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月來,激光雷達領域不斷傳出融資消息。先是天眸光電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再是探維科技獲得超億元A+輪融資。8月伊始,又有一家激光雷達公司——視光半導體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
早前,視光半導體已與聯想創投、矽力杰、上海工研院、浙大友創等達成兩輪數千萬元融資。而此輪融資由新瞳資本領投,幾家原股東追投,將主要用于優化產品穩定性、持續降本,引進人才及自動封裝產線建設。
視光園區激光雷達實拍點云
進入2023年,“降本”仍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反映在趨勢上,車企不再執著于堆砌激光雷達的數量,反而越發重視實現激光雷達的性能優勢,為的是把更成熟的駕駛輔助功能交到消費者手上。
同時另一邊,動輒上萬元的激光雷達也在尋求降本之策,以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不可否認,激光雷達是個好東西,隨著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升,車輛對感知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尤其L2向L3甚至更高等級發展,駕駛員非必要無需接管方向盤,都讓系統的冗余設計變得格外重要。
而要提高感知精度和安全冗余,激光雷達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眼下,激光雷達普遍是高配車型搭載,隨著產量和下游應用逐漸鋪開,預計單價將繼續下探。這里面,技術路線的選擇將成為極大的影響因素。
以視光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全固態掃描和FMCW測距為重點發展方向。相比傳統機械式掃描雷達,全固態激光雷達意味著內部不含任何運動部件,結構相對簡單,集成度更高,因而尺寸可以做到更小。
進一步講,全固態激光雷達包括光學相控陣(OPA)和Flash等技術路線。以主流的OPA來說,其掃描速度更快且精度更高。
比方說,禾賽之前發布的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FT120,得益于其自研多年的純固態電子掃描技術,可以在單個芯片上集成數萬個激光接收通道組成的“面陣”,從而實現更高的點云密度。
圖片來源:禾賽科技
至于測距原理上,激光雷達主要有ToF飛行時間法和FMCW調頻連續波相干探測。ToF技術應用廣泛,但FMCW在測距的同時還能夠測速,同時具備高靈敏度、可長距探測、抗干擾等優勢,總的來說應用前景更加樂觀。
蓋世汽車了解到,視光半導體現已實現全固態硅光掃描芯片的研發生產,并基于“光開關+光柵”架構實現了首次全固態FMCW激光雷達交付,目前正與頭部自動駕駛企業進行車裝合作。
有觀點指出,FMCW激光雷達的硅光芯片化有望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通過芯片化,將原本堆疊的分立器件集成到一顆芯片上,不僅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大規模量產。
不過,從落地進展來看,不論是全固態掃描還是FMCW技術,都存在不小的挑戰。換句話說,視光半導體選擇了一條前景廣闊但卻并不好走的路。
以Yole Intelligence發布的最新報告來看,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及L4自動駕駛領域(含Robotaxi)市場規模同比增長95%,達3.17億美元。這其中,禾賽、圖達通、法雷奧、速騰聚創四家公司市場份額合計占比超過8成。
總體出貨量尚在爬坡,但市場潛力巨大。
作為激光雷達領域的初創公司,視光半導體成立于2020年,創始人黃錦熙是位不折不扣的“90后學霸”,在公司創立后三個月,就帶領團隊打造出了其第一臺固態掃描式激光雷達,至今業務發展超過市場預期。接下來,隨著高階自動駕駛加快落地,視光半導體也需面對來自市場更嚴格的考驗。
關于《Seeds 發現》
蓋世汽車《Seeds 發現》欄目,旨在打造一個鏈接初創企業、產業鏈生態合作伙伴以及投資機構、地方政府的服務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賦能。該欄目自啟動以來,一直致力于發掘智能電動汽車變革大潮中對行業具有重要啟發和引領作用的好公司、好技術、好的商業模式,推動汽車產業創新力量的成長。據蓋世汽車統計,經《Seeds 發現》欄目報道過的初創公司,幾乎所有都已經成功對接了產業鏈生態資源。未來,隨著智能化和電氣化的快速發展,賦予汽車無限想象的同時,不斷重塑汽車產業鏈,《Seeds 發現》欄目將繼續聚焦“風口”賽道,持續為產業創新力量賦能。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徐珊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0779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