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中國區副總裁、智駕體驗及高階智駕解決方案業務負責人馬特(Reimann Mathias)進行了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馬特表示,2021年,博世整合了20年ADAS方面的實踐,成立了新的事業部,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跨域功能,現在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使用了一些新的功能,所以我們有了智能駕艙,建立了一個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同時在中國也成立了相關的部門來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馬特認為,原則上博世還是主要專注于行車功能和泊車功能。他表示,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泊車的輔助系統,慢慢過渡到用戶界面等等。還有遠程泊車功能,在2020年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機來泊車,這也是互聯車的一個功能,除此之外我們很快在今年推出基于單車智能的代客泊車。另外我們有緊急剎車功能在14年就在中國上市,這是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剎車,同時我們還有在中國有自動變道輔助,在2020年有高速領航輔助,在2024年會上市城市領航輔助的功能。
馬特還坦言,目前我們從L1到L2++、L3、L4可能都會有陸續的自動駕駛技術。去年我們就上市了中間件的功能,今年我們已和合作伙伴進一步深度的合作,來更好的了解整個功能鏈條,來更好的提供用戶的體驗,這樣用戶可以更好的感知并且可以信賴我們ADAS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博世,我們是軟件開發數據閉環的一個鏈條,我們會把不同的算法帶到車中,之后進行不斷的測試,這就是一個完全的閉環:
1、從AI的角度來說,在整個AI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以及AI如何能夠對整個汽車行業做出推動和發展,我們也需要進行廣泛的學習,我們也要進一步加速并且進一步趕上技術研發的速度,把更好的技術、更好的帶到路上,我們也和中國市場上的、以及國際市場上的領先的車企進行成功的合作。
2、從AI的感知,AI感知將科研與工程結合,來幫助我們研發ADAS技術。在博世我們和大學有非常強的合作,我們在博世內部也有非常強有力的軟件工程團隊和研發團隊。
3、本土化,本土化意味著在歐洲的AI網絡、美國的AI網絡可能在中國就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受用,所以比如說在泊車的應用系統當中,我們需要當地的數據,我們也需要更好的了解在本國的一些交通情況,所以我們博世中國的團隊就專注中國市場來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問題,來提供本土化的這些技術和解決方案。
4、需要更好的有多元能力的整合,比如說檢測技術,比如說對于一些零部件等等這些研發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進一步整合用戶的體驗,用戶需要從ADAS技術當中獲得什么樣的技術支持和技能。
同時,馬特認為公司正在面臨四個挑戰:
1、我們作為Tier1,需要了解客戶以客戶為中心,我們也要把先進的功能帶給客戶,讓客戶感受到安全以及各種技術功能的安全是關鍵的關鍵。把ADAS的各種功能和技術帶到終端客戶非常重要,因為如果用戶不使用,再好的功能和技術也是浪費。
2、要更好的了解本土市場,我們要依靠本土的合作伙伴來了解本土市場,不能夠完全靠自己研究本土市場。
3、要處理復雜的系統。
4、更加新的系統的快速落地,我們要把創新快速的落地實施,因為在汽車ADAS創新領域它的三到五年的一個研發周期不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我們現在也非常關注概念驗證快速的把創新落地帶到中國市場。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馬振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895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