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汽車產業,其持續發展和創新一直是全國兩會代表們討論的關鍵議題。隨著2024年全國兩會的召開,作為汽車行業發展中新引擎——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熱議話題,代表們從補能設施建設、動力電池回收、氫能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建議。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推動車網互動建設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激增,與之配套的補能體系也在加速建設中。
然而,新能源汽車“補電難”的問題始終難以得到有效緩解。目前,全國公共充電樁呈現出的特點有城區數量上不充足、分布不均勻,例如,小區停車場、公共停車場充電樁數量不充足,導致車主“無樁可充電”。
基于此,全國人大代表、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主任何光華建議,完善新能源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加大保障性公共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補貼力度,結合既有居住區的改造,推動充電設施“整體加裝”,健全換電市場和雙向交叉市場機制建設等。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二醫院副院長馬永平則建議,優化農村充電網絡布局,將集中式充電場站建設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物流基地及旅游重點村等延伸。同時,加快農村干線公路沿線、具備條件的加油(氣、氫)站等場所的充電設施建設。
而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在換電站方面提出了建議。
他提出,要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高低壓箱變、土地及建設審批的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內。進一步完善換電車型相關政策法規,對換電車型公告法規進行優化,建立換電車型專屬的公告認證體系,形成車電分離下的車與電池的分開認證。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
圖片來源:EVgo
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其對電力需求也在增長,特別是在充電高峰期,可能對電網造成較大壓力,這需要電網有足夠的靈活性和調節能力來應對需求的波動。另外,隨著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特點的新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提高,為維持系統實時平衡,電網面臨大量靈活性調節能力缺口。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建議,為了變負擔為資源,一箭雙雕解決交通和能源領域存在的兩大難題,可以抓住車網互動(V2G)的本質,研究探索電池與電網雙向融合互動(B2G,BatterytoGrid)。????????????????????????????????????????????????????????????????????????????????????????????????????????????????????????????????????????????????????????????????????????????????????????????????????????????????????????????????????????????????????????????????????????????????????????????????????????????????????????????????????????????????????????????????????????????????????????????????????????????????????????????????????????????????????????????????????????????????????????????????????????????????????????????????????????????????????????????????????????????????????????????????????????????????????????????????????????????????????????????????????????????????????????????????????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也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探索限定場景低速無人駕駛的政策法規,開展限定場景夜間低速無人駕駛+補能試點應用;二是推動車網互動頂層設計,構建成熟商業模式,統一相關標準,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加速市場化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則針對車網互動技術及標準不完善、電力現貨市場不成熟、規模示范效應不足等問題,提出完善技術及標準體系、健全電價及電力交易機制、加大示范應用等建議。
聚焦氫能與動力電池回收
在我國雙碳目標的加持下,氫能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也成為了本屆兩會的關鍵熱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作為新興能源再次被提及。據了解,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正日益成為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重要選項,并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其燃燒后生成物只有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
然而,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目前尚處于初期階段,推進過程中仍存在氫能尚未實質納入能源體系、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后、碳減排方法學體系未成型等問題,需將行業卡點、堵點逐步解決,才能加速氫能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錦龍從四個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一是部門聯動,完善政策法規配套措施。二是拓寬場景,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創新引領,加大氫能多元示范應用。四是開放共贏,構建氫能減碳交易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廖明宏則建議:一是制定國家層面的氫能安全生產管理政策;二是加快成立政府引導的科創基金;三是加快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培訓機制;五是出臺制氫、用氫的相關鼓勵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錦龍從四個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一是部門聯動,完善政策法規配套措施。二是拓寬場景,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創新引領,加大氫能多元示范應用。四是開放共贏,構建氫能減碳交易體系。
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年的蓬勃發展,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潮不可避免。
圖片來源:極氪汽車
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里達工廠廠長張濤看來,對退役動力電池進行有效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效率,也可以降低動力電池生命周期碳排放,更會實現鋰、鎳、鈷等稀缺金屬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對于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環保價值,也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要求,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對此,張濤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改進動力電池設計,實現標準化、易拆解、易回收;二是加大先進技術研發力度,推廣安全環保高效的回收利用技術;三是創新回收利用商業模式,規范回收渠道和完善回收網絡;四是完善政策措施和監管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鉗工首席技師劉輝則表示,應加快完善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明確企業的回收責任和義務,并建立統一的回收渠道和管理平臺,確保電池的規范回收和處理。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注重環境保護,推動電池的二次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也建議,要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碳足跡計算標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實現國際互認,引導企業適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競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174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