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問界新M7 Pro在成都車展前夕交付到首批車主手中。就在前一天,鴻蒙智行舉辦首次新品發布會,問界新M7 Pro正式上市,官方售價24.98萬-28.98萬元。
圖源:鴻蒙智行
秉承一貫的風格,“問界新M7 Pro是25萬級別最好的SUV?!庇喑袞|再一次放出豪言。當天鴻蒙智行首款轎跑SUV智界R7也正式亮相。
此次發布會,是鴻蒙智行家族的一次齊聚,也是其品牌力量的集中展示。
何以稱“25萬最強”?
相較于入門款M7 Plus,問界新M7 Pro在舒適性、智能化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升級。
圖源:鴻蒙智行
動力底盤方面,問界新M7 Pro采用HUAWEI DriveONE增程電驅平臺組合,可實現5.2s的零百加速。其搭載全新升級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提供三種模式可調。此外,問界新M7 Pro搭載HUAWEI DATS? 2.0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實現智能調節扭矩,其麋鹿測試成績也提升至75.5km/h。
電池方面,問界新M7 Pro采用38.5kWh磷酸鐵鋰電池,從30%充電至80%耗時18分鐘,綜合續航為1290km。
問界新M7 Pro更像是M7 Ultra的平價版本,其外觀與問界M7 Ultra基本一致,運用了一樣的CDC可變阻尼減震器以及寧德時代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的變化是去掉了激光雷達,改成以視覺為主的智駕方案。
問界新M7 Pro此次采用的是華為ADS基礎版,該版本與高階版采用同源架構,同樣支持高速路、城市快速路NCA智能駕駛、城區LCC和LCC+功能,但不支持城區NCA。
圖源:鴻蒙智行
此外,ADS基礎版也支持全向防碰撞,其中前向主動安全生效范圍4-130km/h,剎停時速提升至110km/h;側向主動安全生效范圍40-130km/h;后向主動安全生效范圍4-15km/h,生效范圍和剎停速度相較高階版有所降低。
圖源:鴻蒙智行
不過,去掉了一個華為192線激光雷達,削減了部分智駕功能,價格也降低了不少,問界新M7 Pro整體較Ultra版下調4萬元。
余承東坦言,問界新M7 Pro成本很高,目前賣一輛車會虧近3萬元。為了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問界新M7 Pro的定價這與其高成本形成鮮明對比。
實際上,這也揭示了華為目前在智能汽車領域面臨的成本控制和市場策略挑戰。同級別的競品如理想L6也以相似的價格和功能爭奪市場份額,迫使華為維持較低的定價策略。
可以說,問界品牌自誕生以來就與理想“不對付”。此次發布的問界新M7 Pro與理想L6也存在直接競爭。
今年在問界新M7、問界M9等車型的帶動下,問界銷量增長迅速,一度超越了理想。但隨著理想L6的熱度攀升,問界的銷冠頭銜并沒有維持太久。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7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51,000輛,創月交付量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9.4%。2024年1月至7月,其共計交付239,981輛。其中,理想L6延續強勁表現,月交付量連續突破兩萬輛。相較之下,問界7月銷量41,535輛,且問界M9和問界M7車型銷量均為突破兩萬輛。
在此背景下,問界新M7 Pro的上市,是華為意圖實現銷量再次反超的一次嘗試。發布會時,賽力斯汽車總裁何立陽表示,問界新M7 Pro的目標銷量是上市首周實現3000臺,上市首月突破10000臺,交付周期為2-4周。
不過,整體來看,問界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據余承東透露,問界2年5個月累計交付40萬輛;問界新M5交付量超2萬輛;問界新M7成為30萬以上SUV銷量第一名,累計大定量突破24萬;問界M9成為50萬級豪華車銷量冠軍,累計交付超12萬輛。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4年問界品牌銷量或將達47萬輛。
除了問界,其他“界族”品牌也有相應的進展。
鴻蒙智行擴張,問界當旗手
有問界的成功先例在前,奇瑞、北汽、江淮也紛紛加入鴻蒙智行的大家庭。截至目前,鴻蒙智行有AITO問界、LUXEED智界、STELATO享界、MAEXTRO尊界四個系列。
去年年底,智選車模式升級為鴻蒙智行,算是華為與車企合作最全面、最緊密以及最深入的模式。鴻蒙智行模式下,除了華為智能汽車相關創新技術加持,華為還與車企在產品、質量、銷售、服務、營銷等擁有全方面的合作。
2024年7月,鴻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車44090輛,1-7月累計交付238287輛。當然,目前問界系列仍是銷量的主力軍。
鴻蒙智行第二個已經開始交付的品牌——智界,并沒有取得十分完美的開局。
根據鴻蒙智行官方公布的數據,從2024年4月到7月,智界S7銷量分別為4546輛、3455輛、2995輛、2555輛,目前呈現累月下滑的態勢。
智界S7上市初期,因交付問題引發市場熱議,不僅影響了銷量,或許也使得部分潛在買家失去了信心。今年4月11日,智界S7再次上市,同樣面臨著比亞迪漢、小米SU7等眾多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它們進一步搶占了智界S7的市場空間。
圖源:鴻蒙智行
而且,有消息流傳,華為與奇瑞的合作并非一番風順,雙方在資源分配、產品開發和營銷策略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可能影響了智界S7的整體表現。
在此背景下,此次新品發布會上,智界品牌第二款車型,也是鴻蒙智行首款轎跑SUV智界R7同臺亮相,并釋放了一部分的產品信息。
據介紹,智界R7整車長寬高為4956mm×1981mm×1634mm,軸距2950mm。余承東表示,智界R7擁有全球量產SUV最低風阻表現,智界R7還搭載了諸多華為黑科技,包括:全系搭載華為“巨鯨”800V高壓電池平臺,最長續航達到802km;基于途靈平臺,新車全系標配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和空氣懸架;HUAWEI ADS 3.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上車等。
就目前已公布的相關參數,智界R7的主要競爭對手有特斯拉Model Y和樂道L60等車型,在華為各項技術的加持下,能否取得銷量突破,還有待觀察。
除了問界和智界,享界品牌也有一定的進展披露。
享界S9于8月6日發布,定位中大型純電豪華轎車,共兩個版本,MAX版售價為39.98萬元,Ultra版本售價為44.98萬元。在此次發布會上,余承東宣布,享界S9上市20天,大定數量達到8000臺,是“超出預期的開端”。
北汽對享界給予了高度重視,享界S9上市時,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甚至表示,將All in享界S9。
對此,北汽斥資16億元,為享界S9量身打造了智能制造工廠——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 北汽藍谷董秘趙冀日前透露,目前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預留的產能是30萬輛。
北汽當前面臨著很大的壓力。8月26日晚間,北汽藍谷發布2024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41億元,同比下降35.16%;凈虧損達25.71億元。享界S9或許有潛力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并為北汽藍谷提供急需的增長動力。
至于“四界”中的尊界,其由華為與江淮共同打造,該車更進一步,定價百萬級別,劍指邁巴赫、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
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表示,江淮與華為合首款合作車型現已進入整車試驗驗證階段,計劃今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上市。項興初透露,華為江淮工廠建設已近尾聲,年產能達20萬輛,未來將支持生產更多江淮華為合作車型。
相較于已經取得品牌聲量的問界品牌,智界、享界、尊界都還需進一步加強品牌形象的構建,特別是尊界,作為主攻百萬級市場的新品牌,要想滿足高端消費群體對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地位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壓力。
圖源:鴻蒙智行
整體而言,有問界珠玉在前,證明華為的確能給車企帶來突破性發展。
根據賽力斯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上半年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650.4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89.58%,創歷史新高。問界的熱賣也帶動了賽力斯扭虧為盈,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達16.2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44億元得到極大改善。
鴻蒙智行對于第二梯隊車企的作用是顯著的,哪怕短時間內無法實現銷量的突破增長,至少能帶來巨量的市場關注度。
華為力圖把鴻蒙智行模式打造成與車企合作的樣板間,與此同時,華為的另一大殺手锏——引望,也已經“初露崢嶸”。
千億引望,華為汽車版圖再擴張
8月20日,華為與長安汽車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阿維塔科技以115億元的價格購買華為持有的引望10%股權;8月25日,賽力斯也發布系列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10.00%股權,交易價格同樣為115億元。
兩者交易的不同點在于,賽力斯集團是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進行投資,而長安汽車則是通過其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進行投資。
目前,長安汽車和寧德時代是阿維塔的第一、第二大股,股權占比分別為40.99%和14.1%,華為則更多的是提供技術支持。
而賽力斯和長安二者與華為的合作深度也有所不同。賽力斯表示,通過本次交易以股權紐帶為基礎,將雙方戰略合作升級為“業務合作+股權合作”,其中提到,主要目的之一是將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
隨著引望的外部投資人陸續浮出水面,這個估值已經超過千億元的龐然大物逐漸“露出獠牙”,華為與汽車產業的連接更加緊密。
圖源:賽力斯公告
引望全稱為“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2024年1月16日引望完成注冊,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與智能車燈等。
按照華為規劃,華為車BU的業務將裝入至引望公司,華為擬注入引望的資產包括6000多項專利、1000多項商標和不少于5500名員工。
賽力斯公告中,華為引望的業績信息得以首次披露。2022年、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引望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98億元、47億元和104.35億元。凈利潤方面,引望2022年虧損75.87億元,2023年虧損55.97億元,今年上半年,其終于實現盈利達22.31億元。
賽力斯公告強調,引望是全球范圍內極少數已實現規模收入并盈利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之一。
引望的潛力有目共睹,除了阿維塔和賽力斯外,北汽、奇瑞、江淮等一眾鴻蒙智行合作廠商也被認為是引望的潛在投資者。
可以說,引望的初衷是成為一個股權多元的技術開放平臺,其也使得華為車BU可以更加靈活地開展業務。這種與多家車企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擴大了華為在智能汽車行業的影響力,還能實現風險共擔,大幅提高合作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基于智能汽車相關技術合作的特殊性,華為與引望也在做明確的切割。根據賽力斯公告,其收購引望10%股權的交易款在第三次支付完畢前,引望須完成對華為車BU的裝載。
同時,根據華為也與賽力斯簽訂的競業協議,華為承諾,在第二筆轉讓價支付完成當天后8年內,或者華為直接或間接持有深圳引望股權股權比例不低于5%期間,華為及附屬公司不開發、生產、銷售與深圳引望相同或實質性類似的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
至少,當諸多車企成為引望股東之后,曾經風靡一時的“靈魂論”或許就站不穩腳跟了。
不過,目前引望的股權結構尚未穩定,華為作為控股股東,掌握著核心技術和資源的大部分控制權,這樣一個由華為主導,同時也有多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參與管理的大型企業,不同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的碰撞下,如何形成一個高效的管理和運作體系是一個挑戰。
盡管引望在推動智能汽車技術和產業合作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其高估值、復雜的合作關系、技術開放的局限性、激烈的市場競爭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隨著鴻蒙智行的產品陣容擴張和引望的落地,華為的汽車版圖再次擴大,如今,對于華為造不造車的問題,已不是市場熱議的焦點,其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才是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
華為的戰略定位逐漸清晰,這一模式或許為整個行業的未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310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