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10時,德州微排國際酒店會議中心。隨著紅綢被徐徐抽開,造型別致的兩輛電動轎車,吸引了現場千余名中外客商好奇和驚訝的目光。
推出這兩款電動轎車的德州富路車業的董事長陸付軍竭力掩飾著興奮,但臉上也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他告訴作者:”盡管低速電動汽車還因為產業標準缺失而面臨著身份上的尷尬,但是既然已經上路了,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電動汽車都要信心十足地探索前行。”
”富路車業的處境,是山東乃至全國電動汽車業的縮影。產業標準的缺失,或許只能靠市場機制來解決。”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魏學勤分析說。
消費者和市場的選擇
”低速純電動汽車一方面未被國家汽車標準承認,歸屬未定,充滿爭議,另一方面則以其全新的生命力擁有著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基礎,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存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這樣評價中國電動汽車當下的生存狀態。
來自中國經濟之星研究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多數城市人們的上班距離不超過20公里,而且在中國城市里,車速也很少能達到60公里/小時。低速純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性能較好、廉價型低費用的清潔交通工具,以其強大的價格優勢和普適性,成為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和鄉鎮以及條件允許的農村百姓上下班、出門和接送孩子上下學等的代步工具。
有關調查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目前有超過5億輛自行車和近8000萬輛兩輪摩托車、近5000萬輛電動自行車,三者相加的總數超過6億。
”這個人群中的大多數至少目前不可能對傳統汽車有強烈的需求沖動,但是他們依然有乘用舒適便捷的機動車出行的權利和合理需求。”魏學勤說。
”消費者心里大多有這樣一筆賬:每公里運行成本,一般燃油汽車是0.8元,一般電動汽車是0.3元,而小型低速電動車只要0.03元。以一年跑2萬公里計算,可以節省9000元,”魏學勤分析說,”市場經濟時代講究的是性價比,什么樣的人群買什么車好,消費者自然心里有數。任何為這個龐大的人群改善交通條件的努力,都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同時也應當為政府所樂見并予以政策支持。山東低速電動汽車的興起和受歡迎,很大程度上說明這種汽車滿足了市場需求。”
”涉足電動汽車12年的經歷,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低速純電動汽車在中小城市和農村有廣闊的市場,是消費者和市場選擇了低速和低配置,而且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實現了大規模推廣,”陸付軍對導報作者說,”有技術未必有市場,有市場必有新技術。我們希望消費者明白:低速未必是低技術、低品質、高污染,更希望國家不要因此對電動汽車業另眼相待。”
過早出標準未必是好事
據業內一家調查機構提供的統計數據,到2012年11月底,山東省電動車企業已經達到100多家,產量10萬輛,連續多年增長速度超過4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動汽車業大省。
”這種爆發式增長的勢頭所呈現的,是山東省正在探索一條通過低端創新啟動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或許將為解決電動汽車在中國所面臨的 名分尷尬 ,提供一定的啟示。”魏學勤說,電動車業的”山東模式”,昭示了市場和技術創新良性互動、報酬遞增這一發展道路的可行性。
潛在市場需求能否釋放,不僅取決于產品和技術的成熟程度,還取決于產業政策和環境的改善。
魏學勤介紹說,山東省遵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近年來積極實施制度創新和變革,通過建立聯盟、制定標準、抱團發展、協同創新和政府采購等舉措,初步探索出了”在發展中規范和在規范中發展”的產業管理和發展思路。山東省從2010年開始,在全省17個市廣泛建立了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將2012年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創新升級年”;前不久,聊城、德州、濟寧、淄博、濰坊5個試點城市還對低速電動車給予上牌上路……
陸付軍說,他很慶幸他的企業在山東,能夠擁有這樣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和政策環境。但他依然坦承,有些困惑不是在山東一省之內就可以完全解決的。
比如,汽車企業產品一要進工信部的產品公告,二要上公安部的牌照。但是由于低速電動車的名分”特殊”,在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等方面,爭論還在曠日持久地進行著,以至于至今尚沒有生產準入、上牌照等要求,這讓像富路車業這樣執著于高品質低速電動汽車的企業一方面不堪行業同質化激烈競爭之苦,另一方面還要忍受著電動汽車身份的尷尬所帶來的種種市場瓶頸。
導報作者注意到,為了突破身份的尷尬所帶來的市場瓶頸,省內頗有一批電動汽車廠家正試圖通過與傳統轎車企業合作的方式,繞過有關規定,讓電動汽車堂而皇之地上路。
” 先有產業,后有標準 是我國乃至世界工業發展的一個不成規律的規律。我們更希望通過市場的競爭來決定產業未來的出路和狀態。”魏學勤說,對于電動汽車這樣一個新興的而且技術進步很快的產業而言,過早地出臺標準和過多的政府干預,未必是好事。他認為,在行業標準出臺之前,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有足夠多的事情可做、要做。
他希望業內同行先把市場做起來,一方面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困擾產業發展的產業門檻低、同質化競爭、品牌集中度低等亂象或將一 一化解;另一方面,有了市場地位,產業自然就有了話語權,名分的尷尬也將迎刃而解。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經濟導報
作者:牟德鴻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84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