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工業史上最成功的超豪華品牌之一,它以制造跑車及參與各種賽事而聞名。同時,作為大眾集團旗下的超豪華品牌,十多年前曾對大眾集團發起“蛇吞象”式收購,又被反向收購,再到今天被剝離出來獨立上市,它將創造歐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估值或高達85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車企。
歷經多次上市傳聞后,這次動真格了。
它就是保時捷。
2022年9月5日,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確認,將在9月末或10月初進行保時捷股份公司(AG)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登陸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投資界中已有多名大佬準備參與保時捷IPO,潛在的投資人有普信集團、卡塔爾投資局,以及紅牛公司創始人迪特里希·馬特希茨,歐洲首富、LVMH集團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作為汽車行業最掙錢的廠商之一,保時捷上市后,將籌集到一筆巨額資金,幫助其完善產品線,并完成至關重要的電動化轉型。
盡管創紀錄的通貨膨脹和能源危機導致歐洲股市暴跌,保時捷的估值依然在600億至8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173億-5911億元)之間,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保時捷上市,可謂是一場富人的游戲,也是一場資本的盛宴。
一、保時捷有多賺錢?
· 利潤蛋糕制造者
根據公布的財務數據,保時捷2021年的收入為33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78億元),營業利潤5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5億元)。作為參考,大眾集團2021年的收入是2502億歐元,營業利潤193億歐元。保時捷在2021年為大眾集團貢獻了13%的收入,27%的利潤。
大眾旗下有多個超豪華品牌,除保時捷外,蘭博基尼、布加迪、賓利等也都是耳熟能詳的超豪華品牌,這其中,保時捷雖然不是最貴的,但卻是最賺錢的,其利潤率高達16.5%。要知道,保時捷僅僅以30萬輛車的銷售成績,就實現了53億歐元的利潤,平均一輛車能賺1.76萬歐元(約人民幣12萬元),這個盈利能力,真的是屈指可數。
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作為超豪華品牌立世,但保時捷卻是一個能夠靠“走量”而立足的超豪華品牌。尤其在中國市場,從來不缺乏不滿足于BBA的消費者。這樣的市場策略,讓保時捷能夠同時兼顧利潤率和銷售量,于是乎,利潤的蛋糕越來越大。
· 疫情加速野蠻生長
近年來,全球遭受疫情影響,國內多地經濟放緩,數車企以及后市場、供應鏈市場等都受到了波及和牽連,但保時捷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你可知道,2021年竟然是保時捷歷史上銷量最好的一年。在這一年,保時捷首次突破3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11%;在這一年,中國市場交付近9.6萬輛,同比增長8%;在這一年,保時捷911(參數|詢價)車型創下了銷量紀錄;在這一年,保時捷的年收入增長了15%,營業利潤增長了27%,凈現金流增加了15億歐元,達37億歐元。
如今,2022年已過2/3,而保時捷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34.8億歐元的營業利潤,速度已遠超去年。
可以說,疫情并沒有影響到保時捷,相反,疫情反而加速了富人越來越富。而富人的消費習慣,也保證了保時捷的銷量。雖然在稀有性和豪華性上,保時捷比不上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等一眾超豪華品牌,但是它所面向的目標人群、定價策略,品牌溢價等,是其他超豪華品牌所不能比擬的。
二、誰在為保時捷瘋狂買單?
· 跑車中的“走量”車型
1931年,保時捷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經典車型保時捷911,從1963年誕生至今,熱度未減。此外,如除了保時捷718(參數|詢價)、Cayman等也都是聞名于世的著名跑車,深受全球消費者追捧。2021年,保時捷911共交付了3.8萬輛,在全世界跑車中可謂“走量”車型。
· 嗅到了SUV的紅利
時間來到了2002年,保時捷似乎也看到了SUV的市場紅利,隨即在日內瓦車展上發布了卡宴車型。雖然推出后市場反應褒貶不一,但是迅速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喜愛,成為保時捷最走量的車型,銷量的支柱。也是從卡宴開始,保時捷的目標客戶發生了變化,從跑車拓展到家庭用車,市場空間徹底被打開。
隨著SUV市場向好,保時捷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款SUV車型Macan(參數|詢價)。約55萬元人民幣的起售價,更是直擊消費者的心底,刺激了無數車迷追求保時捷的夢。雖然Macan被外界質疑為一臺“精裝修”的奧迪Q5,但是前所未有的售價,以及保時捷的品牌魅力,決定了Macan依舊是一款走量的車型。
2021年,保時捷在全球范圍內總共交付了30萬輛新車,其中最暢銷的車型是Macan,有8.8萬輛;其次是卡宴,8.3萬輛。這兩款車的銷量加起來,在保時捷所有車系中占了超過一半的份額。2022年上半年,保時捷全球交付量為14.6萬輛,其中卡宴4.2萬輛,Macan3.8萬輛,合計占比過半。
· 電動化轉型
保時捷在電動化轉型上非常果斷,也非常成功。2019年,第一款純電動跑車Taycan(參數|詢價)發布,這是全球第一款系統電壓為800V的量產純電動汽車。2021年,Taycan在全球一共交付了4.1萬輛,在保時捷總銷量中占比13.7%,甚至超過了911車型。在中國市場,Taycan長期霸占50萬元以上豪華電動車交付榜單,并奪得2021年中國50萬以上豪華電動車銷量榜的冠軍。
· 中國市場貢獻巨大
說到中國市場,保時捷可以說穩穩地拿捏住了中國市場的需求。2015年奧博穆出任CEO后,保時捷的年銷量從2015年的22.5萬輛逐年上升,并于2019年突破28萬輛。2021年,中國在保時捷全球總銷量中已達到占比三成。中國是過去連續七年來,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同時,從產品力來說,中國汽車市場仍處在SUV的紅利期,兼顧品牌和實用的SUV車型,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與需求,保時捷恰好滿足了這一切。
三、憑什么值850億美元?
保時捷上市的消息在網絡上傳開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社交媒體轉發了消息,并附上了法拉利的財務數據,將其模式總結為:“開創一個全新品類,高價格高利潤高壁壘高端受眾和全球化,還可以共享平臺化”。
保時捷上市,為什么要提及法拉利?這兩家公司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
2015年,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將法拉利剝離上市,以獲得巨額資金,償還菲亞特的債務。法拉利上市后業務發展良好,股價飆升,如今市值約386億美元。而保時捷欲復制法拉利當年的方法,從大眾集團脫離出來獨立上市,且在IPO規模、募資金額上還要遠超前者。
保時捷上市估值或高達850億美元,這個估值將在全球車企中僅次于特斯拉、豐田、比亞迪和大眾。如果保時捷上市后股價再漲,將很可能超過大眾集團。
正如前文所言,優異的市場表現、良好的財報數據,以及在電動化方面的提前且積極的布局,都會抬升保時捷在資本市場的估值。
四、上市后會有哪些改變?
· 有更多的錢去做純電
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兼保時捷CEO奧博穆表示,此次IPO將為保時捷打開新的篇章,并擁有更大的獨立性。集團首席財務官(CFO)安特利茨認為,保時捷IPO將為集團的電氣化轉型提供資金,并帶來明顯的推動力。
其實在100萬元以內的純電動車市場,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加在一起,消費者能選擇的產品并不多。除了高合HiPhi X(參數|詢價)、特斯拉Model S(參數|詢價)和Model X(參數|詢價),剩下的選項就是Taycan(參數|詢價)了。而100萬以上的純電市場,Taycan更可謂一支獨苗,這也讓保時捷在豪華電動車賽道搶占了先機。
未來,保時捷將基于PPE平臺打造純電Macan(參數|詢價)車型,并計劃在2023年正式上市;2025年左右將718轉型為純電版跑車。
今年9月在接任大眾集團CEO后,奧博穆也一并承接了集團轉型任務。根據“2030 NEW AUTO”戰略,保時捷計劃向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投資150億歐元,預計到2025年,純電及插混車型的銷量將占到整體銷量的一半;到2030年,純電車型的比例計劃達80%以上,并實現碳中和。在供應端,保時捷新成立的合資公司Cellfore,預計在2024年實現批量生產電池,并與合作伙伴一道建設自有充電基礎設施。
· 重塑與大眾的錯綜關系
成立于1931年的保時捷,至今已有91年的歷史,與大眾集團著錯綜復雜的股權關系,也是此次IPO外界關注的重點。
2005年,保時捷已經暗暗買入了大眾汽車19%的股份,到了06年,更是達到了27.3%,保時捷已經成為當時大眾最大的股東。隨后遇上全球金融危機,保時捷被“反收購”,品牌歸入大眾集團。
保時捷雖然成為大眾旗下子品牌,但這兩家公司的股東卻存在著重疊和交叉持股情況。據此次IPO框架協議,擁有大眾31.4%股權和53.3%投票權的保時捷控股公司(SE),將購買保時捷(AG)25%加一股普通股,比優先股的配售價高出7.5%。而控制大眾集團的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將獲得保時捷具有否決權的少數股東地位。
大眾將保時捷獨立上市,必須先將內部的派系關系梳理清楚,各方利益達成共識,才能讓每個派系都有機會從中分一杯羹,這里免不了談判和妥協。
全文總結:相較兩大家族對集團和保時捷的控制欲望,保時捷IPO帶來的一些列連鎖反應更像是一個附屬產物。而保時捷上市,對于中國市場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目前來看,在百花齊放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中,肯定有屬于保時捷的專屬位置,但中國市場能在保時捷的電氣化轉型中,貢獻多少價值,發揮多少作用,仍然在于后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離開中國市場,保時捷的電動未來或許要打個問號。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沈達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85518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