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到底有多卷,或許可以從近日傳出的“寧德時代896工作制”就能看出,畢竟這比互聯網大廠的996還多出了一個小時。
近日,互聯網上流傳出一則文件中顯示,寧德時代向員工發出了“奮斗100天”的號召。即,為更好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達成,公司號召從今天(6月12日)起,JG7+奮斗100天——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奮斗100天”。
很快,“奮斗100天”被多位就職于寧德時代的員工所認領。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這則通知在產業內外引發激烈討論。
對此,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回應稱:“確實號召過管理層以身作則多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強制幾點上下班。我們沒有出過任何的官方文件或規定。”
然而,似乎這樣的回應并未獲得外界的積極反饋。
加班,常態罷了
——“寧德時代怎么能發展這么快?”
——“因為我們通宵加班。”
這是一則在某社交平臺上最為常見的問答,言簡意賅,卻飽含深意。
當然,這里的“通宵”或許具備一定的夸張因素,但加班現象在寧德時代確實呈現出一種常態化的趨勢。在當前產業競爭激烈、高度內卷的時代背景下,“能有寧德時代卷?”“沒聽說過誰加班能跟華為和寧德時代比”卻成為了業內人士的共識。
高強度加班,在寧德時代并不罕見,886、896、8106“奮斗100天”下的獨有產物。
當然,加班強度多寡,還在于“部門”“小組”的不同。位于上海的材料研發部門某員工就曾透露,其工作周期為965,引來眾多圍觀者的詢問與羨慕。
但普遍被認為加班少的職能部門之一——財務部,同樣不輕松。“強度大,加班多,準備好身體上受到折磨。”在被問及具體工作時間時,得到了兩個答案“8106.5”更有甚者“8126”,盡管可能存在一定水份以及加班周期的波動性,但卻無一例外的加班常態化。
與此同時,接近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進一步透露,這并非寧德時代的首個“奮斗100天”。
早在2022年,董事長曾毓群就曾在內部郵件中直言,要以跟競爭對手拼命的精神,大干100天交付產能。但似乎相對于彼時企業上下眾志成城,這一次業內外對此評價并不友好。
“主動奮斗和被動奮斗是有很大區別的。”就職于某個汽車產業相關企業人士對此次事件作出如是點評。這一點,在此次需要“奮斗”的寧德時代員工看來更是如此:“公司把那些個日日夜夜的自愿加班付出,變成了必須”。
此外,更多人擔心,下一個“奮斗100天”,會不會接踵而至。
當然,關于“強迫加班”在寧德時代相關人士的最新回應中予以否認。他們補充表示,“現在行業發展得非常快,新能源車占比超過了50%,這是一個好趨勢,公司也希望能夠抓住這樣的機遇沖一把,但這個過程中有人曲解了公司的意思。”
強度大、挑戰多,但仍在求內推
“求內推”,可以說是某求職社交平臺上除“加班”話題外,關于寧德時代討論的又一熱詞。
究其原因,無外乎職位前景與待遇不錯。
根據研究機構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3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達259.7GWh,相較2022年增長40.8%,市場占有率高達 36.8%,目前寧德時代已經連續7年登頂全球第一,而且是全球唯一一家占據30%以上市場份額的電池制造商。
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5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車量達74.26GWh,占全國市場46.7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8個百分點。
如前文所說,如此成績背后是寧德時代每一位員工奮斗而來,拼命研發、猛拓朋友圈、大干生產。
僅就研發而言,根據寧德時代2023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研發人員總數首次突破2萬人,達20,604人。其中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員分別達3,913、361名,同樣創歷史新高。
為進一步構筑技術護城墻,寧德時代更是每年狂砸資金用以研發投入。單就2023年來看,便投入183.56 億元,同比增長 18.35%。進入2024年,第一季度研發費用依然維持在43.4億元的規模,在創新方面,寧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開始量產交付,開啟新能源車超充時代;在儲能方面,寧德發布了5年零衰減、6.25兆瓦時級的天恒儲能系統,為新型儲能的規模化應用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與研發投入、市占率、動力電池裝車量三增的相呼應的便是財務數據的高增長。2023年間實現營業總收入4,009.17億元,同比增長 22.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1.21億元,同比增長43.58%。
在此背景下,雖然自去年取消工資普遍調整政策,但員工收入仍較同行業有著較高的優勢,這一點在其年終獎數額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前,便有寧德時代員工自爆2023年年終獎再創新高,如電池系統工程師拿到3.3萬元,BMS工程師5萬元等等,更有甚者年終評價A級,拿到10萬并非不可能。
也正因此,就接近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透露,相較于產業內普遍加班卻沒有加班費的企業來看,寧德時代雖然工作強度大,但只要能夠適應工作節奏,機遇更多,晉升機制也較為明確。
顯然,這也正是眾多同行從業人員之所以積極“求內推”機會的根源所在。他們普遍認為,趁著年輕“大干”一場,即便最終選擇退出,其個人簡歷和薪資水平也將留下令人滿意的記錄。
產業發展瞬息萬變,誰又能逃脫的掉
近期,在蓋世汽車發布的《裁員潮從大廠沖向車廠》一文中曾提及,不同于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超預期增長,致使缺芯、少電矛盾頻發,動力電池企業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完成產能交付的時代背景,自2023年初以來,伴隨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增速雙雙放緩,“卷”開始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旋律。
從最初的卷續航,到如今卷智能配置、卷快充速度,再到經過2023年一整年價格戰后,由比亞迪高舉“電比油低”旗幟,打響了龍年價格戰的第一槍。隨后不只是新能源車企,傳統燃油車企紛紛跟進,傳導至產業鏈端,便是更加愁云滿布。
如何以最小成本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是懸在現階段汽車產業上下每一家企業頭頂,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正因此,此次“寧德時代896”沖上熱搜的討論聲中,更多源于業內人士對于加班常態的共情與不滿。
而就在“奮斗100天”公布的前幾天,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針對產業內卷下員工生存給出自己的觀點。“人與企業不同。”他表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企業生存的核心原則,企業應該適度的卷,但人有基本的生存權力,應該保證自己合理的生活。
在他看來,目前的競爭不是簡單的低層次的卷,而是產業大變革的必要階段。但在如此背景下,“企業要卷、但也要保證員工的合理權益,無論企業如何卷,人要追求好的生活質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仍僅僅是崔東樹作為協會領導,對于現階段產業現況的無奈呼吁,現實卻是誰又能獨善其身?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422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