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為期10天的2024北京車展正式閉幕。作為國內有著重要風向標意義的A級車展,本次北京車展不僅完成了278款新能源車型亮相、117臺新車全球首發,還吸引了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約500家零部件企業及科技公司參展,同臺炫技。
其中在汽車智能化領域,以高階智駕、高性價比智駕方案、艙駕一體以及AI大模型為代表的前瞻技術應用,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邁向智能化下半場的核心角力點,在本次車展期間成為了各大車企及核心技術提供商的展出重點。
1、高階智駕加速進化
過去數年里,汽車行業已經解決了智駕“上車”問題。當下,行業的競爭焦點正向更高級別的智駕功能落地轉移。
代表應用如高速以及城市NOA,由于可以賦予終端用戶更連貫的智駕體驗,已經邁入爆發期。目前,主流車企以及智駕技術提供商都在持續推進智駕系統的升級迭代,以更好地推進NOA在高速以及城市場景的廣泛落地,實現更出色的高階智駕體驗。
圖片來源:華為
4月24日,華為發布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全新品牌——華為乾崑,并帶來了全新升級的乾崑ADS 3.0。據了解,相較于此前發布的ADS 2.0,ADS 3.0進一步升級端到端架構,基于一張GOD大網,實現了從“識別障礙物”到深度“理解駕駛場景”的跨越式進步,并采用了PDP網絡,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得益于此,在城市NOA行車、智能泊車等場景中,乾崑ADS 3.0的應對能力均有所提升。
根據華為公布的信息,今年一系列搭載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合作車型將陸續問世,覆蓋東風、長安、廣汽、北汽、賽力斯、奇瑞、江淮等多個汽車品牌。
圖片來源:博世
博世作為外資Tier1的代表,也于本次北京車展帶來了面向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該方案由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系統事業部中國區團隊與文遠知行聯合研發,已于今年3月通過OTA在奇瑞星途星紀元ES上正式交付。
從應用場景來看,博世高階智系統已經實現了全國都可開的高速領航輔助,預計二季度開始逐步推送城市領航輔助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博世也是國際Tier 1中首個量產高階智駕并實現高速NOA落地應用的企業,標志著這場高階智駕技術軍備競賽,跨國Tier1正式加入牌桌。
另外,大疆車載、元戎啟行、輕舟智航等多家本土智駕技術公司,也均于本次北京車展帶來了最新的高階智駕方案。
其中元戎啟行正式對外展示了其即將量產的高階智駕平臺DeepRoute IO,以及首款基于該平臺的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了英偉達Orin芯片,搭配1顆固態激光雷達、11顆攝像頭,基于導航地圖以及端到端模型,即可實現全域、全時、全場景的智慧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據了解,元戎啟行已與國內某頭部車企展開量產合作,數款基于DeepRoute IO的合作車型將于今年陸續推向市場。
圖片來源:輕舟智航
輕舟智航則依托與地平線的深度合作,采用了征程?6打造最新一代中高階智駕解決方案,涵蓋Air、Pro、Max三個版本。其中Air版和Pro版分別是基于征程?6E的7V視覺方案和基于征程?6M的11V視覺方案,主要聚焦高速NOA應用,而Max版同樣采用征程?6,支持激光雷達接入,以及輕地圖模式和端到端智能駕駛方案,瞄準全場景NOA應用。
可以看出,在這一輪高階智駕技術軍備競賽中,從自動駕駛算法模型,到感知方案,再到分析決策層的芯片,都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尤其是端到端大模型,由于實現了感知決策一體化,優化了過去算法架構中因數據逐層流轉造成的信息損失問題,正被普遍認為是高階智駕深度演進的必由之路。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配置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NOA功能累計搭載量約為94.5萬輛,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載量分別為70.7萬輛和23.8萬輛。預計2024年,這一配套規模將突破180萬輛,2025年進一步突破300萬輛。
2、智駕開卷20萬以下市場
如果說高階智駕,解決的是智能駕駛下一階段的技術進階問題,那么更高性價比的智駕方案,則更多聚焦的是當下智能駕駛更大規模的普及。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配置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搭載L2級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銷量累計達370萬輛,對應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1%,相較于2022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
但其中,20萬-50萬價格區間車型滲透率超過了85%,標配NOA領航功能的車型超過70%主要集中在30萬以上價格區間。
而從國內車市結構來看,2021~2024年1-2月,20萬元以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比分別為73.1%、70.8%、71.2%和75.6%。這意味著,接下來智能駕駛要想進一步打入主流市場,降本勢在必行。
“好的智駕,應該是一個靠譜的好司機,什么道路都能開,什么車位都能停。城市智駕的成本要做到足夠低,不能只在20萬以上的車選配,應該讓15萬的車都能標配。”北京車展前夕,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在百度Apollo產品發布會上就如是說。
圖片來源:百度 Apollo
為此,百度Apollo在此次發布會上重磅發布了純視覺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產品ANP3 Pro,將高階城市智駕的硬件成本拉入萬元時代。與其他很多城市NOA系統都配置了激光雷達不同,ANP3 Pro搭載1顆英偉達Orin芯片,搭配11個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即在功能上覆蓋了泊車、高速、城市等全域出行場景。
“ANP3 Pro可支持15-25萬元價格區間的新能源車型搭載,搭載2顆英偉達 Orin的Apollo ANP3 MAX可支持25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首席研發架構師、 IDG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表示。
鑒智機器人的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甚至將高階智駕的搭載門檻降至了5500元以內。本次北京車展期間,鑒智機器人推出全維升級的PhiGo智駕系列,包括PhiGo Pro標準版和PhiGo Pro Plus增強版。
圖片來源: 鑒智機器人
其中PhiGo Pro Plus增強版,標配7VnR傳感器組合,前向視覺傳感器支持雙目立體相機或大小眼單目相機,側向采用環視魚眼相機,搭配30-80 TOPs,可支持高速領航、城區增強型LCC、記憶行車功能可拓展城區行車場景,成本低至4000元。
圖片來源: 鑒智機器人
PhiGo Pro Plus版標配9VnR傳感器組合,在標準版傳感器基礎上增加兩臺側前周視相機,算力80+TOPs,可支持高速&城區NOA行車全場景,成本低至5500元。
按照鑒智機器人的規劃,PhiGo Pro標準版主要面向10-20萬市場需求,PhiGo Pro Plus增強版則重點面向20-30萬市場需求。
圖片來源: 易航智能
易航智能最新發布的篤行”城市智駕平臺,也將城市智駕系統的搭載成本降至了5000元以內。該平臺共包括城市智駕標準版、城市智駕性能版和城市智駕全能版三款系列方案,其中首推的基于征程6E的城市智駕標準版涵蓋極致性能高速NOA、城市記憶領航等高階智駕功能,整套價格不高于5000元。
除此之外,面向20萬元以下市場,北京車展期間,大疆車載、輕舟智航、毫末智行、Nullmax等多家智駕技術提供商也均帶來了高性價比智駕方案。整體來看,隨著智能駕駛核心技術快速成熟、產品價格逐漸下降,智能駕駛功能正逐漸從豪華車向中低端車型下沉,滲透率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智駕技術公司,以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一徑科技等為代表的激光雷達企業,也紛紛在本次車展上帶來了新一代“低成本、小型化”激光雷達,為智駕系統持續降本提供新路徑。這意味著,接下來智駕領域殘酷的降本之戰仍將繼續。
3、艙駕融合持續走熱
作為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往集中式演進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艙駕融合在芯片性能和軟件技術水平等快速提升的驅動下,也成了近兩年行業競爭的焦點。
北京車展期間,包括哪吒汽車、博世、大疆車載、德賽西威、中科創達、華陽、航盛等在內的企業,均展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
其中哪吒汽車的艙駕融合平臺,是和高通、車聯天下聯合打造,基于高通SnapdragonRide Flex(SA8775P)研發,融合了哪吒汽車自研的多屏交互、多模態交互等功能,實現智能化語音交互和場景交互體驗同步優化,計劃于2025年二季度正式量產上車。
圖片來源:博世
博世的高階駕艙一體解決方案,據悉也是基于高通SA8775P打造,以單一芯片域控制器為載體,集成實現高速領航輔助、家庭區域泊車和主流的智能座艙功能,兼具降本、性能和座艙交互體驗提升等多重特點。據博世介紹,采用該解決方案的產品可降低總成本達30%,并可在16個月內實現量產,同時支持本土車企出海。
另外還有大疆車載、中科創達、北斗智聯、華陽、航盛等核心技術提供商,車展期間所展示的艙駕一體方案,也均是基于高通SA8775P打造。從研發進展來看,最快今年下半年相關方案就將實現量產上車。
圖片來源:德賽西威
德賽西威則是和昊鉑、NVIDIA合作,基于NVIDIA 新一代芯片DRIVE Thor共同研發新一代艙駕一體乃至中央計算平臺。英偉達DRIVE Thor支持8位浮點(FP8)精度,單芯片算力高達1000 TOPS。按照規劃,昊鉑計劃于2025年量產L4車型,實現行業領先的2000TOPS算力。
圖片來源:黑芝麻智能
除了高通SA8775P和英偉達DRIVE Thor,本次車展黑芝麻智能攜手均聯智及也共同發布了基于黑芝麻智能武當系列C1296智能汽車跨域計算芯片開發的CoreFusion艙駕一體軟件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高效的操作系統級軟件底座、開發工具鏈及完備生態。
另外,通過與風河合作,黑芝麻智能為一家國際知名Tier1開發的基于全新武當系列C1200家族芯片的平臺化解決方案亦首次公開展示,該方案通過單芯片可覆蓋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主流功能,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上車。
可以看出,在這一輪艙駕融合研發熱潮中,高通最新一代SnapdragonRide Flex(SA8775P)成為了越來越多供應商的選擇,而整車廠則大多選擇了英偉達DRIVE Thor。
但這也不難理解,在過去兩年的智能駕駛技術軍備競賽中,很多車企在智駕系統方面采用的都是英偉達的芯片,基于此延續同一芯片廠的產品相比全新的芯片方案,在某些底層開發上的復用性可能會更好。而高通之前的SoC主要聚焦在座艙方面,故可以發現與其合作的Tier 1過去基本也都是其座艙域控的客戶。
但無論哪種方案,伴隨著整車廠、Tier1以及芯片企業爭相發力艙駕融合,預計最快今年基于高算力單芯片的艙駕一體方案將逐步照進現實。
4、智駕和智艙加速擁抱AGI
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迅疾火爆全球,引發眾多企業爭相加入大模型賽道,探索生成式AI在各行各業的商業化落地機遇,汽車行業亦不例外。
目前,大模型在汽車領域最主要的兩大應用場景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除此之外,在整車的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環節,大模型也正在引發顛覆性變革。本次北京車展期間,商湯絕影、百度Apollo、哪吒汽車、廣汽、小鵬汽車、安霸、騰訊等多家企業,就紛紛展示了對于大模型“上車”的最新探索成果。
圖片來源:商湯絕影
4月25日,商湯絕影面向量產的真·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UniAD在北京車展上完成上車演示首秀。與目前自動駕駛算法主流架構方案以工程師人為定義的手寫規則為基礎,感知、決策、規劃模塊相互分離不同,商湯絕影UniAD將感知、決策、規劃等模塊都整合到了一個全棧Transformer端到端模型中,實現感知決策一體化,即將原始信息直接輸入到端到端模型中,就可以實現以自車軌跡規劃為準進行指令輸出,而無需對感知數據進行抽象和逐級傳遞。
在此基礎上,本次車展期間商湯絕影還發布了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DriveAGI的前瞻預覽。該方案基于多模態大模型,對端到端智駕方案進行了改進和升級,旨在實現自動駕駛大模型從數據驅動向認知驅動進化,打造更貼近人類思維模式的智駕方案。
圖片來源:商湯絕影
除了端到端自動駕駛方案,以多模態場景大腦為核心,商湯絕影還打造了AI大模型座艙產品矩陣,包括“車典”“千語”“神筆”“童伴”“旅醫”等多種不同應用,可以多維度支持不同駕乘需求的實現。目前,商湯絕影正逐步推進AI大模型座艙產品量產落地,并已上車多家主流車企的量產車型。
本次車展期間,商湯絕影就和哪吒汽車全面深化了戰略合作,共同研發基于商湯絕影系列原生態大模型能力的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同時絕影將基于商湯AIDC加持的大裝置,為哪吒汽車提供面向AGI時代的強大算力底座,為哪吒汽車的自主研發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保障。另外,雙方還將積極探索多模態智能交互以及AIGC等前沿大模型領域的量產合作。
圍繞“All In AI”全新戰略目標,哪吒汽車正加速推進科技平權。除了牽手商湯絕影,哪吒汽車還聯合360集團,共同發布了大模型產品NETA“乾坤圈”,計劃于6月通過OTA實現,將360智腦、AI搜索和數字人等先進AI技術應用在座艙等領域,率先在哪吒L上搭載應用。
圖片來源:廣汽
廣汽集團也計劃今年量產“廣汽端云一體大模型智能體”,實現更人性化、更懂用戶的智能交互體驗。在此基礎上,2025年廣汽車載空間交互系統將突破屏幕限制,實現虛擬現實混合交互;2026年,廣汽集團將建成涵蓋生活娛樂、車家互聯、健康服務的完整運營體系;2027年,實現智能座艙全場景、全智能的主動式情感交互,在產品體驗上全面領先。
這意味著,大模型上車,今年也將是重要的變革之年。
5、外資巨頭加速智能化
在燃油車時代,外資車企憑借先發優勢,以及在核心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始終穩壓自主品牌。但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得益于國家戰略引領,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發力,本土企業正強勢趕超,躍升為新一輪變革的重要引領者。
由此,也倒逼外資車企及Tier1爭相開啟在國內的新一輪戰略部署。比如豐田,在北京車展期間就分別宣布了和小馬智行及騰訊的重要合作。
圖片來源:小馬智行
4月26日,小馬智行、豐田中國、廣汽豐田聯合宣布,三方合資公司“騅豐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標志著三方合作正式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根據規劃,新公司首期將導入千臺規模的鉑智4X Robotaxi,并在主要一線城市通過小馬智行的運營平臺提供無人駕駛Robotaxi出行服務,共同推進L4級無人駕駛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
在此之前,國內Robotaxi賽道主要以本土車企及智駕技術公司為主,此次小馬智行與豐田合資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外資車企也開始加速推進L4在國內的落地應用。
除了小馬智行,車展期間豐田還宣布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結合騰訊的AI大模型、云、數字化生態等優勢能力,與豐田的SDV等豐富的移動出行相融合,探索未來移動出行的新價值。
圖片來源:百度Apollo
而日產、現代汽車和特斯拉,則相繼與百度達成了戰略合作。其中日產與百度的合作,主要圍繞AI展開,包括基于雙方優勢,共同開發和研究AI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發展和商業合作可行性,同時,日產還將在國內車型上搭載百度AI解決方案,發掘AI解決方案的在汽車領域的發展潛力。
現代和百度在車道級導航、智能座艙、合規云和生態應用產品領域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升級,基于百度地圖V20、智艙大模型2.0以及智云服務等,合力推動現代汽車旗下汽車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特斯拉目前已知與百度地圖達成了合作,將全球首發百度地圖真車道級導航。除此之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此項合作還將允許特斯拉使用百度提供的高級輔助駕駛地圖,用于中國版FSD。如果此消息為真,無疑將為FSD入華提供又一關鍵助力,加速特斯拉在智駕領域的“鯰魚效應”。
另外,博世、安波福等外資Tier1巨頭也紛紛于本次車展期間展示了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研發的多項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凸顯持續深根中國市場的決心和信心。
圖片來源:安波福
其中安波福,不僅在本次車展上展示了本地開發的、運行在SVA?硬件架構上的SOA軟件方案架構,實現軟硬件解耦和跨功能域統一部署的中間件,還帶來了由中國團隊開發、首個基于中國本地高性能系統級單芯片打造的跨域融合計算平臺,搭配多種風河軟件技術方案,全面覆蓋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泊車三個控制域,為整車降本提供了“新解法”。
而同期展示的泊車傳感器一體機方案,所搭載的雷達也是由安波福中國本土團隊主導開發、搭載了國內首顆一體式集成雷達芯片的第七代4D毫米波角雷達。
總結:回看2024北京車展,被流量“裹挾”是無法忽略的事實。但在各大車圈大佬帶來的潑天流量背后,諸多創新科技與前瞻理念的展現依然是本次盛會不可忽視的亮點。對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而言,積極探索下一代技術進階方向,尋找新的轉型升級出口固然重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避免無效“內卷”同樣重要。目前來看,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971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