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哪些大事發生?
上市24小時,小米SU7訂單已超8萬
3月28日晚,小米汽車旗下首款車型-小米SU7正式上市,該車定位為中大型純電轎車,共推出3款車型,其中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Pro版售價24.59萬元,Max版售價29.99萬元,此外小米SU7還推出了創始版,包括SU7標準創始版和SU7 Max創始版,限量5000臺,售價21.59萬元和29.99萬元。
以上所有車型將于4月3日開啟交付,同城優先交付小米SU7創始版,4 月底交付小米SU7標準版與Max版,5月底交付Pro版。
發布會結束當晚,小米汽車公布,小米SU7開售后4分鐘大定突破了1萬個,開售后7分鐘大定突破了2萬個,開售后27分鐘大定突破了5萬個。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隨后在3月29日晚間,小米汽車又發文稱,上市24小時,已大定88898臺。另外,小米還表示目前試駕預約比較火爆。根據官方數據。當前小米門店預計試駕人數單店大約90-120人/天,現在預約大概等待3-5天。
蓋世點評:小米汽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下一條“鰱魚”?
智己L6全球首搭量產“超快充固態電池”
日前,智己汽車宣布,即將上市的智己L6將率先搭載行業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
據官方資料,智己L6即將上車的超130kWh超快充固態電池,正極采用專利自研的納米尺度固態電解質包覆超高鎳材料,負極為新一代高比能復合硅碳材料。通過高新材料及工藝,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賦予車輛超長續航性能。搭載該固態電池的智己L6,可突破1000公里CLTC續航里程,一次充電,能從北京直抵大連,上海-合肥輕松往返。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
智己汽車表示,這一“超級電池”,還是行業內首個具備超快充能力的量產級固態電池。通過采用自研的“高離子電導率、耐高溫固態電解質”,以及“干法固態電解質層一體成型”技術,電芯整體內阻大幅下降,獲得超快充性能。高新技術還解決了硅基材料高膨脹問題,并保證固態電池的穩定性、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
據透露,智己汽車有著長遠的固態電池發展規劃,現已至少明確規劃了三代固態電池產品。
蓋世點評:固態電池量產裝車進入倒計時。
蔚來能源與吉利汽車充電網絡將實現互聯互通
3月27日,蔚來能源與吉利汽車集團正式達成充電網絡互聯互通合作。
據介紹,包括吉利銀河系列、幾何系列在內的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極氪汽車、極星汽車與smart汽車的用戶,后續均可在相應品牌App中的充電地圖頁面,實時查看到蔚來充電樁的位置、價格、實時狀態、站點指引等信息,并可快捷完成掃碼充電、訂單支付等操作。截至目前,蔚來已建設充電站3,740座,充電樁布局突破2萬根,覆蓋全國300+城市。
圖片來源:蔚來微博
與此同時,吉利自建充電網絡后續也將與蔚來實現互聯互通。
在補能生態體系方面,吉利亦有不俗實力。數據顯示,目前,極氪能源極充站(800V超快充)在全國共已建成445站2439根樁。且極氪正加速推進“千站萬樁”計劃,2024年極充站預計將達1000站,極充樁總數2026年預計達10000根。
目前,吉利銀河、吉利幾何、領克已全面接入極氪能源,共享集團補能體系。此外,吉利還整合了全國主要充電運營商的充電資源,覆蓋330個主要城市,可用充電樁的數量達75萬個。
蓋世點評: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比亞迪2023年日賺8000萬
3月26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6023.15億元,同比增長42.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基本每股收益10.32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96元,預計分紅金額90.12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凈利潤213.67億元,照此推算,第四季度凈利潤為86.74億元,較去年第三季度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元有所下滑。從全年凈利潤來看,比亞迪2023年平均每日賺約8230萬元。
蓋世點評:日賺8000萬是比亞迪發起價格戰的底氣。
零跑汽車2023年毛利與現金流首次轉正
3月25日,零跑汽車發布2023年全年財報,營收和交付量雙雙創出新高,并且全年毛利與現金流首次實現轉正。
數據顯示,零跑汽車2023年實現營收167.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2%;凈虧損為42.16億元,較2022年凈虧損51.09億元同比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車首次全年毛利率轉正,2023年毛利率為0.5%。作為對比,2022年,零跑的全年毛利率為-15.4%。而此前2023年三季度,零跑也已提前達成毛利率轉正的目標。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官方海報截圖
零跑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技術降本能力,產品結構的持續改善及持續的降本增效。若按照新勢力同口徑,需加回給經銷商渠道的返利,調整后全年毛利已達11.6%。
此外,經營利潤方面,零跑的經營現金流也首次全年轉正,達到10.8億元。截至2023年年底,零跑汽車在手資金資源充裕,達到193.9億元,資產負債結構維持健康水平。
蓋世點評:又一家新勢力靠賣車賺錢了。
需求跟不上?傳特斯拉削減上海工廠產量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售增長乏力,特斯拉削減了其上海超級工廠的產量。
據悉,特斯拉在本月早些時候指示其上海工廠的員工,減少Model 3轎車和Model Y跨界車的產量,通過將生產時間從每周6.5天減少到每周5天來實現。每條生產線仍每天運行兩個11.5小時的班次,保持不變。
知情人士表示,從本月早些時候開始,特斯拉就已經削減了上海工廠的產量,目前還沒有向員工明確表示產量何時會恢復正常。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特斯拉已告知員工和經銷商,部分生產線(包括電池車間)的生產限制將延長至4月。
對此,有媒體向特斯拉中國求證,對方回應“暫時沒有官方消息”。
蓋世點評:銷量增長放緩,特斯拉減產也在情理之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478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