、有政策支持的小車在,比亞迪前期想要在日本掀起大風大浪貌似并不容易。
但要說比亞迪會遇到鈴木與謳歌在中國這樣的境遇,那多少有些擔心了。因為對于日本政府而言,比亞迪在日本有著不可替代性。日本本土的車企在純電動方面實在是不爭氣,如果日本政府想要在2035年實現售賣新車全部為電動車型的話,僅僅依靠本土車企太難了。
主要是如今的日本車企在本土的日子過的太舒服了,躺著就能掙錢誰還愿意投入大把的經費研發那個不確定的“未來”呢。曾經“昭和男兒”的熱血斗志都消耗殆盡,如今硬生生的將自己活成了“平成廢柴”,還一個個的躲在自己的“小確幸”中。
所以想要刺激日本車企重新燃起斗志,就必須找一個足夠強的對手讓他們追趕。很顯然,在純電動領域,比亞迪確實比目前日本的那些車企強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總的來看,比亞迪也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但要說比亞迪會敗走日本市場,那或許不太可能。
中國新能源大規模出口海外已成定局
比亞迪乘用車以純電動身份正式進入日本市場,看似大膽,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中國既是多年來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如今也即將成為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之一,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同比增長超過三倍,達到31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121.8萬輛,同比增長47.1%,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出口量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依舊是亮點,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整車合計出口36.22萬輛,同比增長1.3倍,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6.6%,更為重要的是,部分企業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功進入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和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近10家中國車企向歐洲出口新能源車型,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占到歐洲電動汽車總銷量的10%。中國汽車產品力、品牌力穩步提升,并且在供應鏈端擁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此外,世界其他國家汽車由于產能不足,成品車庫存嚴重缺貨。所以在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還將有更亮眼的表現。
編輯總結: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在2007年的時候就放出豪言:"2015年比亞迪要在汽車行業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要做到世界第一。”就今年上半年來看,這兩個第一比亞迪都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了。但比亞迪雖然成功干掉特斯拉拿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但其主要市場還只是國內,市場結構過于單一。不過,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內。國內市場處理好之后,走出去就成為了必然。
如今,那個依靠模仿豐田起家的比亞迪,已經打入了豐田的老家。這放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比亞迪不僅做到了,而且大概率還會做的很好。就日本目前電動車的使用環境,雖然比亞迪前期或許很難出現爆火的情況,但從長遠來看,隨著日本電動車用車環境的優化、政府的扶持以及日本消費者對于電動車接受程度的增加,比亞迪絕對有實力在日本闖出一片天。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羅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81518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