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亞迪投出秦PLUS榮耀版DM-i這顆“深海炸彈”開始,各大車企紛紛跟牌,推出不同程度的購車補貼或置換政策。這種扎堆開啟的價格之爭,讓年后的車市彌漫著一股“開局即決戰”的硝煙。從自主到合資,從傳統廠商到造車新勢力,無不被這股刺鼻的硝煙給刺激到。
一時間,“電比油低”、“油比電強”等口號開始滿天飛,讓年后車市的神經更加緊繃,讓市場上的價格之爭氛圍更加濃厚。截至3月15日,今年車市的降價規模,已經達到2023年全年的一半,未來可能出現規模更大、力度更強、持續時間更久的價格之爭。
當車企開啟眼花繚亂的價格讓利時,多個城市也積極響應,先后開啟了購車補貼的熱潮。包括上海、重慶、鄭州、大連和合肥等,根據不同能源形式和購車價格,提供不同額度的補貼。
各大城市開啟“購車補貼戰”的背景在于,國家層面多年來一直支持促進汽車消費,加之今年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促消費要做兩個重點,一是推動汽車、以舊換新,二是提振服務消費。
在王文濤看來,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既是增強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鞏固回升向好的有利舉措,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遠支撐。
于是,各省份陸續推出汽車以舊換和價格讓利等新政策,旨在進一步刺激汽車消費、拉動內需,對于促進區域汽車消費和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首先是《上海發布》在3月4日發文稱,上海市商務委員于近日發布了新一輪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
具體來看,該置換政策的內容為,2024年,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讓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國五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業性燃油小客車,且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B燃油小客車,注冊使用性質為非營運的,可申請一次性2800元購車補貼。
同時,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者轉讓本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非營業性小客車,并且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的汽車銷售機構購買純電動小客車新車,注冊使用性質為非營運的,可申請一次性1萬元購車補貼。
從置換標準來看,此次上海補貼政策以能源形式分為燃油車型和純電車型,能源的形式不同,補貼金額也就不同。而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需要用戶將自己的車輛轉讓或變更后,再購入一臺新車時,才能申請一次性的購車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海新能源車市場創多項新高,推廣新能源汽車35.4萬輛,私人新增車輛中純電動車占比超過50%,提前完成上海市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行動任務目標。截至2023年末,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超一線城市中,除了上海外,北京也以汽車消費節的形式象征性地參與到了購車補貼當中。
3月22日,北京朝陽汽車消費節開幕。活動期間,比亞迪、特斯拉、小鵬、極狐、阿維塔等16個品牌、20余款車型集中亮相,并推出了品牌直降、置換補貼、免費保養等多重福利。
具體車型的優惠上,上汽大眾ID.3至高優惠5.5萬元;途岳指至高優惠5萬元;比亞迪王朝網首付低至15%;特斯拉推出8000元限時現車保險補貼等多重疊加優惠,最高可省3.86萬元;沃爾沃XC90全系購置稅補貼50%,置換補貼15000元,全系限時立減18萬元起......
此前,北京朝陽區已啟動2000萬元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在此次汽車消費節上,消費者現場購車可獲政府、車企、平臺提供的疊加補貼,享受不同購車優惠,但參與車型較少。
不同于上海的條件苛刻和北京的車型少,消費者在重慶市轄區購買乘用車新車,符合條件的用戶即可獲得補貼。
具體看來,自2024年3月5日開始到3月底,購買裸車價20萬元以下的用戶,每輛給予2000元的市級財政資金補貼、購買裸車價20萬元以上的用戶,每輛車給予3000元的市級政策補貼。
而重慶的限制條件為,但本輪補貼資金規模為2000萬元,資金補貼完畢后或申報期滿即止。并且每位車主限補貼一輛乘用車新車。
從上述城市推出的購車補貼政策來看,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條件。而像大連、合肥、鄭州等城也有類似的特性,要么是日期限制,要么是金額限制,要么是購買標準限制,且參與力度不如往年尤其是去年那么大。
要知道,自從去年3月的政企補貼狂潮開始,到后來的地方性車展,再到“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等活動層出不窮,大有一副“國家催你買車”的勢頭。
哪怕是在這樣力度空前,規模龐大,涵蓋范圍廣的消費刺激,也難以完全打動這一屆消費者的心。如今,各大城市“象征性”地參與進來,想必也難掀起大的波瀾。
因為隨著價格戰的常態化,讓部分消費者提前購車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等等黨”。麥肯錫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對價格戰保持中立意見。這說明降價的整體效果極為有限。
該報告顯示,消費者對價格戰的態度為64.1%保持中立,16.4%持消極態度。綜合來看,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價格戰未對自己的購車決策帶來積極影響。
加之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放緩、黑天鵝事件頻發,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信心受到了影響,導致汽車銷售量的下降。經濟狀況直接影響著人們是否愿意購買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當經濟形勢不明朗時,消費者會降低對于不必要的支出,購車計劃也會隨之被推遲或取消。
此外,城市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也成為影響汽車銷量的原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交通堵塞問題日益凸顯,同時停車位也越發緊張。這些問題給車主日常出行帶來了困難,也使得一些準備購車的潛在消費者有所顧慮。
解決這個困境需要汽車行業、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而從目前來看,多城開啟的購車補貼政策很難迅速起效。哪怕未來可能會推出形式更多樣、覆蓋區域更廣、優惠力度更大、產品更全面的汽車消費政策,但像2009年那次汽車下鄉的提振效果,也很難再有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436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