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3 日,第一電動從不同渠道獲悉,華為與北汽智選車模式合作品牌確定為 “享界”,首款車型定位為中大型轎車,將于 4 月北京車展前正式發布。此外,華為與江淮合作的智選車品牌定為 “傲界”,且有三款大型車在研,分別覆蓋轎車、SUV 和 MPV 三大品類,首款車發布時間將提前至 2024 年 Q4。
多種跡象顯示,在車 BU 剝離并引入戰投后,華為 “鴻蒙智選” 正在提速。2024 年內,由問界、智界、享界、傲界組成的 “四大金剛” 即將聯袂亮相,不僅完整覆蓋 20 萬到百萬三大品類多個細分市場,且車型定位將開始出現交叉競爭。
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去年 5 月申請注冊了 “享界” 商標,國際分類為 “12 - 運輸工具”,已于去年 11 月注冊成功。“傲界” 商標尚未注冊成功。
去年底,華為已將多枚 “STELATO” 商標轉讓給北汽新能源。從此前華為與賽力斯、奇瑞分別合作的智選車品牌 “AITO 問界”、“LUXEED 智界” 的命名規律來看,北汽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品牌完整名稱或為 “STELATO 享界”。
北汽與華為 HI 模式最早的合作車企,雙方在去年開始了智選車模式的合作。最早這一消息由余承東在去年 4 月披露。去年 8 月,北汽藍谷發布公告,宣布與華為開展智選合作,首款車型定位于高端智能純電轎車。
江淮汽車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定位或將更高,市場消息稱其首款車型定位百萬級。江淮汽車在去年 12 月公布了與華為合作的消息,雙方簽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江淮汽車稱,雙方將基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全面合作,著力打造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其中,江淮將總體負責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并自建生產基地。華為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將提供合作車型的銷售服務。
去年 11 月的智界 S7 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首席執行官以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余承東曾對外披露華為智選車模式的進展,稱北汽和江淮兩個 “界” 產品已在開發過程中。
01 華為與車企合作: 從 HI 模式到智選車
華為最早試圖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博世或者大陸,在這一理念下華為與車企有兩種合作模式。其一,華為向車企提供標準化零部件。其二,華為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打包輸出給車企,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五個智能系統,這一模式被稱為 HI(Huawei Inside)模式。
北汽是華為 HI 模式最早的合作車企,2021 年發布的極狐阿爾法 S HI 版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首款落地量產車型。但這一合作成果并不顯著。
極狐阿爾法 S HI 版正式發布一年之后,才終于在 2022 年 5 月上市。它搭載了華為第一代 ADS 智駕系統,仍然需要依靠高精地圖,車身配備三個激光雷達,起售價在 30 萬元以上,比普通版貴了接近 10 萬元。
北汽沒有具體公布過極狐阿爾法 S HI 版的銷量。過去一年,極狐阿爾法 S 的月銷量在 1000-2000 臺之間。
除了北汽,華為在 HI 模式下還曾先后與長安、廣汽宣布合作,但與廣汽的合作中途破裂,與長安合作推出的阿維塔 11 同樣定位中高端,月銷量在 2000 臺左右。
廣汽方面認為與華為的合作會喪失車企對價格的管控。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說,華為是比較大牌的供應商,雖然零部件質量不錯,但價格是不受控的,與華為合作基本沒有議價權。
余承東也曾公開表達過 HI 模式的進展不順。他說,華為最早進入汽車領域時,是想成為新時代的博世或者大陸,但在今天這個條件已經不成立了。
因為華為做的不是剎車、轉向之類的標準化零部件,而是軟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的東西,需要和車企深度的卷入、不斷迭代,因此他們做了 HI 模式。
但 HI 模式進展不利。余承東說,“HI 模式僅剩長安阿維塔,廣汽放棄不做了,北汽(極狐)的產品定義和競爭力存在問題。”
他進一步稱,只提供最好的技術并不代表最終的產品能夠取得商業成功。與之相比,智選模式不僅僅為車廠提供產品部件、技術方案,還提供了整個管理體系。
這一說法令北汽方面感到不悅。半個月之后,余承東在華為 2023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上特別澄清,華為與北汽與北汽極狐不是不合作了,而是升級為了智選模式。“此前的說法有失誤,北汽的同事很有意見。” 他說。
北汽董事會秘書趙翼去年說,北汽與華為智選合作的品牌定價將高于極狐品牌,產品線上與極狐現在推出的產品沒有太大交集,且銷售渠道由華為負責,首款產品將在 2024 年推出。
本月初,北汽與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路測車諜照爆出。新車的尾部與問界 M9 類似,或將采用家族化設計以加強 “界” 字品牌的統一。
但北汽似乎并未完全放棄 HI 模式。此前曾有消息傳出,北汽將于今年推出一款 HI 模式的新車型,新車型基于現有阿爾法 S 版先行版打造。相關消息源還強調,北汽是行業第一家同時采用華為 HI 模式和智選車模式的企業,內部兩個模式不會發生沖突。
02 問界的成功能否復制?
截至目前,華為智選車模式下共有 4 家合作車企,分別是賽力斯、奇瑞、北汽及江淮。今年開始,與這些車企的合作的 “界” 字品牌新車將密集上市。去年以來,華為已申請注冊包括騰界、知界、遙界等近 20 個 “界” 字商標。
問界是華為目前在汽車領域最成功的案例。華為與賽力斯在去年 12 月發布了中大型 SUV 問界 M9,這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推出的最貴車型,起售價達 46.98 萬元,但依然大受歡迎,上市僅 7 天大定訂單就超 3 萬。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對其不吝贊美,稱 M9 是 1000 萬元以內最好的 SUV。
除了 M9 以外,市場消息稱問界今年上半年還將推出新 M5,定位于 M7 與 M9 之間的全新車型問界 M8 也會在明年下半年正式推出。《晚點 Auto》報道稱問界 2024 年的全年銷量目標為 60 萬輛,是去年銷量的 6 倍有余。以此計算,問界品牌的月銷量需要超過 5 萬臺。
問界已經對理想銷量形成沖擊。理想汽車每周公布的新能源品牌銷量榜上,2024 年第 1 周問界品牌銷量已經超過理想。理想即將對 L 系列改款,目前老款 L7/L8/L9 全系正降價促銷,降價幅度 3 萬元。
華為試圖將問界的成功復制到其他車企的合作上,但尚未取得顯著成果。
華為與奇瑞合作的首款純電轎車智界 S7 在去年 11 月推出,起售價 24.98 萬。華為稱智界 S7 預定量已突破 1.5 萬臺,第三方平臺顯示其 12 月銷量尚未破千。有媒體報道稱智界 S7 的交付存在拖延情況,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用戶發文吐槽智界交付混亂。
奇瑞本身對智界 S7 的態度似乎也有些疑慮,旗下其他車型存在與 S7 同臺打擂的情況。
在智界 S7 發布僅一個月之后,奇瑞就推出了與智界 S7 基于同平臺打造的星紀元 ES,采用奇瑞自研的智駕系統,但起售價比前者低了 2 萬元。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研發總院長高新華試圖向外界解釋二者不會產生競爭,理由之一是二者定位不同,星紀元 ES 主打超舒適定位,而智界 S7 風格更加運動、年輕且具有科技感,兩款車型面向不同的人群。
但作為兩款基于同平臺打造、且尺寸價位相近的車型,不免會在市場引發比較。
華為與北汽、江淮的合作車型都尚未正式發布。與北汽合作的車型預計將在今年量產交付,但與江淮的合作車型似乎仍需等待。
去年 8 月,市場消息稱華為與江淮合作的首款車型或定位于百萬級 MPV,將在 2025 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但上個月,市場流傳的一份招商證券的行業研究報告中稱,華為與江淮合作的智選車首款車型為一輛對標邁巴赫的百萬級轎車,代號 X6,將于今年 4 季度推出。第一電動從接近華為和江淮的人士處獲悉:轎車、SUV、MPV 三款車型均在開發中。
市場分析認為,與賽力斯處境較為類似的江淮汽車或許更能借助華為實現蛻變。但對于實力更強的奇瑞、北汽等車企,他們或許并不會愿意將所有籌碼都放在華為身上。
但華為還有其他計劃與車企進行深度綁定,那就是 “車 BU2.0”。去年 11 月,華為選擇將旗下車 BU 業務獨立融資,計劃設立一家聚焦汽車智能系統與零部件的新公司。長安汽車已確定投資,將獲得不超過 40% 的股份。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華為智選車合作車企也收到了投資邀請。
在智界 S7 發布會上,余承東還表示希望一汽集團加入,“歡迎中國有實力的車廠,比如一汽,來參與共建,共同打造最領先的、極致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產品。”
但截至發稿,除了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外,尚未有其他確定合作信息傳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高達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638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