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的車市因為價格戰好不熱鬧。這邊“直降9萬元”,那邊“買車送車”,另一邊是“限時補貼”。而為了讓“等等黨”安心購車,車企又想出“保價權益”“免費增加權益”等策略。
從價格戰到保價戰,意味著車企卷向服務戰。在直面消費者的汽車經銷商看來,都是賣車套路。歸根結底,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無論是車企還是經銷商,為了銷量,為了賺錢,必須不斷調整賣車策略。數字化升級、開直營店、線上下定等新勢力經營模式,傳統車企都學了起來。
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能以更便宜或穩定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車,享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
都是賣車套路
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車,車市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直接或變相降價策略。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產品直接降價、提供限時補貼、享“XX元”抵扣千元或萬元購車款、提供價值“XX”萬元免費升級套裝、現購車再補貼“XX”萬元、“90天”保價服務、終身免費充電權益等策略。
根據蓋世汽車調查發現,60%的網友最為青睞“產品直接降價或提供限時補貼”這一優惠。然后各有一成網友選擇“終身免費充電權益”和“保價服務”。最不受“待見”的是提供價值“XX”萬元免費升級套裝活動。
其中,降價是最有誠意的促銷手段之一。正是如此,雪鐵龍直降9萬元后,武漢線下4S店被擠爆,現車賣光。
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當前已有20余家車企加入價格戰。而價格戰愈演愈烈,主要是因高庫存與市場疲軟需求發生錯配。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3月我國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4%,環比上升4.3%。
為快速清庫,或是提高訂單深度,保證工廠的正常生產,資金鏈的運轉,車企掀起降價潮。
然而,骨感的現實給了車市狠狠一擊。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表示,價格戰導致持幣觀望情緒漸漲,“等等黨”們想蹲更大的降價優惠。3月乘用車市場銷量反饋,零售159.6萬輛,同比增長0%。
在3月中下旬,車企也意識到價格戰的負面影響擴大。為讓“等等黨”安心購車,以理想為代表的車企順勢推出“90天”保價服務。即所購車型的官方售價發生降價情形,承諾將主動返還差價。此舉頗有成效,理想月銷量穩定在萬輛以上。
不過,部分車企的保價權益“水分”較大。比如,神龍汽車實際上在凡爾賽C5X上市后就推出了“保價”服務,但有且只針對這一款產品,此次也沒有參與神龍汽車降價活動。在經銷商黃華(化名)看來,該策略的潛臺詞是,官方指導價堅挺,但經銷商價格波動不在保價范圍內。
但必須指出的是,不像直營模式定價透明和統一,以經銷商為主導的車企,產品終端售價難以保持一致。黃華認為,廠家公開表態提供保價服務,就和打價格戰一樣,是吸引消費者購車的套路。
至于其他降價策略,則依據價值程度和產品競爭力來定。像極氪在推出價值高達8萬元的免費升級套裝活動后,也迎來訂單急劇增長。
卷向“服務戰”
“競爭變激烈了”,經銷商胡立(化名)認為,車企和經銷商之間的內卷是無奈之舉。眾所周知,新四化的到來,引發了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新勢力的入局,成為變革加速的導火索。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給了新勢力可乘之機。經營有多家品牌的經銷商姚峰(化名)告訴蓋世汽車,相比80后的需求大多停留在品牌、功能和造型等層面,95后群體物質生活豐富,自我意識較強,對品牌忠誠度不高。新勢力就是借著互聯網思維、用戶模式在車圈生根發芽。
作為江鈴福特經銷商,胡立明顯感受到了新能源品牌對燃油車的擠壓,并蔓延至經銷商,促使傳統銷售模式發生大變。
以往,汽車銷售模式以經銷商為絕對主導,車企話語權大消費者弱;而現在,直營模式開始興起,車企話語權減弱消費者變強。胡立向蓋世汽車講述因為競爭變激烈后,燃油車企在售后服務方面的變化。
首先是質保政策方面,由此前的提供三年或十萬公里質保政策轉變為終身質保。比如奇瑞等部分車企宣布,為全系車型提供終身質保服務。如此做,是為降低客戶流失率,綁定消費者,為打造用戶汽車生態圈護城河鋪路。
其次是改善管理服務水平。以前買車“要求加裝潢”或“強硬購買套餐”等行為基本上已取消?!斑@幾年合資品牌地位下滑,現在大部分4S店維修和路邊店都是一個價,”胡立表示。
細微的變化還體現在,提供上門接送、上門試駕服務;去4S店維修提供代步車,修好后送上門;日常接待客戶,從單一的茶水、盒飯升級為各式點心、飲料……
然后是,維修時間大幅縮短。胡立舉例道,以前向廠家訂購配件頻次是一周一次,現在變成每周三次。廠家還在一些城市設立中轉庫,負責西北、華中等各區域。在廠家和經銷商的共同努力下,維修時間至少縮短了一半。比如,如果新疆客戶需要維修,以前修好故障最少需要8-9天,現在時間減半。
維修時間縮短一方面是廠家和經銷商服務意識提高,另一方面是受消費者訴求變化影響。胡立告訴蓋世汽車,95后消費者對維修費用不太看重,耐心度、容忍度降低,“要求反應速度越快要好”。
數字化轉型規范了售后服務管理流程。現在,從廠家批發的配件可以線上溯源,下單、提車、維修等流程都可通過品牌官方APP查詢。隨著線上下單成為趨勢,很多燃油車品牌推出了線上下單模式,但是具體售價還是要消費者“上門”與經銷商“討價還價”。
內卷至服務戰,消費者越發享受到“顧客是上帝”的待遇。而在胡立等經銷商看來,為了“生存”,不得不變。
各有利弊的銷售模式
新勢力的介入,使得直營模式的優勢凸顯。在消費者看來,線上下單模式價格透明,不需擔心被經銷商“宰客”。這對傳統經銷商模式造成了沖擊,“有消費者吐槽我們價格不透明”,胡立如是說。
直營模式與商超緊密綁定,可借此提高曝光度,吸引消費者關注。據蓋世汽車走訪北京某商場,蔚小理等新勢力,比亞迪、智己、極氪等傳統新品牌,大概十余家品牌均已入駐商超開設直營店。
直營模式受追捧下,曾經甚至出現過一種觀點,將逐漸取代經銷商模式。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業內人士發現,銷售模式將呈現多元并存格局。其中,新勢力以直營模式為主導,傳統車企還是以授權經銷商為主,直營模式為輔。
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CGO)李瑞峰就曾強調,長城汽車大比例堅持代理和授權經銷商模式?;旧希蟛糠謧鹘y車企都是類似觀點。
新勢力與傳統車企銷售模式難以達成統一,只因雙方生產經營理念有本質區別。
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生產模式就不一樣。前者是按需生產,直營店沒有庫存壓力。而傳統車企是批量生產模式,會將庫存壓力轉嫁給授權經銷商。一般,經銷商從廠家訂購產品越多,獲得的返利就會更高,結合下來產品的批發價格也會更低,也意味著更具備競爭優勢。
傳統車企龐大燃油車銷量的取得,經銷商功不可沒。若是在發展新能源時,全面轉向直營模式,那就和新勢力一樣從零開始,結果是得不償失。
顯然,傳統車企也意識到這點,大多采取的是對現有銷售網絡進行梳理,盡可能快得鋪設新能源銷售網絡。如比亞迪將銷售網絡拆分成王朝系列和海洋網系列。長城也有對經銷商庫存結構進行調整,以統一新能源轉型步調,并只會在一些核心城市設立直營門店。
無法舍棄經銷商模式的另一原因是,廠家可通過向經銷商兜售配件,賺一筆“中介費”。據蓋世汽車了解到,經銷商不僅有整車批發任務量,還有零部件定購任務量?!巴粋€品牌的配件,從廠家拿一般要貴點”,胡立透露道。
當然,直營模式為主導的新勢力用戶,沒有上述煩惱。直營模式從購車到交付的整套流程,都可通過官方APP了解。蓋世汽車曾前往小鵬汽車直營店體驗,連終端優惠都會體現在線上訂單中。這讓購車的消費者“安心”。
胡立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直營模式看似價格透明,但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價格壟斷,“價格由廠家一家說了算”。反過來想,消費者通過“貨比三家”能享受到最大的優惠。
不過,無論車企之間怎么內卷,怎么“你來我往”,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服務好”消費者,“多賣車多賺錢”。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982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